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是什么人间美味!这部纪录片才播第一集,就把人馋哭了!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美食,从来就能给人心最好的安慰。所以,听说当年拍过《舌尖上的中国》的陈晓卿这回拍了《风味人间》,而且这部8集纪录片的脚步遍布六大洲二十多个国家,心情那个急迫呀!


陈晓卿说,“诱人的美食背后,总有故事不断发生,透过美食你能看到历史、社群、情感。我们不应该因为走得太快,就忘了曾经打碎的东西。”


      谁没有看过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呢,10月28日,这部纪录片第1、2季的总导演陈晓卿,又带着“舌尖上的世界”来了——《风味人间》。


      《风味人间》共有8集,主题包括“山海之间”“落地生根”“肴变万千”“万家灯火”等等,从多种角度探索和解读食物背后的人文历史。



      点开视频,听到那熟悉的语调,立刻就饿了!



奶桶肉:带皮焖烤的羊肉汁水丰盈,并带有独特的炙烤香,极致的味觉体验在羊胸口,刀锋过处,张力十足的油脂迎刃绽开,绵密浓烈,余香满口。



秃黄油拌饭:蟹油浸润膏黄,只添加盐与少量鱼露辅佐,略硬的雌黄,绵润的雄膏,双剑合璧,直指人心。

 


富贵双方:上方调和冰糖与蜜汁,蒸制四小时,这是火腿以主角身份的惊艳登场。繁复的制作,酥烂剔透的口感,咸鲜与甘甜,在这里奇迹般相逢。

 


      短短50分钟,手抓肉、熏马肉马肠、金华火腿、冷笋、碾转、巴楚蘑菇、龙须笋炖鸡……中国和世界各地约20多种美食依次亮相。



      在超微观摄影、显微摄影等摄像手法下,我们可以看到在腌制的过程中,细小的盐粒是如何一点点渗入到肉里;也可以看到卤水与豆浆相遇后,如何凝结成豆腐。



      从食材间的碰撞反应,到食物在环境下的细微变化,通过微观摄影一览无余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进而思索某些味道和口感是如何产生的。


      总导演陈晓卿曾说,“东西方有很多不谋而合之处,《风味人间》以世界美食作参照系,告诉你中国从来不是‘美食孤岛’,国外美食同样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大概就是为了体现这种共鸣,土豆也从甘肃拍到了法国。



      “若要吃好饭,洋芋砸搅团”。在甘肃,土豆经过反复捶打,产生普通土豆泥无法比肩的韧糯口感。配上油泼辣子、韭菜,一勺酸楚动人的浆水,酸辣辛香。


 

      在法国南部的阿力高,人们也让土豆的形状产生了相似的变化,牛奶融化土豆泥,搅拌均匀后加入大量奶酪,当地人叫它瀑布土豆泥


      真是受不了!

      据介绍,《风味人间》的拍摄足迹遍布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第一集《山海之间》中,就出现13个国家和地区的大约20多种特色美食。看似简短的纪录片,一集仅50分钟,拍摄历时却超过两年。



      《风味人间》是陈晓卿离开央视后的第一部作品,他在微博上说:“节目不算难看。”


      但这个不算难看的纪录片,仅开播1小时,播放量就突破1亿,豆瓣评分更是高达9.4,比《舌尖上的中国》系列还要受欢迎。



      陈晓卿介绍说,这次《风味人间》采用了更先进的拍摄技术“显微摄影”,这种拍摄技术,虽然能让细节更加细腻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但它拍摄的失败率特别高,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可能就只完成了一个镜头。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显微摄影”下看到的世界的确非常奇妙。例如我们都知道吃螃蟹蘸醋汁更好吃,在微观摄影下,这种做法便得到了科学地解释。观众能看到当酸性物质接近蟹肉时,蟹肉的肉质纤维会瞬间展开。这时,你就会知道蟹肉为什么突然变得美味了。


      有网友说,这简直是用拍《地球脉动》的方式在拍食物。



      在拍摄内容上,《风味人间》回归食物本身,并对食物追本溯源,从自然物产、地理环境、社会习俗、文化方式等角度进行诠释。


      所以,你要是看的时候开了弹幕,就会看到一连串的好饿!


      那么这部《风味人间》都介绍了哪些食物呢?


