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特级教师的困惑:如何才能不发“疯”?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晋诺工作室 Author 孙晋诺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以“分享”为题写一篇作文,中学生会用什么故事来表达?几百篇作文批阅下来,语文特级教师孙晋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发疯的家长反过来会把教育逼“疯”!
事实上,前不久,一位上海的语文特级教师在批阅了一大堆新高一学生的作文之后,也发出了大大的感叹。学生作文为什么总让老师郁闷?看看孙晋诺老师的观察与思考。
最近好像“疯”病流行,南京、杭州成为高频发病区,究其流行病学根本,是考试成绩引起的焦虑情绪在作祟。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疫情,必须解决一个问题:成绩。
如何提升语文成绩?
先不说话,直接看图:
……我对布娃娃十分感兴趣,其中的一只,便是每一天陪我睡觉的,我十分珍视这些我小时候的记忆,可是,有一天,当我回到家的时候,发现它们不见了,翻遍了整个屋子没有发现之时,发现它在我弟弟的手上被弄得脏乱,我一把夺过它,回到房间,关上房门,偷偷地哭了起来,我知道,这时候一定有人会说,你是姐姐,要让着弟弟……我知道,正因为知道,所以更加伤心……
伤心之余,我听到一阵敲门声,红着眼睛,打开房门,发现站在门口的他,我的弟弟。处于惊奇之时,却发现他手拿他最喜爱的棒棒糖,对我说:“姐姐,对不起,我弄脏了你心爱的小熊,这是我最喜爱的棒棒糖,给你吃。”看看她纯天然无公害的眼神,即使心中有块冰也即刻被融化了吧,很快我便拿着棒棒糖,平复了心情。
转念想来,分享这个如此简单的方法,却还是一位比我小了9岁的小弟弟教会了我。
是啊,分享说来简单,实际做起来却是不容易的,当你愿意将自己最宝贵的哪一样也分享给其他人的时候……
这篇作文,是属于文从字顺的。其中的写作内容具有相当大的代表性,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生活空白
从写作上可以看出,我们的孩子单纯得像是罩在玻璃罩子里一般,上高一的学生,有的高三学生也是如此,一写就是“小时候”,老大故作幼儿态,让人既觉得可笑,又觉得可怜。
本次作文的统一套路是:妈妈生了二胎,自己的那份饼干、奶茶、小玩具被不懂事的小二给占有了,自己委屈得痛哭,这时小家伙送上来了一根棒棒糖,从小家伙的行为里,体会到了分享的内涵。履此旧路者,不计其数。
永远生活在幼儿或是小学时期,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学生生活视野狭窄,家庭生活贫乏,不能感受生活之美、人情之丰富,原因何在?这与学生的生活状况相关。
透过学生作文,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独生子女还是现已有二胎的家庭,孩子的家庭生活几乎是空白的,他们在家里所能感受到的分享只有一个事:吃。
父母、祖父母有了好东西给他留着,让他吃。家长们第一关心的是吃,孩子们唯一能感受到的是吃。其他如家庭中的欢乐、困难,家居生活中的劳作、交际,作文中很少流露,说明这些孩子虽然在家庭中成长,但真实的家庭生活已被我们的家长给屏蔽了。
家长把孩子屏蔽在哪里呢?
