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您,“糖丸”爷爷!您发明的糖丸,是我们小时候吃过最好吃的糖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顾方舟,也许你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你小时候,一定吃过他发明的“糖丸”——正是这种糖丸疫苗,让消灭了中国小儿麻痹症!
真是非常羞愧!
今天,当一个消息传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原院校长、一级教授顾方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1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我们才恍然得知:原来那个发明糖丸疫苗的爷爷,叫顾方舟!
顾方舟是我国著名医学科学家、病毒学专家,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消灭脊髓灰质炎这一儿童急性病毒传染病的战斗中。
1958年,他在我国首次分离出“脊灰”病毒,为免疫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1960年成功研制出首批“脊灰”(Sabin型)活疫苗,1962年又牵头研制成功糖丸减毒活疫苗。自此,我国“脊灰”年平均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使数十万名儿童免于致残。
2000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证实,中国本土“脊灰”野病毒的传播已被阻断,成为无“脊灰”国家。
但是你知道吗?当年,在疫苗研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时,为了观察疫苗对人体是否安全、有无副作用,顾方舟冒着瘫痪的危险,喝下了一小瓶疫苗溶液!
后来,为了证明这疫苗对小孩也安全,顾方舟又咬了咬牙,毅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拿自己刚满月的儿子做试验!
在顾方舟的感召下,同事们也纷纷给自己的孩子服用了疫苗。这些初为人父母的年轻人,用一种看似残酷的执着,表达着对国家、对人民、对科学的爱。
这是科学史上值得记载的壮举,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辉煌史诗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年已经70多岁的顾方舟还赶赴一线给孩子们亲手喂糖丸
学医是母亲的心愿
1926年,顾方舟出生在宁波,父亲在海关工作。
在工作中,父亲接触到了外国来的船只,结果被感染了黑热病,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是无法治疗的,30多岁就离开人世。留下了年仅5岁的小顾方舟。
母亲为了养活一群孩子,到杭州学习助产,后来又拖家带口移居天津,挂牌营业成为助产士。
顾方舟曾说:“我学医是母亲的心愿。母亲常说,当医生是人家求你来治病,你不要去求人家。”
父亲的离去和母亲的坚强,在顾方舟心里埋下了坚定从事医学的种子。194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大医学院。
当时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刚刚起步,国人对公共卫生很陌生:厕所沿街沿河而建,粪便尿溺时常满溢;河水拥有饮用、洗衣、除垢、排污等多重用途;水井与厕所比肩而设,平时村落就垃圾遍地、臭气熏天……卫生环境的恶劣直接导致疾病的流行,死亡率之高令人咋舌。
他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决心要改变这一切。年轻的他已经把自己和国家的命运融为一体。
他成长于民族危亡的战乱年代,目睹了老百姓因为工作环境恶劣、医疗条件差而遭受病痛的折磨甚至死亡。作为一个热血男儿他无法独善其身、安静地学习。
投身公共卫生事业
大学毕业后,顾方舟放弃当一名医生,转而进行病毒学研究,投身公共卫生事业。他认为,当医生固然能救很多人,可从事公共卫生事业,却可以让千百万人受益。
20世纪50年代,有一种病在国内流行很厉害,这就是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它可能引起轻重不等的瘫痪,俗称小儿麻痹症。
这种病多发于七岁以下的儿童,有些孩子可能因此手不能动了,有些可能不会走路了,最严重的是没办法自主呼吸,而且一旦得病就无法治愈。
有个家长背着瘫痪的孩子过来找顾方舟说:“顾大夫,你把我的孩子治好吧,他以后还得走路,参加国家建设呢。”
他当时只能遗憾地回答:“太抱歉了,我们对这个病还没有治愈的办法。唯一可行的方法是到医院去整形、矫正,恢复部分功能,要让他完全恢复到正常不可能。”
他看到那个家长的眼神马上黯淡了下来。
在脊髓灰质炎暴发的1955年,江苏南通全市1680人突然瘫痪,大多为儿童,466人死亡,随后迅速蔓延,青岛、上海、济宁、南宁……1959年已经从南方传染到了中西部地区,比如昆明,广西南宁等,而且暴发率是南通的三倍多!
