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位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一生只写一部书,却被中国翻译界搞错了!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今天是5月20,也是巴尔扎克220周年诞辰。巴尔扎克是“最伟大的作家,也是最不堪的浪子”,他的文学和他的一生,都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220年的今天,1799年5月20日,伟大的巴尔扎克出生于法国中部的图尔城。这位举世公认的大文豪,一生只写了一部书——《人间喜剧》。


15岁随父母迁居巴黎。17岁入法科学校就读,课余曾先后在律师事务所和公证人事务所当差,同时旁听巴黎大学的文学讲座,获文学学士衔。


20岁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以笔名发表过许多不成功的剧本和小说。为维持生计,1825-1828年期间先后从事出版业和印刷业,皆告失败,负债累累。经过探索和磨炼,巴尔扎克走上现实主义文学创作道路。



182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最后一个舒昂党人》,初步奠定了在文学界的地位。183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驴皮记》为他赢得声誉,成为法国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他早有把自己的作品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设想。


1841年他在但丁《神曲》的启示下,正式把自己作品的总名定为《人间喜剧》并在《“人间喜剧”前言》中宣称要做社会历史的“书记”;认为社会环境陶冶人,因此应着力于“人物和他们的思想的物质表现”;要求作家具有“透视力”和“想象力”;注重对地理环境和人物形体的确切描写。


  从1829-1849年,巴尔扎克为《人间喜剧》写出了91部作品,包括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随笔等,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三个部分。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1833)、《高老头》(1834)、《幻灭》(1837-1843)、《农民》(1845)、《贝姨》(1846)等。


  恩格斯指出:通过《人间喜剧》,巴尔扎克“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



01、


标准吃货 世界上最胖的作家?

原来你是这样的巴尔扎克


“我并不高深,”奥诺雷• 德• 巴尔扎克有次说道,“但是够宽广。”


他是在挖苦自己的体形,还是在说他作品的深广度,抑或是语带双关,同时提到了两者?我们并不清楚。


但,在世界上最伟大的那些小说家中,巴尔扎克无疑是最胖的家伙之一。


他身高一米六,长满脂肪的肥胖躯干,靠着两条瘦长的腿支撑着。他大得惊人的食欲、怪里怪气的衣着打扮、粗野无礼的行为举止,都让他声名狼藉。


据说,他有一次在巴黎一家餐厅吃饭时,吞下了十多片羊肉、一份萝卜炖鸭肉、一条诺曼底鲳鱼、两只松鸡,还有一百多只牡蛎。最后,他还吃了一道餐后甜点,而这道甜点由十二个梨以及不少甜品、水果和利口酒组成。


他的用餐礼仪更是让人大倒胃口,不但直接从餐刀上吃东西,在咀嚼食物时,还将食物的碎屑喷得满屋子都是。因此,大多数人都认为他是一个粗野恶心的莽汉,你不会再觉得奇怪了吧?


他的本名是奥诺雷•巴尔萨,后来他改了自己的姓氏,在姓名中加上了一个听上去像是贵族的“德”,目的是让人们相信他拥有贵族血统。



不过,无论人们对他的个人习惯有什么看法,巴尔扎克确实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这一点应该没人会反对。


他标志性的多卷本巨著《人间喜剧》,是他花了一辈子的心血近距离观察拿破仑时代的法国社会各方各面之后的成果。


然而,创作这部作品并非他的平生所愿。


一开始,巴尔扎克梦想成为一个悲剧作家,但他创作的关于奥利弗•克伦威尔的戏剧,和克伦威尔本人给英国人民的印象一样,并不怎么样。


一个大学教授在读了此剧后,建议巴尔扎克的母亲让儿子学什么都好,只是千万别做作家梦。可巴尔扎克没有气馁,他继续努力。


他开始尝试写通俗小说,1822 年他炮制出了五部小说。这些小说并不怎么样,而他用于这些小说的笔名更不怎么样。其中的一个“罗纳勋爵”,只是他名字字母变位组合成的新词而已。


02、


临终想找《人间喜剧》里的医生救命

  

然而,持之以恒显然是有好处的。很快,巴尔扎克穿着僧袍,喝着一杯又一杯咖啡,开始每天写作15 个小时(在提神食物中,巴尔扎尔唯一不沾边的是烟草,他认为烟草会让人虚弱)。