家长把学生死死地圈在课堂里,周末休息也要给报满各种各样的班。我们把孩子当作学习的机器,不让他们参与家庭生活,我们唯恐耽误了他们一分一秒的学习时间,结果是我们的孩子确实不懂生活,留存在他记忆里的只有“小时候”那一点生活气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家庭教育被家长生生地给窒息了。
我曾调查过许多学生,他们不知道自家工厂是生产什么的,不知道爸妈的工作内容,一些离异单亲家庭,孩子的生活更加封闭。
把生活封闭了,学生就成了接受知识的工具,失去了丰富的“人性”,因此,他们不再会说正常的“人话”,在这种情况下,再好的教学也只能是隔空传音,缺乏接受教学的丰富基础了。
没有生活又需要生活,怎么办?编。
不知不觉的,我的脚抖了起来,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我不停地搓动着双手,好冷啊。
那个流浪汉醒了,似乎注意到了我,捡起被子,向我走了过来,他的步伐有些颤抖。
他坐在了我旁边,我看着他。他的头发很长,也很乱,脸看起来很瘦,而且全是皱纹与被冷风所造成的冻疮,看起来饱经风霜。
“你……你怎么了,为什么一个人……在这里,怎么不回家。”他便吸鼻涕边说道。“我忘记带钱了,现在回不了家了。”他望了我,望了望天,他从一个破旧不堪的包里找出了一张十元,伸手给了我,对着我说:“你去买点吃的吧,时间不早了,你肯定饿了,你可以用零钱来坐车。”他拿起我的手,把钱给了我。他的手,好温暖,我也好温暖,他给了我十元,也将心中那一份美好分享给了我,让我温暖。
我走了,上车后,我一直看着他,他看了看我,便重新站起来,走了。
之后几天,我每天都来这找他,但是再也没有找到,他可能走了吧。但他分享给我的那一份温暖永远留在……
上面这篇作文,很有可能是编出来的。
很多同学编一些脱离生活的无聊故事,笔者曾多次批评过的江苏高考《王大爷的早餐店》《修钟》之类的满分作文,实在是对语文教学的一种讽刺。
学生是无辜的,因为他们没有真实的生活感受,他们一直被圈养,他们只是考试的机器而已。
二、阅读空白
几百篇作文批阅下来,有两句话被反复运用,一是,用手里的苹果交换他人手里的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交换一个想法,就会得到两个想法。二是,从小妈妈就告诉我,要乐于分享。除此之外,几乎看不到阅读的影子。
为什么读了近十年的书,在表达分享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的学生连一点与之相关的书籍上的内容都不能运用呢?我想,不是学生不想用,而是他们根本缺失真正的阅读,过去的阅读大都是假阅读,因为,没有进入到他们的认知世界里去,没有形成语言表达习惯,没有提升思维能力,这样的阅读再多也等于零。
大多数学生语言幼稚,不懂人情世事,不会正常说话,有的甚至可以说不知美丑。
这种现实也比较真实地折射了我们家庭教育的事实。
我们整个民族缺乏阅读背景,现在老师不读书,家长不读书,甚至走向了反面,严格地控制读书。
阅读的价值不仅在于学习语文这一门学科,阅读是开拓视野、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启动思维这部机器,它可以让学生具备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不读书的时代,是灵魂苍白的时代,是智力低下的时代。
按照道理来说,九年义务教育,加三年高中,应该能读很多书,可是现实是学生在学校里也并没有读书。这与家长不时的“指导”直接有关。他们的功利心以一种最强大的力量随时随地施加给学校,左右课程设置甚至整个教育政策。
比如南京、杭州的家长们的发“疯”,迫使教育部门改变教育教学管理,现在大多数学校在这些发疯的家长的胁迫下把课时全部分掉,没有阅读的空间与时间,这样的课时设置简直等于取消学生自由读书的行为。
发疯的家长反过来会把教育逼“疯”,这已成为事实。
三、认知低幼
以下这篇作文的片断也极具代表性。
我妈妈说,她就是在我爸上班打工的时候认识的,他们原在一所企业,后来因职位调动,爸爸辞去了他自己的工作,也是因为工资效应不好了吧,那个时候他下岗失业,也有过几个朋友帮他分享了一些自己手上的人脉资源。
再到后来,老爸终于找到了一份稳定工作,与老妈结婚,有了我,在我长大后她总和我说,没事多交交朋友,说当初要是没有那几个朋友帮他共享了一些资源,他也很难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生下我。也教我要和朋友适当分享自己受伤吃的,用的,玩的。
我记住这些话,我在朋友、同学间也有一个不错的名声,分享和帮助也是相互的,我和同学分了我的饼干,因为他饿了,等到下次我饿了渴了之后他也会愿意帮我。
分享也能交到朋友……但分享也不能过度啊,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拿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