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幽默大师林语堂:曾数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文化使者!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说到诺贝尔文学奖,不由想起一位曾三次获得提名的作家——林语堂。


1975年夏,国际笔会在维也纳召开,林语堂被选为副会长,接替川端康成。会上,全体通过以国际笔会名义推荐林语堂获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结果大家都知道:该年,诺贝尔文学奖给了意大利诗人蒙塔莱。


林语堂生前著作等身,《京华烟云》《吾国与吾民》《人生的盛宴》……他的《生活的艺术》在美国重印40次,并被译成英、法、意、荷等国文字,成为欧美各阶层的“枕上书”。
10月10日,是林语堂先生的诞辰,关于他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呢?



“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里安装着美国的水电、煤气等等管子,有一个中国的厨子,有一个日本的老婆,还有一个法国的情人。”


谈到理想生活时,很多人都会想到林语堂这句话
而说到民国最令人羡慕的大师
林语堂也都是高居榜单前几的
他学贯中西、著作等身
是在全世界享有最高知名度的五个人之一
(老子、孔子、毛、李小龙,林语堂)
他有一个极为贤良又厨艺超绝的妻子
过着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日子
他不负文人的称谓,又没有文人的清高
成为文人致富的典型
被称为“活得最快乐、通透的那一个”
功能名就,静享天伦
然后于81岁安然终老
但是,真有人天生圆满吗?
不过是在得意与失意中,学会了认真生活。



01、


一个快乐的孩童时期,
充满家庭的温暖和美丽的自然环境便够了


1895年,
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难堪的年份
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
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
台湾被割让给日本
而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
却在这场风云变幻中
显得偏安一隅了


位于福建彰州平和县的坂仔
更保持着一派安宁
这一年10月10日,
林语堂便出生在这里
这个四面青山环绕、
花果月月应市的地方


“当你生在那些山间,你心里不知不觉评判什么都以山为标准,都以你平日看惯的山峰为标准。于是,你当然觉得摩天大楼都可笑,都细小得微不足道。……人,商业,政治,金钱,等等,无不如此。 ”


林语堂故居


他的家庭虽是清贫却充满了快乐
父亲是个自学成才、幽默风趣的牧师
母亲是个传统的贤妻良母
家里有共同的活动
——每晚轮流读《圣经》
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
——每个人都要“友好和善”


父亲有时会教些诗、古文及普通的对子
有时还会说些笑话,
有一个他一直记得特别清,
说是,有个传教士在讲道
发现男人们在打盹,女人们在聊天
就极有礼貌地弯身向教众们建议说:
诸位姐妹如果说话的声音不这么大,
这边的弟兄们可以睡得安稳一点儿了。 


正是在欢声笑语中
在兼具简朴与灵性的自然中
林语堂度过人生最初的十数年快乐时光
并获得一生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



02、


做个好人,做个有用的人,做个有名气的人


1912年,
17岁的林语堂考上了上海的圣约翰大学
临去报到之际,
正巧是他二姐出嫁的时候
因为家中孩子多,
大他五岁的二姐
一直扮演着如同他“母亲”的角色
按理说,双喜临门的他该有喜色
但他一点都开心不起来
二姐是一个渴望念大学的女孩子
但清贫的家境实在供养不了太多人读书
父亲虽是个充满理想主色彩的牧师
但仍逃不掉一个旧社会出身的中国人的固有观念
男孩子是要出人头地的
女孩子终是要嫁人的
就这样,
二姐最后还是答应了父母安排的婚姻


出嫁前一天,二姐将他拉到僻静处
从新娘子衣服里掏出四角钱
她抹了抹眼泪,
勉强挤出一丝微笑,说:


“和乐,我们很穷,姐姐不能多给你了。你要好好念书,不要糟塌了这个好机会。要做个好人,做个有用的人,做个有名气的人。这是姐姐对你的希望。”
和乐,是他最初的名字
他的大学,不只为自己而上
他的人生背后,
有他最爱之人的付出和期望


更让他终生难以忘怀的是
第二年他回到故乡时
二姐因突发性的瘟疫亡故
那时的她已经有八个月的身孕


此后,无论在什么地方,
无论什么年龄
只要提起二姐,
林语堂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说:
“我年少时所流的眼泪,都是为她流的。” 