他还经常参加聚会派对,收集小说素材,把派对上偶尔听到的谈话,写到《人间喜剧》中去。


在20年的时间中,巴尔扎克创作了97 篇作品,共达11000 多页。其中有些内容非常猥亵,接近黄色小说。其他的一些则十分怪诞。


举例来说,《塞拉菲塔》写的是一个雌雄同体的天使,在挪威的峡湾中教一对年轻夫妇神秘学。巴尔扎克的个人生活没有那么怪异,尽管也颇为黄色。他和几百个女人非常亲热,考虑到他不修边幅的外表、让人难以恭维的卫生习惯,这真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此外,他花钱如流水,有多少就花多少。巴尔扎克认为自己应该过上贵族一样的生活,但他似乎从来没有想过,以他有限的收入如何满足这一幻想。所以,他常常欠着一屁股债。


在晚年时,他认识了一个非常有钱的波兰贵妇——她正是巴尔扎克需要的“干妈”。不过,虽然这位贵妇沉湎于巴尔扎克的天分中无法自拔,但是就连她也明白,挥霍无度的巴尔扎克会让她入不敷出,带来致命危险。所以在他去世前的几个月,她才和他成亲,这时巴尔扎克早已健康欠佳,成了被同情的对象。


婚后的巴尔扎克回到家后,发现他不在的日子里,老仆人已经发疯了。


“这真是不吉利!”他哀号道,“我一定不能活着离开这儿了。”他说得没错。几个月后,暴饮暴食和艰难的生活,让他的心脏再也承受不住了。


最后的日子里,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说世界中。他的遗言是:“去找比昂尚……他会救我。”


他叫的是《人间喜剧》中的医生。



03、


嗜咖啡如命:每天喝50杯超浓黑咖啡


是什么在给巴尔扎克推波助澜,让他创作了这么多的文学作品呢?


这还用问嘛,就是帮助数以万计的美国人挺过那些无聊透顶的9点钟会议的东西——旧式的浓咖啡。


这个喝咖啡上瘾的法国人,每天会喝下多达50杯的超浓土耳其黑咖啡。在那个还没有星巴克的年代,这样的摄入量让人惊异。在无法喝到现煮咖啡的时候,巴尔扎克会干脆将一把咖啡豆碾碎,直接吞下。


04、


盲饮:中国的茶叶喝了会瞎掉?

 

“咖啡对我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巴尔扎克承认,“我已经感到了它的巨大威力。”


但他同时也深受其害,大量超浓的咖啡让他胃部痉挛、血压升高、心肌肥大。咖啡因的毒害,再加上那毫无节制、暴饮暴食的生活习惯,导致他在51岁时就英年早逝了。


咖啡并不是巴尔扎克唯一的饮料,他也善于品茶。俄罗斯政府官员曾送给他一种特别的茶叶,是中国皇帝送给沙皇,沙皇又转赠给他的。这种茶叶是巴尔扎克的最爱之一。这种采用“皇家采摘方式”采摘、通过敞篷马车送往俄国、价格不菲又充满异域情调的茶叶,简直是传说中的极品。


据说,任何人只要喝了这种茶就会失明。难怪巴尔扎克珍藏着它们,只和最好的朋友一起分享。他多年的好友劳伦- 贾曾多次享用这种茶水,每次喝茶时,都会说:“我又在冒失去一只眼睛的危险了——但是,天哪,太值得了!”


05、


那个疯子才是巴尔扎克


天才和疯子之间只有一步之遥,巴尔扎克的一位晚餐同伴可以证明这一点。


伟大的普鲁士博物学家、探险家弗里德里希• 冯• 洪堡特,有一次让他的一位心理医生朋友,介绍他认识一个真正的疯子。于是,医生安排洪堡特、巴尔扎克以及他的另一位病人一起吃午餐。


这是巴尔扎克第一次见洪堡特,但他和平常一样,还是蓬头垢面、衣衫不整地去赴宴,并在进餐时一直唠叨个不停。


聊天快要告一段落时,洪堡特凑向他的朋友,感谢他让自己见识了这样一个无药可救的精神病人。


那名心理医生愣了一下后恍然大悟,“可是另外那个人才是疯子,”他告诉洪堡特,“你在看的那个人,他是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先生!”



