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留在上海的犹太后裔,用父亲教她的买菜哲学培养出两个富豪儿子

许旸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她是目前所知唯一还留在上海的犹太后裔,而她更为人所知的是,育有两子一女,并借鉴中国教育和犹太教育精华,自创“特别狠心特别爱”教育方法,让原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两个儿子,不到30岁就实现了富豪梦……


      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中间还熟练地穿插着上海话,沙拉·伊马斯自己教育孩子的智慧,都归功于她的父亲。


      “我的爸爸是一位很有修养,也非常有智慧的犹太老人,他在我非常小的时候,就给予我许多生命教育、选择哲学,让我终生难忘并受用无穷。 ”沙拉的新书《特别狠心特别爱·父爱是一种智慧》刚刚发布,书中沙拉以回忆录形式分享犹太父亲的教养智慧。


      1939年,40岁的犹太父亲落难漂泊到上海生活,老来得女,明知自己不能陪伴孩子一生的犹太父亲对沙拉采取的是“犹太式”的智慧+狠心教育,让沙拉度过了难忘的童年。


      他通过院子里的毛毛虫,教女儿学会敬畏生命;他借一次停电的机会,给予孩子严肃的安全教育;他带女儿一起喝下午茶,告诉她工作的目的是生活得更幸福……


      光是司空见惯的去菜场买菜,父亲也能给沙拉上一堂堂受用一生的哲学课。


      比如父亲从来不会跟小贩讨价还价,更不会像一般家庭主妇那样,买完菜再要求多加一根葱。反而,他每次都会在菜场的门口另外买几根葱,因为“里面是正儿八经的商贩,但是外面卖菜的人也要生活,没有摊子的菜贩也是人。”


沙拉与父亲


      父亲离世后,沙拉遭遇了诸多坎坷,但在每个重要时刻,她总会想起父亲的教诲,让她在人生转折点化险为夷。


      代父寻根12年后,她毅然选择回归中国。“父爱是一种智慧,不在于陪伴时间长短,在于是否给予孩子积极的影响。我父亲的话不多,不像有的父母会喋喋不休说着重复的话;他从来都没有骂过人,从来没有对我厉声过,但是只要他一开口,都是让我终生难忘并且受用无穷的守则。”


      沙拉追忆道:父亲真是一个有耐心的人,他知道我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教育都吸收,他就每天讲,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棵树,不可能一夜成才,父亲深谙其道,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对我浇灌智慧经。


      书中披露了沙拉一生铭记的27句父亲智慧金句:


      可以不学钢琴,但不能不学做人;


      天上不会掉馅饼,花园满地是陷阱;


      发生意外时,你要想三次、退三步、然后闭嘴;


      财不要露白,衣服要有暗袋……


      2010年,接力出版社出版了沙拉第一部作品《特别狠心特别爱》,书中详述了沙拉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建立有偿生活机制,2015年出版《赢在家风》,如今该系列出到第三种。


      在接力出版社副总编辑黄集伟看来,孩子都有一种延迟模仿的能力,比如沙拉的父亲虽只陪伴了她12年,但对于沙拉的影响却是一生的,因此掌握父爱的智慧非常重要。

书摘节选——


菜场就像人生,要学会比较


      儿时的回忆中最快乐的,就是周末父亲带着我到苏联领事馆去看电影。除此之外,我最期待的就是星期天的“买菜日”了。



      在我十岁生日那天,我父亲跟我说:“沙拉,今天是你生日,我想带你一起去菜场买菜。”


      那时我们还住在花园洋房里,有司机、有保姆、有大厨,买菜的事情其实根本不需要我去。但是父亲一直觉得自己活不到我十二岁那天,所以尽管那天他的血压非常高,但他吃完降压药,仍拄着拐杖带我去买菜。


      他虽然是个男人,但非常喜欢亲自采买,而且一面挑一面评价:很便宜、很新鲜。


      到菜场买东西,对我而言,不只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快乐时光,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蔬果鱼肉,更棒的是父亲在买菜前就告诉我要买什么,要我写出购买清单,这是让我觉得有趣的工作。


      我用歪歪扭扭的笔迹写出购物清单:黄瓜、青菜、鱼、大蒜、葱……每次必买的就是黄瓜。


      那时候他70岁,我10岁。他拿一个大的草包篮子,我拿一个小的草包篮子来放鸡蛋。一进菜场,我就看到了非常新鲜的青菜、颜色亮丽的辣椒,还有红红的番茄。我特别急切地说:“爸爸,快买,快买这个!”


