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一片秋叶,都遇见过春天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从春天走过盛夏,走到秋天,从新生走向青春,走向成熟,注定的生命历程, 每一段有每一段的剧本,每一段有每一段的精彩,最优雅的步伐,是一路走着自然的节奏,一路走着无怨无悔的自如。


秋叶飘下时, 我想它们是坦然的,因为它们每一片,都遇见过春天;它们每一片,都在风中从容而轻声说过一句:再见。


01、每一片秋叶,都遇见过春天


晚上散步的时候,越来越感觉到凉意渐深,几度细雨敲窗之后,秋天,在一抬脚间不经意踢起几片落叶时,悄然来临。


注意到盛放了多时的紫薇花,艳红的,粉黛的,藕白的,紫堇的,早已经开始慢慢垂落,日渐稀疏,如同夏天离去的背影,越来越远,渐渐消失于视野之外。


一阵风过,周围树枝摇曳,星空皎月之下,不由得想起一行熟悉的诗句“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我不知道大雁是否已经启程南归,但我知道,不久之后,我将踩过越来越多一片片秋天的落叶。我更知道,这每一片秋叶,都曾经遇见过春天。



它们曾经在最明媚春天的阳光下,萌发伸展开翠绿的叶瓣,被最轻柔温煦的暖风拂过,被人们欣然赞赏的眼光注目;它们,曾经在春天里如此鲜嫩,如春天一般清新,如春天一般生机盎然。


而在秋高气爽,蓝天白云下望向深秋,望向黑土大地,秋叶,我该怎样描述你的轨迹?


记得看过照片《一个轮回的对视》,照片中有一个坐在婴儿推车里的儿童,有一个坐在轮椅车上的老人, 他们在街上擦肩而过的瞬间,互相对视。儿童的眼里,满是一份好奇,而在老人的眼里,则是一份平静和深沉,仿佛在说,我曾经是你,你终究会成为我。


是的,时间的脚步从来不会停驻,我们终将走向秋季,都会成为一片秋叶,最后随风飘落下来,归回大地。



但我们有过青春呀!青春里的成长,青春里的爱恋,希望、失望、成功、挫折、甜美、苦涩,轰轰烈烈地生活过,体验过,就如同春天的绿叶,不辜负时光,尽情盛放。


至于秋天,秋天同样可以是一个美丽醉人辉煌灿烂的季节。阿尔贝•加缪,法国小说家、哲学家,曾经说过一句充满诗意的话:“秋天是第二个春天,每片叶子都是一朵花。”


秋天的树叶,有金黄的华丽转身,有霞红的热烈奔放,色彩斑斓,层林尽染。而当你走近娇娆万千流光溢彩的风景,你会发现,确实,每一片树叶,都如花一样靓丽,如花一样精致,自成一个丰富世界。


从春天走过盛夏,走到秋天,从新生走向青春,走向成熟,注定的生命历程, 每一段有每一段的剧本,每一段有每一段的精彩,最优雅的步伐,是一路走着自然的节奏,一路走着无怨无悔的自如。


秋叶飘下时, 我想它们是坦然的,因为它们每一片,都遇见过春天;它们每一片,都在风中从容而轻声说过一句:再见。


——古丽蓉



02、秋渐深


秋天来了,秋分一过,晨起漫步江畔,白露满地。树叶、草尖上都挑着颗颗晶亮的露珠。节气和植物,犹如一对恋人,配合得默契贴心,情投意合。他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温柔的姿势,她都已心领神会。


桂花开了,细碎的金色花瓣,宛若星星,人从树下走过,落花细细香满衣。起风的夜里,花香伴着虫鸣如流水般一潮潮地涌进窗来,花香袭人。忽然想起《红楼梦》中宝玉的丫鬟也叫袭人。贾政责问是谁取了这么一个鬼精的名字,宝玉说,她本姓花,有一句古诗“花气袭人知昼暖”,所以就给她取名袭人。