06、


挨饿的艺术家


尽管巴尔扎克自封为贵族,但常常穷困潦倒。在最艰苦的岁月中,他生活在一个既无供暖也无家具的小棚屋里。


不过,这位勇敢无畏的大作家,决定用自己的想象力来给这间小棚屋进行内部装饰。他在空空如也的四壁上写下了他希望摆在那儿的东西。在一面墙上,他写了“红木镶板,五斗柜”,在另一面墙上则是“哥白林挂毯,威尼斯挂镜”,而在空荡荡的壁炉前,他写的是“拉斐尔的画”。


巴尔扎克所居住的邋遢阁楼位于一幢建筑物的顶层,那一带是巴黎最危险的区域。对于一个像他这样高要求的人来说,这种条件真是艰苦之至。


巴尔扎克简直穷到了极点,大多数情况下,他的晚餐只有一个小面包和一杯清水。有一次,一名巴黎书商欲买下巴尔扎克的一部新小说,但在看到他那令人发指的住处之后,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还有一次,一个小偷来到他的家中行窃,当他取下巴尔扎克书桌上的锁时,惊醒了正在熟睡的巴尔扎克,巴尔扎克大笑起来。“晚上你冒这样大的风险,想在这张书桌中找到钱吗?”他说,“就连在白天,我这个合法的主人也没能在那儿找到一文钱。”



07、


《人间喜剧》的译名是倒置


“谁佩受创造者的称号?唯有上帝与诗人。”


确实,巴尔扎克创造了一个法兰西资产者的世界,正如但丁创造了一个中世纪鬼魂的世界。几十年来,中国几代读者们习惯于将巴尔扎克小说总集称为“人间喜剧”,将但丁史诗三部曲称为“神曲”或“神的喜剧”。


恰恰在这好像是众所周知、毋庸置疑的地方,出了问题。


如果仔细阅读傅雷、高名凯等翻译的几十部巴尔扎克名著,如“私人生活场景”里的《高老头》、“外省生活场景”里的《欧也尼·葛朗台》《幻灭》、“巴黎生活场景”里的《贝姨》《烟花女荣辱记》、“军事生活场景”里的《朱安党》、“乡村生活场景”里的《幽谷百合》、“哲学研究”里的《驴皮记》、“分析研究”里的《婚姻生理学》等等,脑中会产生一个很大的疑团:


这些小说明明全是幻灭的悲剧,并没有一部是滑稽的“喜剧”,那么,巴尔扎克小说总集的题名,一直译为《人间喜剧》,究竟为了什么?是诙谐讽刺?是正题反写?……


都不像。


在纪念巴尔扎克诞辰200周年之际,法国和中国的巴尔扎克专家们经过研讨得出了惊人的结论:此乃中国文学翻译界的一大失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文译者们都搞错了。由于他们当初不求甚解的误译,遂造成对于几代读者的误导。


巴尔扎克总集的题名原文是LaComédiehumaine,其中的关键词Comédie,在权威的法文《罗贝尔辞典》和《拉舍特百科辞典》中,都明确界定有两种不同含义:


一是泛指所有的“戏”,尤强调文学用法“按一定准则展开而最终收场的整个人生活动”,如拉辛和巴尔扎克的作品;众所周知,拉辛是法国伟大的悲剧作家。


另一含义则为“表演滑稽风俗与性格的笑柄、取得逗乐效果的戏剧,即喜剧,如莫里哀的作品”。


巴尔扎克小说总集题名的意义属于前者,应当翻译为《人间戏剧》或《人间戏》而决不是什么“喜剧”。


法国龚古尔文学院院士罗布莱斯指出:中文《人间喜剧》的译法,是一种“很不严肃的”改装倒置”。


“人间喜剧”并无“喜”。最近新版的中文译本“巴尔扎克小说总集”,已将总标题改正为《人间戏剧》。可见要真正读通文学,是多么不易。


08、


“爱情佳话”是惨剧


“人间是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是戏剧中的演员。”


巴尔扎克临终的舞台在巴黎城西天鹅岛对岸,他的故居——40岁以后的栖身之地。在一张陈旧的书桌上,他曾日夜奋笔,写出了许多才气横溢的长篇小说,完成了整部《人间戏剧》的修订。他创造了另一个欧洲、另一个巴黎;他也创造了一个世代相传的著名佳话:乌克兰贵妇罕丝卡伯爵夫人的爱情给予巴尔扎克创作极大的冲动与灵感。


从巴尔扎克故居门口的石铺幽径,来到一个小花园,这就是热恋中的巴尔扎克为罕丝卡采集白丁香和紫罗兰的胜地……


1832年2月罕丝卡伯爵夫人首次从遥远的乌克兰写信给巴黎的巴尔扎克,第二年9月俩人在瑞士相见,很快成了一对情侣。当时巴尔扎克34岁,正开始以文学之剑征服巴黎和世界,罕丝卡自称也被他征服,拜倒在这文学拿破仑的麾下。