二姐说的那些话,
也永远刻在了心上



03、


把婚姻当饭吃,把爱情当点心吃


张爱玲曾说:
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在林语堂的生命也有两个不得不提的女人
陈锦端和廖翠凤
不同的是,陈锦端或许是朱砂痣
廖翠凤却绝不是饭粘子


林语堂与陈锦端相识于圣约翰大学时期
陈锦端是隔壁圣玛丽女校的学生
及同窗好友的妹妹
青春浪漫的年纪
一个博学多才,英俊有名声
一个气质优雅,貌美又大方
双双坠入爱河再自然不过
可惜的是,相爱却未必能在一起


陈锦端出身于厦门巨富之家
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最终等来了棒打鸳鸯
得知爱情今生无望的林语堂
当时顿觉心被戳了个窟窿


“我回家时,面带凄苦状。夜静更深,母亲手提灯笼到我屋里,问我心里有什么事如此难过,我立刻哭得瘫软下来,哭得好可怜。”



后来,觉得内心有愧的陈父
便设法把自己开钱庄的邻居家的二小姐廖翠凤
撮合给林语堂
林语堂兴致缺缺
林家父母却觉得这是段极好的姻缘
再加上大姐瑞珠曾和廖翠凤同过学
知道这是个贤惠的姑娘
于是很快两家就安排了二人的正式见面
而这在之前,
廖翠凤其实也早已暗自许了芳心
再后,二人订亲、拖了四年后结婚


起初,他是认命般地觉得
他是从父母之命,娶妻娶贤
后来,当他再回想才发现
他是为她一句话而感动
廖夫人当初其实是不看好这门亲事的
心疼女儿的母亲对廖翠凤说:
语堂是个牧师的儿子,家里没有钱。
廖翠凤却很干脆又很坚定地回答:
穷有什么关系?


一个富家姑娘,不怕跟你受穷受累
满腔心意只为你
你还有什么可推托
除了娶她,努力让她过上好生活
你将无以为报



04、


婚姻就像穿鞋,
穿的日子久了,自然就合脚了。


结婚时,林语堂做了件令人瞠目的事
他将婚书烧了,他给的解释是:
因为婚书只是离婚时才用得着。
虽然可算是他一辈子不离弃的誓言吧
但又哪个女人敢这样赌呢
毕竟那是个解放个性,追求真爱的年代
可廖翠凤还是赌了


结婚后,二人从中国到美国到欧洲
再回中国再旅居美国…...
一直到晚年定居台湾,几无分离
她为他换着花样做饭,为他生女
为他维护人际关系
为他精打细算,
支撑着他或成功或失败的创业或发明
……
家宅之内,他从不必忧心
工作之事,她也从不插手



她永远记得,
那年波士顿的冬天,很冷
她的盲肠炎又犯了,不得不住院
为了省钱治病,
林语堂靠着一盒麦片撑了一个星期
直到胡适汇来1000美元
当她出院时已到了第二年二月
地上是刚下的雪,很滑
林语堂不知从哪弄了辆雪橇
一步步,拉着她回家


那些共过的患难,
那些彼此相守的每一天每一夜
最终成了他们一生的骄傲,
他曾得意地说:
我把一个老式的婚姻变成了美好的爱情。



至于怎么做个好丈夫,
他还写了两条标准:


一、太太喜欢的时候,你要跟着她喜欢,可是太太生气的时候,你不要跟着她生气。

二、少说一句,比多说一句好,有一个人不说,那就更好了。


实是金玉良言。


结婚五十周年纪念时
林语堂送给廖翠凤一个勋章
上面刻了 James Whitcomb Riley的
那首《老情人》


同心相牵挂,一缕情依依。
岁月如梭逝,银丝鬓已稀。
幽冥倘异路,仙府应凄凄。
若欲开口笑,除非相见时。


 ( 林语堂译  )


“我们现代人的毛病是把爱情当饭吃,把婚姻当点心吃,用爱情的方式过婚姻,没有不失败的……把婚姻当饭吃,把爱情当点心吃,那就好了。”



