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奇葩说》第五季冠军出炉:最佳辩手成长的底气来自“纯粹阅读”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第五季《奇葩说》收官之战打响!倒计时五秒,五、四、三、二、一……几乎所有人盯着大屏幕上的观众投票红蓝条。马东似乎也有些紧张,最后一秒的木鱼,直接将小槌头敲飞出了桌子……


最终,陈铭以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鲜明的逻辑感,成了大家口中“实至名归”“名副其实”的冠军。

     

      陈铭是谁?


      作为一名85后年轻人,陈铭身上有许多亮眼的“标签——国际大专辩论赛全程最佳辩手、博士、武汉大学的授课教师,多个当红节目的嘉宾主持,余秋雨说,陈铭是“当今世界上最会说话的年轻人之一”。


1、


      第五季的《奇葩说》可谓是藏龙卧虎,想要脱颖而出并非易事。不仅有詹青云、傅首尔这样的辩论奇才,更有颜如晶这样资历深厚经验丰富的“老奇葩”环伺周围。


      2018年11月16日,第五季第17期上线,《奇葩说》的口碑就炸了。作家王逍瑕说:“第十七期内容的话题性、亲民性和思想深刻性,终于达到了第五季的热度巅峰,也终于让我们看到了《奇葩说》这个节目该有的样子。”


      陈铭一下子上了微博热搜。



      这一期的辩题是:新技术,可以让全人类知识一秒共享,你支持吗?



      陈铭和詹青云在那一场精彩的两大魔王开杠,被网友们称为“神仙打架”:学霸就是学霸,尽管不一定能听得懂,但是你说得全都对!



      陈铭步步为营,犀利反驳,强大到爆表的知识容量,在很多人心里直接就被封了神。


《奇葩说》陈铭 詹青云这一段太厉害了吧


      陈铭真是辩论鬼才,他的知识储备太深厚了。


      詹青云说:开尔文相信物理大厦已经落成,剩下的只是一些装饰工作。如果一个芯片同步了这份“相信”给所有人,就不会有20年后摧毁这座大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陈铭反驳:开尔文还有下半句话“还有两朵乌云飘在(大厦)上面,就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所以你掩盖的这个知识误导了在场观众,共享不会阻碍变革,掩盖才会!   


      在开杠台,面对对手关于知识共享带来的危机,他重新梳理知识建构历史。


      这一期关于信息、知识和智慧的三分法,为我们打开了知识世界的大门。


信息是这里有一瓶水,现在是七度,是外部的一个客观事实,这是一个信息。


水在零度的时候会结冰,这是一个知识,是对外部客观规律的归纳和总结。


在未来的时间中我在什么时候把什么味道的水变成什么味道的冰棒,卖给谁叫做智慧和能力,它是指对知识的处理和运用,由于它发生在未来,它无法被记录在册,所以它是每个人自我对知识使用的差别。

 

      陈铭更看重知识创造的价值,说“一样程度的知识,你也能接触到各异的人性,因为我们每个人在心中的价值排序,不会受到共享的影响而改变。”


 

‍      国辩最佳辩手、超级演说家、武大老师,这些都是陈铭身上的标签。


      他拥有很多人心目中读书人应有的样子,儒雅大气、不卑不亢、不疾不徐,令人不由自主想到一句话: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乐嘉说:“陈铭是世界上最会说话的人。这不是一个观点,是事实。”


      有人爱上他的口才,有人爱上他的思想。


      收官这一战,就好像他作为丈夫在最后的对决中答的那道题——如果你的伴侣在你死后不久就找到一个可以让TA更幸福的伴侣,你会祝福吗?



      本可以优先选择支持方的颜如晶为另辟蹊径,选择了普遍认为不好打的“不祝福”,这首先给了已婚的陈铭更多发挥的空间。


      而他也没有辜负这个立场,给出了很好的观点。



      他很好地抓住题目,避免了道德绑架的空间。在“去世”的情境下,他又很好地给出一种祝福方式——不是所有的祝福都要说出口,但可以默默在心里祝福,祝福的心要在。


      而作为一个父亲,他抓住了伴侣承担的家庭职责,提出要考虑对孩子的影响,希望孩子也有一个新爸爸,在更幸福的环境下健康成长。最后回到题面,“更幸福的人”是一切的前提,能够替“我”把爱传递下去,更要祝福。


      稳健的发挥,让胜利来得顺理成章。



2、


      不管哪个行业,一个冠军的成长之路各有必然的因素,当然也更仰仗幸运女神的眷顾,由此构成五花八门的励志故事。


      而在强手如林、每一个人都在迅速成长的《奇葩说》,你能从陈铭身上看到另一种励志故事的模式,没有天赋异禀,没有独辟蹊径,就是一以贯之的努力、坚持,基于爱与理性去完成每一道辩题,不抱团,不博同情,一样赢得所有人的尊重。


      陈铭在成为国辩最佳辩手前,有过漫长的蛰伏期,他说他不是天才,他精准的逻辑能力、渊博的知识和迅捷的反应,都是在图书馆里一点点泡出来的,也是和武大的辩友们一个个长谈的夜晚磨出来的。


      陈铭高中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这是在当地一所声名远播的重点中学。高二那年,他“接管”校广播台,原本沉闷的校园广播节目被他设计得有声有色,甚至课间大家讨论的都是节目内容。


      很多时候,陈铭自己做播音员,有一次放歌的时候太high,后半段直接在直播间唱完了,引发了校园里无数人吐槽,“不过至少证明了大家都在关注这些变化”。


      得益于高中时的训练,2005年,陈铭以专业和文化课双第一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入学没多久,他就被选入武汉大学WTO学院“佩皮里昂”项目中法班,成为第一批学员。