巴尔扎克在1837—1843年间,也就是与罕丝卡热恋期间完成的小说《幻灭》,在整个《人间戏剧》定下了凄凉悲惨的基调。他好像预见了自己的“私人生活场景”。


整个《人间戏剧》里面,无一篇具有令人宽慰的尾声,而全部都收束得十分阴沉,以恶势力得逞而告终。对金钱、权力与性爱三位一体的追求,无异梦幻泡影,如一场场戏。


从1832到1848年,巴尔扎克给罕丝卡写了大约2000封情书,并再三追随她前往圣彼得堡、柏林和罗马。


1841年罕丝卡的丈夫老伯爵去世,巴尔扎克向罕丝卡正式求婚,但是女方犹豫不决整整9年,直到1850年初才勉强同意与巴尔扎克结成夫妻;这时年过半百的巴尔扎克因长期熬夜写作、过量饮用咖啡已患可卡因中毒,动脉硬化,奄奄一息。


据目击者记载,1850年8月18日巴尔扎克死前,他新婚不久的妻子即背叛了他。丰韵犹存的巴尔扎克夫人,竟然躲藏在隔壁一个房间里,与她的情人、雕刻家让·吉古同床共枕,与其说等待丈夫的遗嘱,不如说等待他的遗产。


而在巴尔扎克孤独的卧室,唯一陪伴在他身边的好友纳卡尔医生怜悯地问:“您还想要什么?”


神志清醒备受痛苦煎熬的巴尔扎克连连摇头:“什么也不要……”


纳卡尔知道他与罕丝卡新婚刚5个月,于是又问:“您不想见谁吗?”


这位《人间戏剧》的创造大师一口回绝:“谁也不想见!”


巴尔扎克弥留之夜,身为他新婚妻子的罕丝卡跟情人吉古同床共枕时,心境如何呢?


根据吉古事后的回忆:“罕丝卡显出的并非痛苦,甚至不是悲伤和内疚。我可以肯定,她表现的像是烦躁情绪。就在巴黎的这座房子里,世纪的天才完全被她抛弃,死得不如山林土穴中的一只野兽!”


据当时的目击者,巴尔扎克、罕丝卡和吉古三人共同的朋友作家米尔波记录:“第二天,巴尔扎克夫人完全恢复了自制。噢!她表现得非常严肃、高尚、痛苦不已,她应有的悲戚感动了所有的人,大家都来安慰她……最富戏剧性的是,她表演得相当真诚——让我难以置信!”


以往的巴尔扎克传记大多只对罕丝卡伯爵夫人的爱情赞不绝口,誉为佳话。洋溢着浪漫、理想和激情的巴黎人不愿接受、甚至不愿设想对于巴尔扎克如此荒谬的亵渎。几代人宁愿沉醉在迷人的“佳话”幻影之中。


巴尔扎克!法兰西文学之王!他必须有纯洁的生死不渝的爱情!……现在,这个虚妄的神话被揭穿了。为纪念巴尔扎克诞辰200周年,法国报刊公布了《巴尔扎克的惨死》,这是以生命最后一息写下的《人间戏》即人间悲剧“私人生活场景”的最后一章。


热恋中的巴尔扎克为罕丝卡采集白丁香和紫罗兰的胜地依旧鲜花怒放,但在今天百花散发着多样的含义。现代人能够从凄凉的芬芳中、从冷静的沉思中,接受这个悲剧的事实了,因为巴尔扎克以他洞察一切的天才所描绘的“人间戏”至今仍在上演。



09、


附:巴尔扎克葬词


文 / 雨果


1850年8月18日,巴尔扎克与世长辞,终年51岁。他的逝世使整个法国陷入悲痛之中。


作为巴尔扎克的老朋友,雨果自然也悲痛万分。


他是一个感情十分丰富的人,人类的生与死、善与恶,世间的美与丑、真与假,无不在他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引发他丰富的联想。他痛悼一代伟人巴尔扎克的永不复生,为巴尔扎克在并不长寿的生命中的巨大创造而骄傲,同时他也思考人活着的意义、死后的荣辱等问题。