05、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
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留学归国后的林语堂,
任教于北大外文系
同时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讲师
后来还被推举为女师大的教务长
但满腹豪情准备大干一场的他
很快就见识到了现实的残酷性


鲁迅先生那篇著名《记念刘和珍君》
于今日我们可能是愤慨
于林语堂却是亲历
刘和珍请假是他批的
刘和珍的遗体也是通知他去领的
活生生的人就那样在那面前倒下
痛心、谴责、抨击
到最后依然是无力改变点什么,
自己还上了暗杀名单


后排(中)林语堂


为逃离险境,他回到故乡福建
在厦门大学做了文科主任
然而文人从政,本多是一时义气
遇着钩心斗角,尔虞我诈
多大的学问也得败下阵来
没多久,再次落荒而逃


随后,他又辗转到了武汉追随陈友仁
因为陈曾从英国手里收回汉口租界
令他很是崇拜
更因为当时北伐进行的如火如荼
让他“满以为中国的新日子已经曙现”
结果看到的却是更浑浊的泥潭


他说:


“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一是管自己的事的,一是管人家的事的。前者属于吃植物的,如牛羊及思想的人是;后者属于肉食者,如鹰虎及行动的人是。”


而他的本性,只适合做一个食草动物
也就是从这时起,林语堂与政治绝缘
决心做一个纯粹的文人


“纵令这尘世是一个黑暗的地牢,但我们总得尽力使生活美满。”


林语堂手绘漫画《鲁迅先生打叭儿狗》


06、花生教育,相面打分


林语堂短暂的执教生涯和他漫长的著述生涯比起来,更像是人生中一段分量不算太重的插曲。因此,林语堂既没有桃李遍天下,也没有几个出类拔萃的高徒来追捧他。但林语堂的高超之处是他即使在这样无足轻重的插曲中仍然能够弹奏出几声天籁,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林语堂足以成为素质教育的代言人。
林语堂曾经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了一年的英文课,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林老师第一堂课竟然是教学生们吃花生米。话说这天林语堂带了一个大包到教室,学生们还以为这里面装的都是教学资料,看这架势不禁让人肃然起敬,心想这位拥有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和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文凭的老师果然深不可测。不料,林语堂上了讲台,把包倒过来,往讲台上一倒,只见满满一堆带壳花生稀里哗啦全落在了台上。林语堂抓起一把花生,分给前面的学生,并请诸君自便。大家自打当学生开始,从来没遇到如此荒唐的事情,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先动手。林语堂知道同学们的心理,笑道:“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有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学生们闻言哄堂大笑。林语堂趁机招呼学生:“请吃!请吃!”课堂里立即响起了一片剥花生壳的声音。等到花生吃完,林语堂随即宣布下课,夹起皮包,一拍屁股头也不回地走了。


此后林语堂讲课,果然没有学生缺课,而且还有很多外来的学生慕名赶来偷师。这一方面是源于林语堂的学问和名气,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林语堂的课上完全不会感受到拘束和压迫。
林语堂上课以不正经著称,他从不正襟危坐,喜欢在讲台上逛来逛去,三尺天地他却能闲云野鹤,有时讲着讲着干脆一屁股坐到讲台上。林语堂很少坐在椅子上,讲得兴起的时候偶尔会忍不住将穿着皮鞋的双脚跷到讲台上,他认为这样的姿势很舒服。更绝的是,林语堂所执教的课程,竟然从不举行考试,每到学期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林语堂便端坐在讲台上,随手捡起学生的花名册一一唱名,念到名字的学生依次站起来。这时,林语堂便如相面先生一般,细细把这个学生打量一番,然后在成绩册上记上一个分数,这就是该生本学期的成绩了。林语堂“相面打分”的故事堪称教育界的一大奇闻,并引起了一些老师的模仿。
林语堂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他对刻板的考试制度的厌恶。
他说:“倘使我只在大学讲堂演讲,一班56个学生,多半见面而不知名,少半连面都认不得,到了学期终叫我出10个考题给他们考,而凭这10个考题,定他们及格不及格,打死我我也不肯。”


他还把考试比成大煞风景的“煮鹤”,说:“恶性考试艺术就是煮鹤艺术,可惜被煮的是我们男女青年。”


