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年轻时我比李白更爱玩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他年轻时喜欢旅行,诗酒年华,比李白过得还要快意;后半生在颠沛流离中,把对苍生与时事的忧心,对百姓和国家的挚爱诉诸笔端,最后成就一代诗名。如果从生活角度说,他经受战乱、半生颠沛流离,当然苦;但他声名远播后世,虽未“致君尧舜上”,却得千古不朽。
杜甫一生,究竟是幸还是不幸?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唐大历年间,57岁的诗人杜甫面对着洞庭湖的万千气象,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此时,他身患肺病,右耳已聋,腿脚也不利索。没几年即离开了人世。
杜甫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卒于公元770年,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3000多首诗歌,流传下来的有1400多首,被他之后的诗人元稹、白居易强烈推荐,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非常深,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大概就像诗中所描述的那样,不少人都觉着,他是一个干瘦的病老头,虽然诗写得很厉害,但比起跟他齐名的李白来,似乎总缺了那么一点豪爽与洒脱。
实际上,别看晚年饱受老病困扰,年轻时的杜甫,却比李白还爱玩。有人统计,仅他人生中的三次时间较长的“漫游”之旅加起来,时间就足有十五年之久。
01、
杜甫年轻时也有游玩的物质条件。相比李白自述出身时的含糊其辞,杜甫没啥心理包袱:他出身于京兆杜氏,那是北方的大士族。祖父杜审言是赫赫有名的诗人,一首《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被誉为初唐五律第一;父亲杜闲,官位终至奉天县县令。
倒也衣食无忧。正如《旧唐书·杜甫传》所写的:“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由于生母早早去世,杜甫一度跟着姑母生活,被宠得十分厉害。少年时代的杜甫皮得很,板凳都坐不住,十几岁还跟小孩子一样。有一年,庭院里栽种的梨树和枣树结出果实,精力旺盛的杜甫一看,顿时满心欢喜,二话不说就上了树,三番五次爬上爬下。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百忧集行》
公元731年,20岁的杜甫出门游历,从洛阳出发,沿着大运河,经过淮阴、扬州,渡过长江到达江南,一玩就是五年,其中有四年在吴越之地壮游。
在吴越,他先是凭吊了姑苏台,游赏了苏州的吴王阖闾和虎丘塔,又拜谒了吴太伯的庙宇。在新昌县东,他游览了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所写的天姥山;在淮北的瓦棺寺,他观赏了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壁画。
杜甫在长诗《壮游》中记述了这段经历:他来到苏州姑苏台后本已准备好东渡扶桑(日本),不料最后未能如愿,对此深感遗憾。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
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王谢风流远,阖庐丘墓荒。
剑池石壁仄,长洲荷芰香。嵯峨阊门北,清庙映回塘。
每趋吴太伯,抚事泪浪浪。枕戈忆勾践,渡浙想秦皇。
蒸鱼闻匕首,除道哂要章。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
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
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
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鶬,
苏侯据鞍喜,忽如携葛强。快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
许与必词伯,赏游实贤王。曳裾置醴地,奏赋入明光。
天子废食召,群公会轩裳。脱身无所爱,痛饮信行藏。
黑貂不免敝,斑鬓兀称觞。杜曲晚耆旧,四郊多白杨。
坐深乡党敬,日觉死生忙。朱门任倾夺,赤族迭罹殃。
国马竭粟豆,官鸡输稻粱。举隅见烦费,引古惜兴亡。
河朔风尘起,岷山行幸长。两宫各警跸,万里遥相望。
崆峒杀气黑,少海旌旗黄。禹功亦命子,涿鹿亲戎行。
翠华拥英岳,螭虎啖豺狼。爪牙一不中,胡兵更陆梁。
大军载草草,凋瘵满膏肓。备员窃补衮,忧愤心飞扬。
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斯时伏青蒲,廷争守御床。
君辱敢爱死,赫怒幸无伤。圣哲体仁恕,宇县复小康。
哭庙灰烬中,鼻酸朝未央。小臣议论绝,老病客殊方。
郁郁苦不展,羽翮困低昂。秋风动哀壑,碧蕙捐微芳。
之推避赏从,渔父濯沧浪。荣华敌勋业,岁暮有严霜。
吾观鸱夷子,才格出寻常。群凶逆未定,侧伫英俊翔。
——《壮游》
即使在壮游中,杜甫没有完全放弃科举,中间还跑回来参加了一次乡贡。