      可是我父亲没有听我的话,他没有马上就买,只是拎着菜篮子带我慢慢地从每一个摊位前穿过。我觉得很奇怪,就问爸爸为什么。


      他跟我讲:“人生如同菜场,不要一看到东西就马上把它买下来,你必须要再走下去,看别的摊子,你要学会比较。”


      于是我们接着走,走到了另外一个摊位,我发现里面摊位的番茄比外面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红,看上去还要诱人。


      我父亲说,“孩子,现在你可以买了。”当我去挑选的时候,父亲嘱咐道:“你必须注意你的行为,你必须轻轻地拿,别翻。”


      他告诉我:“走过这个菜场(人生路),在回去时,不是走回同样的一个口,人生从进去到出来,它会是不同的出口,所以必须要非常认真地观察、等待,不要急躁。”父亲给我的教育,都从生活中切入的。



空间就是机会


      那时候三块钱就可以买满满一篮食物,父亲借机教育我:“菜篮子就是你的容器,这个容器是不可能变大的,它只是一个规定的容器,如同时间,一天只有24小时,不会变大,也不会变长。”


      父亲继续讲:“如果你没有对比,你只是第一次看见辣椒就觉得这个辣椒很好,那当你走过去,另外一处的辣椒比这里的更好,可是你的篮子里已经放了辣椒,你还能再放辣椒吗?”我说不能。


      父亲教我的不只是要比较价钱和质量,他在教我人生非常重要的一堂课——空间就是机会,成本也是机会。你花了成本买了东西,就是放弃了其他的机会。人生也是这样。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空间,如果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人生完全填满,就没有空间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了。


      父亲带我买鸡时,很明确地跟服务员说要一个三斤左右的母鸡,然后买好走了。父亲告诉我说:“凡是你需要的东西,在没有挑选空间的前提下,你必须清楚地告诉别人你的需要,而不是‘随便’。”



故意买一些品质较差的菜


      父亲买菜不着急,总是慢挑细选,但最后却会故意买一些品质较差的菜,好奇怪!我问他为什么,父亲告诉我:“如果每个人都拿更好的,那么这个不太好的要卖给谁呢?”


      要包容自己跟别人的缺点,这就是父亲给我的教育。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教育我的孩子时,会交待他们“先挑一个有问题的梨”,先要协助小贩处理掉坏的蔬果,再去挑好的,这是父亲给我的教育。


      父亲从来不会跟小贩讨价还价,更不会像一般家庭主妇那样,买完菜再要求多加一根葱。反而,他每次都会在菜场的门口另外买几根葱。


      我问他:“父亲,为什么里面那么多葱你不买,要在外面买?”他回答我:“里面是正儿八经的商贩,但是外面卖菜的人也要生活,没有摊子的菜贩也是人。”


      所以,我们每次都是在菜场外面的摊子上买葱和姜。在外面摆摊的多半是老头子和老太婆,遇到特别老的婆婆时,他还会多买两根葱。



鸡蛋如同友谊,要小心呵护


      鸡蛋是最后买的,这也意味着人生的顺序。


      买鸡蛋的时候,父亲把鸡蛋轻轻地放入我的小篮子,跟我讲:


      “鸡蛋就像你将来要走的人生路。你得记住菜篮里的菜位置是可以随便换的,但是鸡蛋不可以。如果你把鸡蛋跟硬的东西碰在一起,鸡蛋就会碎,如同友谊,它们都很脆弱。


      你跟所有的人交朋友时,都要小心翼翼,因为他跟你不是亲人,没有义务原谅你的过错。而我会原谅你所有的过错,因为我是你的亲人。


      鸡蛋如同友谊,经不起磕碰,所以要小心呵护和同学之间的友谊,千万不要用言语去伤害别人。言语就像石头很硬很硬,一不小心就把鸡蛋给砸了。”


      这大概是我人生当中走过的,直至现在我都不太敢讲出来的故事。


      回家以后,父亲让我写了篇买菜的日记。这个日记陪伴了我很长时间,大概有四五十年。而今我快70岁了,回想起父亲的话,其实他告诉我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道理,就是空间与机会的辩证关系。


      当时父亲讲的可能也有婚姻的意思,但是当时我年纪太小不懂。所以我也很感慨,如果当时听懂父亲的话,可能会少走一些弯路。



能做“豌豆公主”,也要能睡柴房


      父亲教导我不要当有公主病的娇贵姑娘,要做勤劳的姑娘,他说:


      “沙拉,你千万不能因为父亲现在在你身边照顾你,就把这种照顾当成习惯,因为父亲不会一直留在你身边。


      你必须随时告诉自己:今天我能做‘豌豆公主’,明天我也能睡柴房;今天有父亲来喊我起床、接我放学、帮我整理衣服,我可以睡到自然醒,然后慢慢收拾东西;明天父亲不能来照顾我,我也要能自己利用时间,把第二天要用的东西准备好,把自己的衣服整理好。


      只有这样,你才能‘能屈能伸’;只有这样,父亲才能放心。有一天,你离开家,就不会吃大亏。”


      他特别强调:“沙拉,你将来一定会去学校过集体生活。你记住,一定要勤劳。你要主动打扫周围的环境,别忘了环境是大家的。要多给别人的暖瓶打水,帮别人多做事,你会赢得人望。”


      父亲担心我不能面对生活的无常,怕我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当成习惯,他苦口婆心地教育我,就是怕我不勤劳,成为懒丫头,不受大家的喜爱。他更怕有一天他不在这个世界了,我没有自力更生的生存能力,没有办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父亲送我“过街”,不送我“上学”


      上学后,早上6点半起床,父亲就给我梳头,照顾我吃早餐,通常是牛奶和面包。然后他会牵着我的手带着我前往上学的路。但他从来都不送我到学校门口,他会带着我走过必须要过的街、要穿过的大马路,毕竟我还小,怕有危险。


      同学的家长都是把孩子送到校门口才走,但是父亲不这么做,他只把我带到马路对面,就让我就自己走到学校了。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