令人称奇的是,那些被林语堂“相面打分”过的学生接到自己的成绩后个个心服口服,没有一个人上校长那投诉,而且大家公认林语堂相面打下的分数,其公正程度,远超过一般以笔试命题计分的方法。
其实,林语堂记忆力超群,他平时在上课的时候,通过提问、交流等方式早已对每一个学生知根知底,他的这种相面打分看似及其随意,实际上是在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水平之后作出的合理决断,比起偶然性很大的一次考试反而更显出其公平,也更显出林语堂授课之用心。



07、幽默是一种人生态度


1927年开始,语堂开始倡导“幽默”
办了《论语》、《人间世》等刊物 
他认为:


无论哪一国的文化、生活、文学、思想
是用得着近情的幽默的滋润的
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
文化必日趋腐朽,生活必日趋欺诈
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
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


他的睿智机变
也往往都是用通俗幽默的方式表现出来


有次,林氏宗亲会邀请林语堂
宣讲下林氏祖先的光荣事迹
只见他,不慌不忙,娓娓道来:


“我们姓林的始祖,据说是商朝的比干,
这在《封神榜》里提到过……
英勇无敌的林氏祖先,有《水浒传》里的林冲……
我们姓林的旅行家、航海家有《镜花缘》里的林之洋……
诗人、才女有《红楼梦》里的林黛玉……
另外还有美国大总统林肯……
独自驾机飞跃大西洋的林白……
我们林氏家族可说是人才辈出、光宗耀祖啊!”


宗亲们听后,一阵叫好
不过只要仔细看便知,提到的这些人物
大多是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
甚至还有八杆子打不着的美国人
通过这种幽默的处理
不仅完美避免了上面的问题
还展现出了世风务虚荣与好夸饰的一面


林语堂手绘漫画《幸而不识字》


在一所学校的毕业典礼中
作为演讲人的他因为前面人太能说
到了正午才得以上台
当时学生们也早已不耐烦
上台后的林语堂,第一句就是:


绅士的演讲,应当像女孩子穿的裙子一样,愈短愈好。


此言一出,全场哄堂大笑,
学生们精神为之一振
林语堂的这句话
也成了演讲界知名度极高的名言,
至今不衰


而林语堂之所以被称为“幽默大师”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林语堂之前,
汉语中是没有幽默这个词的
他是第一个将“humour”翻译成幽默的人
幽有深远的意味,默是会心的微妙状态
不同于自古常用的诙谐、滑稽
有种谐趣的感觉,却又不致粗鄙
而纵观历史上有幽默感的人
或是用近来常说的有着有趣灵魂的人
无不拥有着自由独立的思想


“幽默是人类心灵舒展的花朵,它是心灵的放纵或者放纵的心灵。唯有放纵的心灵,才能静观万事万物而不为环境所囿。”



08、人必有痴,而后有成


林语堂标志性的形象中,
都会有一个烟斗存在
“饭后一支烟,快活似神仙”
也是他说的,成为瘾君子们常挂嘴边的名言
跟所有挣扎在吸烟与戒烟之间的人一样
林语堂也发过宏愿,立志戒烟
还划分了生理上的奋斗、
魂灵上的战斗两期
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能戒掉的都谈不上真爱
还拿出张岱的名言力证自己的观点: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正是自己有癖好,有弱点
才称上是个可信任的、真诚的人
虽然吸烟有害健康,我们绝不提倡
但林语堂为癖成痴的行事作风
却实在到可爱可敬


也正是靠着这种痴性,
他逐渐补足了国学上不足
最终学贯中西
当他后来用英文写作,
向世界介绍中国时
才能如此得心应手


《吾国与吾民》
《生活的艺术》
《京华烟云》
《风声鹤唳》
《朱门》
……
他的笔写出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他的作品让西方东亚研究精准且快速的
找到文化脉络和囊括泛亚洲的儒法人格



他的人生履历中,还有一个身份就是
中文打字机发明家
是不是很诧异?


