查看原文
其他

当中国父母还在纵容孩子玩手机时,法国政府却公开干了这件事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没有任何力量能毁掉下一代,除了上一代。”  

     

      这些年,你听过多少家长因为老师没收了孩子的手机而对学校提出批评的新闻?甚至还有孩子因为类似事件发生不幸。当很多中国家长对学校的手机管理表示不满时,看看法国出台了一个什么举措禁止中小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


      2018年7月30日,法国国民议会表决通过了一项新法案,全面禁止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各种具有联网功能的通讯设备!


      据统计,12~17岁学生手机的普及率已经达到90%,中小学生禁用手机是马克龙上台后提出的重要举措之一,法国教育部部长宣布,这一举措在2018年9月开始实施。




      据法国《巴黎人报》今年6月7日的报道,当时,法国国民议会已经通过小学和初中禁止使用手机的一项法令,但是法令中没有明确具体措施。


      2017年开学期间,法国国民教育部长布朗盖面对众多人的疑虑,举了一个例子,他说,部长会议期间,与会人员须将手机放在入口的盒子中,“在我看来,这一措施适用于任何人群”。孩子们在课前可以把他们的个人物品放到储物柜里。


      面对这项提议,各学校的校长觉得“太贵”,学生家长协会也认为行不通。而且这一法令没有规定具体的实施细节。对此,国民议会教育和文化委员会主席、“共和国前进”党议员Bruno Studer表示,“相信现场实施的人员会找到解决办法。主要是一旦有公共权力机关颁发的法令,学校就能有法可依”。


      法令具体要怎么要求孩子们呢?比较一些学生的手机没有没收,只是被锁进课桌抽屉就已经怨声载道了。一般来说,只需要藏起手机,瞒过老师和监控,关了手机放在书包就行了,学校既没有搜查书包的权力,也没有没收非危险物品的权力。


      归根到底这项法令改变最多的是父母的行为,法令规定他们不得在上课时间给孩子发送短信。


      为了以身作则,几位“共和国前进”党的议员提议,“教育界”的成年人进学校后也要上交手机。这一提议被一位教师认为很“可笑”,她说,“国家安全警戒系統的警报和指示都会发到我们手机上,你让我们关了?


      其实不光法国,欧洲很多国家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目前德国已经开始就禁止中小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的问题展开了公开讨论。


小小一部手机,怎么就惹恼了这些国家,并上升到国家层面呢?


一个耗时10年的科学实验,结论震惊家长


      不久之前,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公布了自己长达十年的研究结果,令人震惊。

      这位科学家在10年前从全国各地的中下阶层的家庭中选取了100名孩子,将他们分成了两组:50名是接触不到手机的孩子,50名是对手机痴迷的孩子。然后对他们进行跟踪调查。


      10年后,调查结果如下:50位痴迷手机的孩子只有2位考上大学。另外50名不玩手机的孩子几乎全部考入大学,只有三名孩子高中毕业后选择在家帮工。这些考入大学的孩子们,有16位获得了学校的全额奖学金。


      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的一项测试也表明,儿童使用手机时,大脑对手机电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



      近期,英国《每日邮报》更撰文指出,儿童用手机会造成记忆力衰退、睡眠紊乱等健康问题。


      英国华威大学的杰勒德·凯都博士警告说,手机辐射会破坏孩子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引起记忆力衰退、头痛、睡眠不好等一系列问题。


想毁掉一个孩子,给他一部手机就够了


      智能手机影响儿童健康:智能手机伤害孩子视力,导致孩子失明或者伤害孩子颈椎,导致孩子颈椎变形的新闻屡见不鲜,这些伤害都是有形的,可以眼见为实的。


      另外,沉迷智能手机的孩子常常会对运动锻炼表现出消极态度,导致运动能力低下,进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手机让孩子患上抑郁症:有专家表示,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越多,越喜欢宅在家里的人,患上抑郁症的几率就越高,经常玩手机的孩子患抑郁症的比例远高于一般孩子。


      手机损伤脑神经:孩子的生理构造和生理形态与成人不同,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电设备产生的电磁波辐射对儿童神经系统的伤害远大于成人,过度接触电磁波辐射对儿童健康状况和认知力会产生一定影响。


      手机耽误孩子学习:喜欢玩手机的孩子,习惯了手机带来的轻松愉悦的信息,对知识学习感到鼓噪乏味,学习成绩下降,受到指责后更需要在手机网络里找到慰藉,形成恶性循环之后,孩子逐渐丧失求知欲,产生厌学情绪。


      2017年12月1日,韩国高丽大学的神经放射学教授Hyung Suk Seo在芝加哥北美放射学会年会上公布,他发现“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大脑中的化学物质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与经历焦虑和抑郁症的人相似。


      这些智能手机成瘾青少年在抑郁、焦虑、失眠和冲动方面的分数显著高于平常人。



      简单地没收手机显然不能解决问题,毕竟家长们如今也都和手机寸步不离。要想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防止过度沉迷,正确的做法或许应当包括:


7-12岁:不宜强势打压


1.与孩子协商规定玩手机的时长、次数,作为必须遵守的规则,如若违反,可以承担家务为责罚手段。


2.家长要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动机,目标是“孩子停止玩手机游戏”,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手机游戏”。允许孩子出现顶嘴、哭闹等不满情绪。


3.家长要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场,如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先完成作业再玩手机,不要说“现在立刻去做作业”,而是说“我知道这个游戏很好玩,但你必须先完成作业。我看着你玩儿完这一局,然后你就去做作业,可以吗?


12-18岁:适当干预,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


1.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给予孩子一定的个人空间。很多青少年沉迷手机,是因为对性的好奇,父母可试探询问并委婉教育。如通过微信、扣扣或邮件的方式,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性知识等。


2.有了沟通和信任后,与孩子一起协商制定玩手机的规则,如是否可以带去学校玩、什么时候可以玩手机、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超时会有怎样的惩罚等。


3.正确看待孩子使用手机,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的正面效应,如手机上阅读电子书籍更方便、手机搜索学习信息等。


      对于家长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恐怕还是:先坚持管好自己吧。


编辑:小皮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