一时间,全国闻之恐慌。因为这种可怕的病毒紧靠皮肤接触就能传染,防不胜防。
中国要走活疫苗技术路线
必须尽快想办法控制疫情!作为当时国内少数的几个病毒学研究者,顾方舟开始了日夜奋战
1957年,顾方舟调查了国内几个地区脊髓灰白质炎患者的粪便标本,从北京、上海、天津、青岛等十二处患者的粪便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并成功定型,并发表了《上海市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分离与定型》。
这项研究,是我国首次用猴肾组织培养技术分离出病毒,并用病原学和血清学的方法证明了I型为主的脊灰流行。以此研究为标志,顾方舟打响了攻克脊灰的第一战。
1959年,顾方舟一行人去苏联考察学习脊灰疫苗的情况时,“死”“活”疫苗两派各持己见,争执不下,我国选择哪一种是对的,没有人能解答。
若决定用死疫苗,虽可以直接投入生产使用,但国内无力生产;若决定用活疫苗,成本只有死疫苗的千分之一,但得回国做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顾方舟判断,根据我国国情,只能走活疫苗路线。他做出了自己的判断:我国不能走死疫苗技术路线,要走活疫苗技术路线。
不久,卫生部采纳了顾方舟的建议。1959年12月,经卫生部批准,中国医学科学院与在北京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协商,成立脊灰活疫苗研究协作组,顾方舟担任了组长,进行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究工作。
事实证明,顾方舟当时的判断是对的。
克服困难,建起脊灰疫苗生产基地
早在1958年,卫生部派顾方舟去苏联考察死疫苗的生产情况前,政府就考虑到了疫苗的生产问题,决定在云南建立猿猴实验站。1959年1月,将卫生部批准正在筹建的猿猴实验站改名为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以此作为我国脊灰疫苗生产基地。
生产基地的建设面临着设计资料少、交通运输困难、物资紧缺、苏联撤走所有援华专家的困难。
顾方舟后来曾说:“那个时候我也不知道哪来的胆儿,就说:‘行!虽然有困难,但是能够克服的,一定努力干!’”
九个月后,有19幢楼房、面积达13700平方米的疫苗生产基地,终于建成了。
1959年,顾方舟(前排右一)在昆明与职工创建生物医学研究所,正在建设工地平整地基。
1960年的春天,周总理来到了这里。周总理是去缅甸访问的途中,路过昆明的。在云南省长刘明辉、外交部长助理乔冠华的陪同下,来到了疫苗生产基地。
顾方舟对正在视察疫苗的总理说:“周总理,我们的疫苗如果生产出来,给全国7岁以下的孩子服用,就可以消灭掉脊髓灰质炎!”
周总理听了,直起了身子,认真地问道:“是吗?”
“是的!”顾方舟拍着胸脯道:“我们有信心!”
周总理开心地笑了,打趣道:“这么一来,你们不就失业了吗?”
顾方舟也被总理的情绪带动起来,他紧张的心放松下来,说道:“不会呀!这个病消灭了,我们还要研究别的病呀!”
周总理拍了拍他的肩膀,赞许道:“好!要有这个志气!”
研究脊髓灰质炎:以身试药
顾方舟制订了两步研究计划: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
经过一番波折通过动物实验后,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按照顾方舟设计的方案,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三期。Ⅰ期临床试验主要观察疫苗对人体是否安全,有无副作用,只需少数人受试。
这是一个自强、忍耐、奉献的年代。几乎是毫不犹豫地,顾方舟和同事们决定自己先试用疫苗。
冒着瘫痪的危险,顾方舟喝下了一小瓶疫苗溶液。
一周过去后,顾方舟的生命体征平稳,没有出现任何的异常。
然而,他的眉头锁得更紧了。因为他面临着一个他一直担忧的问题——成人本身大多就对脊灰病毒有免疫力,必须证明这疫苗对小孩也安全才行。
那么,找谁的孩子试验呢?又有谁愿意把孩子留给顾方舟做试验呢?