因为早期中文打字机实在笨拙
他很早就立志一定要发明出一个
人人可用的打字机


1931年时,他曾到国外出差
花了随身带的所有钱
最后只带了个不完整的模型回来


1946年,出版了多部畅销书
在美国活得顺风顺水的他
再次开启梦想并拿出所有身家
为了不让专利落在外国人手里
他就拿出当年的设计图,自己摸索
每天五六点就起床,排字、拆字、画图
跑唐人街找人做模……
不仅花了一年多时间,还外债累累
直到成功制作出
一分钟可打50个字的“明快打字机”


“一点痴性,人人都有,或痴于一个女人,或痴于太空学,或痴于钓鱼。痴表示对一件事的专一,痴使人废寝忘食。人必有痴,而后有成。”



09、


我们虽然知道生命有限
仍能决心明智地、诚实地生活


1966年6月,
旅美三十年的林语堂回台湾定居
最后的十年,他以含饴弄孙为乐
还编了部《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
词典编完是,他兴奋地嚷嚷:
我工作完毕了!从此我可以休息了!” 


可到了八十岁,又动笔写了《八十自序》
1976年3月22日,林语堂病逝,享年八十一岁
去世前,他还给自己的作品精摘写过序言


“我喜欢中国以前一位作家说过的话:‘古人没有被迫说话,但他们心血来潮时,要说什么就说什么;有时谈论重大的事件,有时抒发自己的感想。说完话,就走。’我也是这样,我的笔写出我胸中的话。我的话说完了,我就要告辞。” 


林语堂说:“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无聊。”

所以,他深懂生命的可贵,
愿以幸福将其填充


对家人感恩,
对婚姻用心经营
对理想和事业带着真性和痴性
保持一颗童心,
带着几分幽默
在有所为与有所不为中懂得取舍


为着这份幸福,他写道:


“人生幸福,无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讲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10、
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
作为一个曾留学欧美的学生,林语堂不仅是作家,语言学家,也是一名翻译家。林语堂的文字半雅半俗,亦庄亦谐,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他写《生活的艺术》时,写到260页,突然觉得用语深奥,论辩枯燥,便毫不迟疑地推倒重来。
以风可吟、云可看、雨可听、雪可赏、月可弄、山可观、水可玩、石可鉴之类细腻动人的东方情调去观照竞争残酷、节奏飞快的西方生活,文风一变,空灵动人。他写《苏东坡传》,便说“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现得正像中国的山水画。”情此景,意在言外。


他写国民,便说“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幽默之重,喷薄欲出。


他写生活的艺术,便说“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他写读书的心境,便说“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林语堂无书不读,无书不欢,即使是最不喜欢的经济学、康德哲学,也是读了之后才去批判的。


郁达夫在《现代散文导论》中这样评价林语堂:
林语堂生性憨直,浑朴天真,真诚勇猛,是书生本色,他的文章,虽说是模仿语录的体裁,但奔放处,也赶得上那位疯狂的超人尼采……林语堂为文放浪形骸,但他很真实,他怎么想,便怎么写,怎么写,便怎么做。他通过文字传递出的那份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林语堂说: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


从少年到老年,林语堂用一生传奇,生动诠释了如何做自己。少年放浪形骸,老年返璞归真,我想这就是人生最好的模样吧。


11、


林语堂经典语录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林语堂《吾国吾民》


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



中国人得意时信儒教,失意时信道教、佛教,而在教义与己相背时,会说,“人定胜天”。信仰危机在于,经常改变信仰。

——林语堂


人生幸福,无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讲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林语堂


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

——林语堂《我的愿望》


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
——林语堂


生活所需的一切不贵豪华,贵简洁;不贵富丽,贵高雅;不贵昂贵,贵合适。


——林语堂


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依赖着金钱。人应当享受财富,也要随时准备失去了财富时应当怎么过日子。

——林语堂《京华烟云》


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读书并不是要“改进心智”,若是如此,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只要看他怎样利用余暇时光就可以了。

——林语堂


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世界上的强盗,再没有比劫夺我们思想自由的罪恶更大的了。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大自然本身永远是一个疗养院。它即使不能治愈别的疾病,但至少能治愈人类的自大狂症。人类应被安置于适当的尺寸中,并须永远被安置在大自然做背景的地位上,这就是中国山水画中人物总被画得极渺小的理由。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

——林语堂

编辑:青柠


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