公元735年,杜甫回到洛阳参加进士考试,不料名落孙山。因杜父时任山东兖州司马,他随即前往兖州,借着探亲的机会,开启了齐赵之游。
在山东,杜甫游览了泰山,并在泰山顶上写出了意气风发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彼时,他与流寓在此的诗人苏源明相识,二人性情相合,成为相交终生的挚友。杜甫在《壮游》诗中写的“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鶬。苏侯据鞍喜,忽如携葛强”描述的就是他们当时在一起狩猎的情景。
在此期间,杜甫还写出了《登兖州城楼》《房兵曹胡马》《画鹰》等充满豪迈气概和远大抱负的一系列诗歌。
这一游,又是好几年。“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杜甫也沾染了几分游侠之气,他结识了一众好友,读书之余,每天呼朋引伴,骑马打猎,把酒言欢,说不完的快意。
彼时的杜甫,诗风豪迈:“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于山水之间纵情恣肆,充满了朝气与侠气。
有一回,出游之时,他在房兵曹那里,看到了一匹名贵而又身姿矫健的大宛骏马,赞叹不已。便对主人说,有了如此骁勇飞腾之马,还愁日后不能建立功勋吗?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房兵曹胡马》
02、
公元741年,杜甫中断了在齐鲁燕赵等地的壮游,回到洛阳,在偃师首阳山下的陆浑山庄,迎娶了弘农县(天宝年间改为灵宝县)司农少卿杨怡之女为妻。
公元744年4月,在洛阳,杜甫与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识,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一刻,学者闻一多曾说他们的相遇,如“太阳和月亮的相碰”!李白与小他11岁的杜甫一见如故,后来一同前往开封、商丘等地。他,一见如故,相约同游梁、宋。
没多久,另一位大诗人高适也加入了。仨人一路东行,来到古吹台,醉酒而吟诗。他们一起凭吊战国时代的信陵君,弹琴赋诗,追怀多年前那个侠客盛行的时代。
此后,在山东,杜甫再与李白相遇,再一次玩得“乐不思蜀”。两人同游齐鲁,漫游任城,后来又作伴到曲阜、兖州,访求隐逸名士,游览高山大川。关系好到了什么程度呢?“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次年他们同游山东,赋诗作歌、情同手足,随后再次分别,这也是“诗仙”与“诗圣”的最后一次相见。李白在送别诗《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中写下“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的诗句,描述了送别杜甫的场景以及彼此之间的惜别之情。
杜甫的《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兄弟。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详述了二人兄弟般亲密无间的生活与情谊。
也许是处事风格不同,在许多人印象中,杜甫比李白“老成”,但他实际上却比李白小十多岁,成名很晚。还在杜甫籍籍无名的时候,李白已经名动天下。对他,杜甫是相当崇敬的,动不动就要给李白写诗。
所以李杜的这两次同游,后来有人比作是粉丝见到了偶像。说起来,那大概是杜甫一生中最快乐惬意的一段时光。
杜甫早期的三次壮游,属于“裘马清狂”的浪漫旅游,诗作以《望岳》为代表,大约只有20余首。
03、
但他很快就没法无忧无虑的玩下去了——“啃老”不是办法,总要有一个谋生之道。况且,出身于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求取一官半职才是亲人眼中的正途。
遗憾的是,杜甫的仕途之路比李白还要不顺。考试落第不说,自荐求职的路也没走通,在长安一呆就是十年,日子一天天陷入贫困的境地。
如《新唐书·杜甫传》中所记载的: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好不容易通过献赋成功吸引唐玄宗的注意,谋得一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职位,却是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的小官。已经四十四岁的杜甫迫于生计,只能接受这个专业极其不对口的工作。但生活依然入不敷出,小儿子也被饿死了。
公元746年开始,杜甫因为仕途失意,困居长安十年之久。
当初,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来到长安城参加考试,却因为主考官李林甫两次作梗,考后永无下文。后来,因为父亲病故,杜甫失去经济援助,只好给达官显贵充当“宾客”,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
随着人生际遇的变化,杜甫对黑暗现实的认识也逐渐加深,他先后写下了《兵车行》《前出塞》《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其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诗句不但揭露了社会的贫富悬殊,还标志着杜甫从此走上了现实主义的创作之路。
青年时的杜甫根本不会想到,自己的后半生会一直被迫“壮游”下去!