望着已经进展至此的科研,顾方舟咬了咬牙,毅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拿自己刚满月的儿子做试验!
顾方舟的儿子刚刚满月,这样一个鲜活的生命,让家中充满了活力和希望。如今,要拿儿子做试验,妻子要是知道了,不知会发多大的火?
想到这里,顾方舟决定偷偷给孩子服用疫苗,独自承担可能面临丧子的巨大压力。
但纸里包不住火,妻子还是得知了儿子被丈夫拿去做试验的消息。她“质问”顾方舟这是不是真的,顾方舟只好小心地承认了。让他欣慰和感动的是,妻子不但没有怪罪他,还宽慰他儿子一定会平安的。
一旦在孩子身上失败,会有什么样的结果,顾方舟再清楚不过了。但是为了全中国千千万万的孩子,他甘愿承担巨大的风险!
在顾方舟的感召下,同事们也纷纷给自己的孩子服用了疫苗。
这些初为人父母的年轻人,用一种看似残酷的执着,表达着对国家、对人民、对科学的爱。这是科学史上值得记载的壮举,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辉煌史诗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测试期慢慢过去了。面对着孩子们一张张依然灿烂的笑脸,顾方舟和同事们喜极而泣、相拥庆祝:疫苗是安全的!努力没白费,疫苗是安全的!
发明糖丸,解决疫苗运输问题
试生产成功后,全国正式打响了脊灰歼灭战。
1960年12月,首批500万人份疫苗生产成功,在全国十一个城市推广开来。经过广泛的调研,顾方舟等人很快掌握了各地疫苗使用情况,捷报像插上了翅膀纷飞,传到了顾方舟的手中:投放疫苗的城市,流行高峰纷纷削减。
面对着日益好转的疫情,顾方舟没有大意。他敏锐地意识到,为了防止疫苗失去活性,需要冷藏保存,给中小城市、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疫苗覆盖增加了很大难度。
另一方面,疫苗是液体的,装在试剂瓶中运输起来很不方便。此外,服用时也有问题,家长们需要将疫苗滴在馒头上,稍有不慎,就会浪费,小孩还不愿意吃。
怎样才能制造出方便运输、又让小孩爱吃的疫苗呢?顾方舟突然想到,为什么不能把疫苗做成糖丸呢?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测试,顾方舟等人终于成功研制出了糖丸疫苗,并通过了科学的检验。很快,闻名于世的脊灰糖丸疫苗问世了。
除了好吃外,糖丸疫苗也是液体疫苗的升级版:在保存了活疫苗病毒效力的前提下,延长了保存期——常温下能存放多日,在家用冰箱中可保存两个月,大大方便了推广。
为了让偏远地区也能用上糖丸疫苗,顾方舟还想出了一个“土办法”运输:将冷冻的糖丸放在保温瓶中!
这些发明,让糖丸疫苗迅速扑向祖国的每一个角落。1965年,全国农村逐步推广疫苗, 从此脊髓灰质炎发病率明显下降。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计划免疫, 病例数继续呈波浪形下降。
中国成为无脊髓灰质炎国家
1981年起,顾方舟从“脊灰”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入手研究。1982年,顾方舟研制成功“脊灰”单克隆抗体试剂盒,在“脊灰”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上取得成功,并建立起三个血清型、一整套 “脊灰”单抗。
1986年11月,顾方舟(右三)访问列宁格勒全苏外科研究院
1990年, 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规划开始实施,此后几年病例数逐年快速下降,自1994年9月在湖北襄阳县发生最后一例患者后,至今没有发现由本土野病毒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病例。
2000年,“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在卫生部举行,已经74岁的顾方舟作为代表,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我国成为无脊髓灰质炎国家。
2000年经中国国家以及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消灭“脊灰”证实委员会证实,中国本土“脊灰”野病毒的传播已被阻断,成为无脊灰国家。
顾方舟曾经说过: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
谢谢您,顾方舟爷爷!
您发明的糖丸,是我们小时候吃过最好吃的糖,它留给了我们最甜的回忆!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