1850年8月20日,天气阴晦,细雨霏霏,巴尔扎克葬礼在拉雪兹公墓举行,雨果在太阳西沉的时候,面对前来送葬的法国公众,发表这篇著名的葬词。


各位先生:


现在被葬入坟墓的这个人,举国哀悼他。对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将不是统治者,而是思想家。一位思想家不存在了,举国为之震惊。今天,人民哀悼一位天才之死,国家哀悼一位天才之死。


诸位先生,巴尔扎克这个名字将长留于我们这一时代,也将流转于后世的光辉业绩之中。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正如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塞留之后一样——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


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他才华卓越,至善至美,但他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


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


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一切的形式和一切的风格,超过塔西陀,上溯到苏埃通,越过博马舍,直达拉伯雷;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但是,有时通过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现实,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


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这部庞大而又奇特的作品的作者,不自觉地加入了革命作家的强大行列。


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向目标,抓住了现代社会进行肉搏。他从各方面揪过来一些东西,有虚像,有希望,有呼喊,有假面具。他发掘内心,解剖激情。他探索人、灵魂、心、脏腑、头脑和各个人的深渊。


巴尔扎克由于他自由的天赋和强壮的本性,由于他具有我们时代的聪明才智,身经革命,更看出了什么是人类的末日,也更了解什么是无意。于是面带微笑,泰然自若,进行了令人生畏的研究,但仍然游刃有余。他的这种研究不像莫里哀那样陷入忧郁,也不像卢梭那样愤世嫉俗。


这就是他在我们中间的工作。这就是他给我们留下来的作品,崇高而又扎实的作品,金刚岩层堆积起来的雄伟的纪念碑!从今以后,他的声名在作品的顶尖熠熠发光。伟人们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


他的去世惊呆了巴黎。他回到法兰西有几个月了。他觉得自己不久于人世,希望再看一眼他的祖国,就像一个人出门远行之前,再来拥抱一下自己的母亲一样。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唉!这位惊人的、不知疲倦的作家,这位哲学家,这位思想家,这位诗人,这位天才,在同我们一起旅居在这世上的期间,经历了充满风暴和斗争的生活,这是一切伟大人物的共同命运。


今天,他安息了,他走出了冲突与仇恨。在他进入坟墓的这一天,他同时也步入了荣誉的宫殿。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


站在这里的诸位先生,你们心里不羡慕他吗?


各位先生,面对着这样一种损失,不管我们怎样悲痛,就忍受一下这样的重大打击吧。打击再伤心,再严重,也先接受下来再说吧。


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地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动摇。这也许是一桩好事,这也许是必要的。上天在让人民面对崇高的奥秘。


上天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因为这是最高的教训。当一个崇高的英灵,庄严地走进另一世界的时候;当一个人张开他的有目共睹的、天才的翅膀,久久飞翔在群众的上空,忽而展开另外的、看不见的翅膀,消失在未知之乡的时候。我们的心中,只能充满严肃和诚挚。


不,那不是未知之乡!我在另一个沉痛的场合已经说过,现在我也永不厌烦地还要再说——


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


我说的难道不是真话吗,听我说话的诸位先生?这样的坟墓,就是不朽的明证!


面对某些鼎鼎大名的、与世长辞的人物,人们更清晰地感到这个睿智的人的神圣使命,他经历人世是为了受苦和净化,大家称他为大丈夫。而且心想,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灵魂!



10、


巴尔扎克说人间


 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


◆ 人生有些关口非狠狠地斗一下不可,不能为了混口饭吃而蹉跎了幸福。


◆ 逆境不就是命运的试金石吗?


◆ 有创造力的人不会沉溺于过去的痛苦,他们会学会教训;而弱者则是整日沉浸在痛苦里,回顾以往的苦难来折磨自己。


◆ 痛苦也有它的庄严,能够使俗脱胎换骨。要做到这一步,只要做人真实就行。


◆ 只有那些晓得控制他们的缺点,不让这些缺点控制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 真有才能的人总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决不矜持;他们的讥讽只是一种精神游戏,并不针对别人的自尊心。


◆ 当你看到不可理解的现象,感到迷惑时,真理可能已经披着面纱悄悄地站在你的面前。


◆ 思想麻醉人的力量远不如言语那么强。一个人说话多了,会对自己的话信以为真。


◆ 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 伟大的人物都是走过了荒沙大漠,才登上光荣的高峰。


◆ 我惟一能信赖的,是我的狮子般的勇气和不可战胜的从事劳动的精力。


编辑:青柠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