夕月一弯的秋夜,枕着阵阵花香入眠,无限花香染梦境。



午后,走进寂静的山林,手里携一本德富芦花的《自然与人生》,他写道:“走在山间小路上,芒草,萱草牵吾衣,着实可爱。”


我仿佛和他一同走进秋的深处。


树上的叶子渐渐凋零,每一棵树变得疏朗透明起来。金黄的,褐色的叶子铺满树下,如同厚厚的花毯。远远的看见一棵树,擎着深红的树冠,枝桠上挑着颗颗闪亮的红星星,走进了细看,原来是一树红灯笼似的柿子。


榉树的叶子一日日红了,细细密密的红叶像一叶小舟,驶向秋之深处。


踩着沙沙的落叶,偶然会听见咕噜咕噜石子落地的声响,其实那不是石子,是山中松子落。枝桠上蹲着几只斑斓的鸟儿,坐在枝头阳光下说着悄悄话,让人想到“林静鸟谈天”。


田野里,收割后的稻草一捆捆一簇簇相依在一起,一夜夜秋风袭来,秋深露重,它们只有依偎在一起取暖。



艾草枯黄了,静静地立在山坡上。


每年端午时,人们将它一丛丛抱回家,捆绑好立在家门前,或是用艾叶熬了水给孩子洗澡,等到夏天来了,孩子不会招蚊虫叮咬。


《诗经》有云“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原来艾草是伴着爱情从千年前的诗歌中向我一步步走来。那位布衣诗人走在山野间,看见青青的艾叶随手拈来握在指尖,思念就如潮水般涌起。


他的诗句随风飘远了,落在《诗经》的泥土中,开出了深情、朴素的花朵,流传了千年。


幼年时在乡下,秋意正浓的时候,奶奶带着我去山坡上采摘野菊花。一丛丛野菊花如邻家的小女孩,穿着金黄色的布衣裳,梳着两个歪歪扭扭的小辫,冲着我张开笑脸。她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在秋风里交头接耳地说话。


奶奶说,将野菊花在太阳下晾干了,装在枕头里,可以清火、明目、安神。我的竹篮里只采了薄薄的一层,就嫌累了,蹲在草里找蒲公英。蒲公英一枝枝白了头,我拔了一枝,小心翼翼捏在手上,轻轻地吹一口气,蒲公英的孩子们就随秋风飞远了。


我也是蒲公英的孩子,光阴的秋风一次次将我吹远了,望不见童年,望不见奶奶,望不见故园。



我很喜欢作家汪曾祺先生一段话:“文求雅洁,少雕饰,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一直不知道“菘”是什么样精致的蔬菜,是秋末的一味美食。


那日翻开《诗经》就看见它,原来是一棵青翠的大白菜。如同农家一个粗衣旧服的小闺女,一日进了学堂,戴眼镜的老师问她叫什么名字,她说叫丫头,众人捂着嘴笑,老师就像随手给丫头取了大名“菘”,使得这个水灵灵的小丫头整个人一下子优雅、端庄起来。


秋末,清炒大白菜时配上黄的姜丝和几丝红辣椒,盛在青花瓷盘里,分外悦目,爽口宜人。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几场秋雨,将天空洗得犹如碧玉一般明澈。所有的树木渐渐落尽繁华,疏朗的枝桠伸向晴空,大自然庄严、肃穆的季节来了。


人过了而立之年,才渐渐懂得秋之深的韵味。


就好像一个人的文字,年轻时姹紫嫣红开遍,分外艳丽妩媚。慢慢年长,才明白“文求雅洁,少雕饰,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的道理,文字到了一定的时候便开始做减法,简洁、干净、纯粹。将枝头的繁华一一卸下,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洁不芜,气定神闲,沉静从容。文字有了山寒水瘦、千山鸟飞绝的意想,也有了秋水长天的开阔明朗。


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删繁就简三秋树,将人生和文字站成秋天里的一棵树,那是生命的另一个境界。

——李娟

编辑:青柠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