旗鱼

      立翅旗鱼是台湾人的一道美食,冬季旗鱼最为肥美,油脂绵密,适合生食。

     美味的旗鱼是台湾人冬季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其捕捞方式也非常特别。 

      大海上,波涛汹涌。镜头里的男孩正在6、7级的大风浪里,用长镖镖旗鱼。这是中国台湾东部海域渔民的风俗。

      大风卷起狂狼、洋流交汇,鱼群被卷上海面,追逐觅食的旗鱼现身了,男孩手持一根长镖枪,立在船头,大喝一声,对着前方出没的旗鱼刺了出去,没有刺中,他立刻收回镖,等待下一次出镖。



      这是场人与鱼的平等较量。男孩穿着雨衣,在剧烈摇晃的船上岔开双腿稳住平衡,一手持着钢叉,两眼直盯盯的看着眼前的海面。

      突然,一声长喝下,男孩掷出镖。但,又没有鱼。男孩收回镖,回到刚才的姿势,等待下一次出镖。掌舵是男孩的的父亲,双眼始终紧盯儿子,担心他一不留神,命丧大海。



      旗鱼再次出现。男孩大喝一声,掷出镖。这回,中了!鱼钩刺穿旗鱼的脊背,牢牢的锁住这条猎物。


      一鼓作气,男孩把鱼拖上船。


      这是一条美丽的旗鱼,蓝色的脊背在阳光下闪着光,男孩说,我的梦想就是站上镖台当一个镖手,燃烧自己的小宇宙,好像整个海平面都是我的!


      而男孩的父亲,也就是船的舵手,一边认真开着船,一边屏息凝神的看着儿子,眼里写满担忧和信任。


      这个故事,说的不仅仅是一个古老的旗鱼捕获方法,一个人与自然的搏斗过程,更是技艺的传承,父子的默契,父对子无法掩饰的关切,和子对保护传统的自豪和愿景。


      而这一切的最后,是回到甲板的简单食物:家常味道三杯旗鱼皮。



      和生食相比,台湾当地人更喜欢小炒,旗鱼皮富含胶原蛋白,大火旺炒,带有浓郁家常风味的三杯旗鱼皮就端上了桌。

      看着片子,你会不由自主地感受到美味和心灵的双重滋润。

 

火腿

      从徽州火腿到西班牙火腿,中西对比,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文化对美食的诠释。


      西方人注重仪式感,所以火腿切片、享用都是互动表演。当地著名的火腿切片大师掌刀,切上薄薄的一片肉,送到客人嘴边,客人轻轻靠近,舌头轻卷,将火腿吞入口中。


      而在中国人看来,火腿主要是在过年吃。上一年腌制的火腿,完整经历四季,隆重地进入年夜饭的餐桌。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坐在饭桌前,火腿代表的也是团聚。

大闸蟹     

      中国人讲究吃,都是有理有据的,将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放大千倍万倍地展现在眼前,一些约定俗成的生活常识,也有了明确的答案。


      比如大闸蟹,在微观摄影下,螃蟹蘸酱这种吃法便得到合理的科学解释。


      当酸性物质接近蟹肉时,蟹肉的肉质纤维会瞬间展开,这样味觉体验会更好。陈晓卿导演说,我们试验了很多小朋友和成年人,看到这里都要打一个寒战。这实际上就是在剖开真相,让你看到最根本的东西是什么,让人感同身受。



      在荷兰,大闸蟹属于入侵物种,如今,大闸蟹的身价暴涨了20倍,补蟹也成为荷兰人西蒙一家的主业。然而,西蒙一家人从来不吃大闸蟹,因为他们觉得太难处理了,似乎无从下手。


      中国的厨师们处理起螃蟹来,却是得心应手。他们对于蟹的构造了然于胸,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部位。



      大闸蟹滋味馥郁,能成为中国人最爱的美食之一,来自于中国人高超的养蟹功夫。在关键的后期育肥阶段,鲜活螺蛳、蚌肉是螃蟹的主要食物,也让大闸蟹膏肥黄满。


马肉

      新疆的乌伦古河南岸,哈萨克牧民靠马肉度过严寒的冬天。在低于零下20度的夜里,马肉最大程度的保鲜。


      第二天,马肉在当地人们的烟火气中“苏醒”,均匀脱水,表层转变成焦黄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马肉的馨香。


      不止这些,片中还出现了一些家常小菜。

      美食是一把钥匙,打开的,也是人类的整个情感世界。


      有人说,看《风味人间》,完全跟《舌尖上的中国》一个感觉,套路。可味蕾温暖人心,不就是这样嘛!



      下面这一分钟视频,简直让我抓狂!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