      思维活跃,言辞犀利,到了WTO学院后,陈铭被选入院辩论队,并成为首届队长。



      陈铭从小就很痴迷阅读,小时候做奥数题,手边偷放一本百科全书,父母过来检查作业时就马上把书藏起来,装出做题的样子。4套硬壳百科全书,几乎都被他翻烂。


      到了大学,陈铭更是涉猎广泛,3年阅读了近千本书籍,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类别著作,“潜心且广泛的阅读为硕士阶段的自由表达打下良好基础,很多理论观点的形成和归纳都是那段时间积淀下来的”。陈铭很感谢那段纯粹的时光。


      2009年9月,陈铭获得保研资格,继续在武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深造。这一年他重新站上辩论场。陈铭说,辩论像一位不曾离去的良师,教会了他人生的道理,每一次的辩论都是一次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重建。


      2011年国际大专辩论赛上,陈铭斩获“全程最佳辩手”称号。决赛时,余秋雨用自己当年“迷恋”文学大家雨果的例子来证明人生不能太理性,想劝说陈铭放弃关于“成长其实是逐步追求理性的过程”的立论——“崇拜即使非理性,但也是人生中不可缺的一个阶段。”


      “人活着不是每件事情都是为了成长,还有自由,还有快乐。余老师对于雨果的崇拜是非理性的,它不一定利于成长,但带给了你快乐。”陈铭应对自如的回答,赢得了首席评委余秋雨在颁奖词中如是评价——“当今世界上最会说话的年轻人之一”。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陈铭觉得父母给他的影响不可忽视。


      他的母亲原是一名护士,后来自学法律,考证后成为了一名专业律师,并进入司法部门工作。父亲迄今为止做了38年的警察,年轻时以散打冠军的身份被招考进入公安系统。由于工作性质特殊,父亲一直扮演着无名英雄的硬汉角色。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着陈铭,让他从小以父亲为人生榜样。


      看过网上那篇流传很广的文章《寒门再难出贵子》,陈铭深有感触。


      他以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出身普通家庭,在一个看似拼爹的时代,我从我父亲身上看见,只要努力,生活就有希望。也许时代不同,但道理一样,保留最质朴宝贵的品质,于内用知识充实自己,于外用行动改变世界,永远不要绝望,永远积极向上。”


      陈铭建议现在的年轻人可以读读《庄子》,在成功学大行其道的今天,少用一些物化成功的标准要求自己,要寻求内心真正的平静。


      女儿降生时,他在微博上发布了“愿她自由”的祝福,并取名为“芷诺”,喻意高尚纯洁,一诺千金。他说,女儿名字其实取于他的座右铭:做人如水,做事如山。



3、


      这样的价值观,让陈铭在《奇葩说》的一众“奇葩”之中,显得太正常了。


      于是,他得到了“鸡汤王”“爱神”的群嘲。


      在他的表达中,听不到网络最夯的流行词、时下热转的八卦段子,甚至连分享自己的故事都缺乏那么一点苦大仇深的资本。


      别人一期节目下来,各自有了自己的金句。


      马薇薇是“养条狗啊!”


      范湉湉是“为什么要压抑自己的天性,看呀!”


      臧鸿飞是“我就是爱拼才会赢本人。”


      肖骁更简单,一个白眼就活成了热搜表情包。


      而陈铭却始终恪守着辩论的本分,永远条分缕析,永远正能量满满,永远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他会说,所有的认真都会有收获,但不是所有的收获都叫不输都叫赢。


      他也会说,只要人生中有捷径,那捷径很快就会成为唯一的路。


      他还会说,‍世上没有事是有意义的,都是人赋予,而坚持本身就是一个无比闪亮的意义。

 

     

      同是大学教师的身份,观众会评价熊浩“可爱”,而在陈铭这里,只有对老师的尊敬。同是知识分子的典型,在表达的疆域,知识储备的充足马力带来情感宣泄的自由驰骋。


      第四季开始,陈铭有意识地打破“鸡汤王”“爱神”的标签,走出自我舒适区的人,无论突破多少,都值得尊敬。


      第五季开始,陈铭又迈出一步,“请忘掉过去四季的我”,重新出发。


      讨论“ta真的很努力是不是好话”。陈铭直接搬出了传播学的专业知识“这是一句噪声很大的话”,影响接收和理解。



      他向观众普及传播学的“噪声”理论,告诉大家表达的艺术——形容一个事情的结果比过程更准确。

     

      面对“键盘侠是不是侠”。陈铭说“侠以武犯禁”还有上一句“儒以文乱法”。


      他一针见血:键盘侠更可怕的在于情绪传染。

     

      他说“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温暖纯良,是爱与自由的前提,否则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


      面对“父母再婚,子女要不要支持”,他抽丝剥茧的展现着生活真实——中年展开婚姻的本质是陪伴。

          

      黄执中的四个字何其精准——骁勇善战。你很少听到陈铭在辩论的时候抱怨准备时间紧张导致发挥失常,论点不够,内容立不住,更看不到他因为压力过大崩溃大哭的场景。


      “稳健”是他给观众的一贯印象。似乎也正因为如此,缺乏综艺节目所需要的“戏剧化”“情绪化”,让他无论给出多么独到深入地分析论辩,都显得不够有记忆点。


      但是别忘了,综艺在成长,观众也在成熟。洒狗血博眼球的时代在过去,信息轰炸视听奇观已经吊不起胃口。面对一众只有抓马缺乏思想的新辩手,观众突然感受到“好好说话”的力量。



     

      那个绅士的、理性的、正能量的陈铭的夺冠,让我们相信:崇拜知识的时代,是可以进步的。



综合自中国青年报、文汇报等。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