04、
公元755年末,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把家眷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奔唐肃宗,途中不幸被叛军俘获,后因官职低才未被囚禁。百感交集的杜甫写下千古名作《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
公元757年4月,杜甫有幸逃出长安,直奔唐肃宗行在凤翔。5月,杜甫官拜左拾遗,后因忠言直谏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公元578年冬天,杜甫从华州去洛阳途中,亲身感受到百姓所遭受的战乱之苦,写出了《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史称“三吏”“三别”的经典作品,标志着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现实主义高峰。
公元759年,为了躲避战乱,加上对时局失望,杜甫开启了漂泊西南的日子,他携家人经秦州、同谷等地,后来辗转来到成都,由于此处有世交严武的庇护举荐,他又谋得一个职位,生活相对安定一些,还在建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后因蜀中军阀作乱,杜甫离开成都,经嘉州、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云安(云阳),于公元766年到达夔州(今四川奉节)。在夔州住了两年后,杜甫又携家人漂泊到湖北、湖南一带。
这一时期,杜甫创作了大量诗歌,代表作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传世佳作。其中的著名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被世人广为传颂。《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成为了千古绝唱。
成都杜甫草堂
历经生活磨难,早先的豪侠之气在杜甫的诗作中早已难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对苍生的怜悯和国家前途的关心与担忧。但他偶尔还是会露出“玩心未泯”的一面。如《旧唐书·杜甫传》中所记载的那样:“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 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他在风景优美的浣花溪畔种竹子、种树,还选了一个好地方建造房屋,每天尽情喝酒吟诗,也没什么架子,和田地里的农夫都能玩到一起,亲昵的四处游逛。有一回,严武去拜访他,杜甫连官帽都不戴,弄得对方哭笑不得。
仕途失意和颠沛流离的战乱生活,使杜甫蜕变为一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对于饱受苦难的杜甫来说,这样的“壮游”非他所愿,也是人生的一大憾事!同时,这种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的漂泊,却又喂养和丰富了他的诗魂,成为他取之不尽的诗歌创作源泉。
05、
如果能够以此终老,对杜甫来说,结局尚可。然而,大历五年的那个冬天,还是来了。
严武去世后,杜甫又漂泊了一阵子。终归思乡心切,已经五十多岁的杜甫想要回家了。可惜受到时局以及战乱的影响,他不光没能北归,反而被迫南下,期间大部分时间都住在船上。
在投奔舅父崔湋的途中,船行至耒阳,因江水暴涨被困,杜甫好几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当地县令送来酒肉才算解围。“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适耒阳。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自棹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新唐书·杜甫传》)
公元770年,58岁的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由于家贫无力归葬,被暂葬在湖南耒阳。直到公元813年,其孙杜嗣业遵其父嘱托,将杜甫灵柩归葬于偃师城西首阳山,后又迁于巩县(今巩义市),杜甫的两个儿子宗文、宗武陪葬墓侧,当地人称“圣人三冢”。
杜甫墓
他的死因是一个谜。有人说他是因为贫病交加去世;也有人说他被困多日,突然暴饮暴食吃了许多肉食,无法消化导致身故……不管是哪种原因,这位诗名正盛的杜工部,就此与诗坛告别了。
晚年,他的身体比较弱,痛风、眼疾,还耳背。但他喜欢写诗,当沉浸到文字的世界,那些痛苦似乎都不那么重要了。
如今常有人用“传奇”来形容一个人跌宕起伏的一生,按这个标准,杜甫应该也算。他年轻时喜欢旅行,诗酒年华,比李白过得还要快意;后半生在颠沛流离中,把对苍生与时事的忧心,对百姓和国家的挚爱诉诸笔端,最后成就一代诗名。
曾有人提出过一个这样的问题:杜甫一生是不是很不幸?
如果从生活角度说,他经受战乱、半生颠沛流离,当然苦;但他声名远播后世,虽未“致君尧舜上”,诗词文章却得千古不朽,想来,也算是告慰了吧。
编辑:艾彼
内容综合自:上官新闻网、行知部落。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