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播课 | 如何提高古诗文阅读水平?七宝中学特级教师开讲!

周陶富 新读写 2020-09-3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2020年9月12日(周六)19:00—20:00,新读写直播间邀请了上海市七宝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考试院命题专家周陶富老师,为大家带来《在古诗文海边拾文化之贝》的讲座,带领大家领略古诗文的魅力,学习古诗文的知识,提醒大家在古诗文阅读中要注意的问题!
想要提高语文素养、古诗文阅读水平的同学,以及准备参加“让青少年读懂中国”知识竞赛的同学,千万不要错过哦!

做洋溢着中华韵味的普通人

周陶富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具有典型的中华文化特征的歌曲爆红海外,这又让我们相信文化的魅力,相信有民族个性的文化魅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基因,每个民族也有自己的基因。民族的基因就是有民族个性的民族文化。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何以能“不改其乐”?这大概就是文化的魅力。颜回是一颗文化的种子,文化,让他成为中华文化天空中的一个璀璨星座。

在孔子的许多弟子中,最用功的就是颜回。瞪着一双大眼听孔子讲经授业。放学了,颜回总是最后一个走,又是第一个来到学堂捧卷诵读。颜回家住东关的贫民区,平时,父母在外劳作,不回家吃饭。每天颜母走时给儿子煮一锅菜汤。颜回回家喝着菜汤,菜汤喝不饱,他就舀几瓢井水喝,然后就去学堂。孔子知道后非常怜悯,又十分叹服。不禁反复感慨:“贤哉回也。”有一个成语叫顽廉懦立,能让颜回这个弱者岿然挺立的,就是文化。
 
l文化,让人把庸常生活演绎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文化,把中国文人的人生塑造成百般模样。沈复出生于士族文人之家,却未参加过科举考试,曾有以卖画维持生计的艰难,十九岁入幕,此后四十余年流转于全国各地。在那个时代他是失败者。这就是《浮生六记》的作者。他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不以布衣蔬食为苦,追求一种有意义的艺术的生活。

《浮生六记》流传下来的有“四记”,其中就有“记趣”“记乐”“记快”。在贫困的煎熬中精神天地不曾坍塌,浮生,在文化的追求中变得实在、美好。穷日子,“芸则拔钗沽酒,不动声色,良辰美景,不放轻过”。妻子以钗换酒,不负好时光。在苦日子里不失美好的向往,让生活有了亮色。“若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优游泉石,如沧浪亭、萧爽楼之处境,真成烟火神仙矣。”有钱了,也只有这样的文艺设计。
 
l文化,对于热爱它的人来说,就是精神食粮、灵魂伴侣

我们的古人有许多以读书战胜苦厄的故事。他们“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

当下,青年人中“丧文化”流行,对比一下沈复他们,我们生活中丧失了一种让人精神饱满的文化。“诗何必五言,官何必五斗,子何必五男,宅何必五柳。”沈复们如此,我们不妨:诗不限五言,业必须奋斗,子可有女男,宅何必五柳。
 
l中华文化,让我们的生活在物质的层面之上,有了意义,有了内涵

喝茶,不是牛饮了事,而是高悬“从来佳茗如佳人”的审美大旗;

饮酒,“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思念入酒。

对待植物,我们的文化,真的做到了“天人合一”。毛泽东纪念屈原:“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艾萧和椒兰,各有比譬。读屈原作品,我们就知道古人有意识地将植物的物性和人的操守联系起来,形成了比德思维,花草树木,都赋予了文化内涵。

与生活结合紧密的是所谓文人四雅的琴棋书画,那更是将中华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知音”,揭示了音乐的精神高度。“坐隐”,围棋者的情怀所在。“书,心画也。”书法从来就是精神的外显。“无画处皆成妙境”,这是中国文人画的境界。

中国人追求有内涵的生活,謦欬有情,天地皆有文化。英国大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过:“如果有来生,我愿生在中国。”有高度的文化,才能让大历史穴家倾慕如此。

还有一种日常服饰,让我们的前辈揪心不已,那就是“衣冠”。因为衣冠就是身份,就是标志。“南冠客思深”,衣冠就是国家的象征。“衣冠简朴古风存”,衣冠表征为气质。因为这样,所以我们的前辈对元朝取代宋朝“衣冠尽改”,就发出“没有华夏”椎心呐喊。怎么穿衣,其中确有文化在。在这个“混搭”盛行的时代,我们如何穿出气质、穿出文化?穿出我们华夏儿女的风范?

1645年,清兵进入江南颁发“剃发令”。许多汉人宁可砍头也不剃发。到了上世纪20年代,有一位著名学者自沉于昆明湖,那就是王国维。按多数人认可的说法,他是为已经失去统治地位的文化而死。这就是文化,它对人的影响可以说是沦肌浃髓,让人为之从容赴死。

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天然地获得了黄皮肤黑头发,也暗植了中华文化的基因,但文化意识的唤醒,文化根柢的培植,文化建设的修为,都必须有一种舍我其谁的自觉与担当,我们应该为之做出呕心沥血的努力,我们应该为之具备存亡续绝的能力。不只形同,还有心同,更要有文化血脉相通,民族的复兴,文化的复兴,才有希望。

印第安民族的悲惨之处是,不仅人民被杀殆尽,文化几无遗存。失去记忆的民族,就没有了凝聚力。龚自珍在中华危机之时就说过:“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这里历史泛指文化。有个故事,一位法国部长在国际会议上用英语演讲,当时总统希拉克马上让他停止演讲。认同、传扬自己民族文化,是所有民族的子民应该自觉承担的使命。
 
l无数的先贤运用自己的心血智慧,为我们构建了一座无与伦比的精神宝库

传统文化体系完整,内容完备,水平一流。徜徉在这座宝库中,你可以了解孔子的仁政,老子的无为,韩非子的法治;你可以体会司马迁著史情怀,司马光著史目标;在唐诗宋词元曲中流连,让你热爱生活,又让你超越生活。

我们还应该知道的是,宝库需要保护,宝库需要添加。

在西南联大,日机轰炸之时,刘文典教授说:“我不能死,我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身处逆境,梁漱溟教授说:“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这就是中华文化培育出来的勇于担当的文化大家。无望于速成,无诱于势利,有一种坚持到地老天荒的拼劲。

油盐柴米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烟火气里有书卷气。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诗韵里有酒香。我们不妨唱着《一剪梅》,做生活中的文化人,做洋溢中华文化韵味的普通人。


2020第十三届 “让青少年读懂中国”系列活动已经启动,活动主要包括系列讲座、主题征文、知识竞赛、书法展示四大部分。

在活动期间,我们将邀请知名学者、作家、语文特级教师等在新读写直播间开展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系列讲座,与广大师生近距离地交流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2020年9月12日(周六)19:00—20:00,我们邀请了上海市七宝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周陶富老师为大家带来《在古诗文海边拾文化之贝》的讲座,带领大家领略古诗文的魅力,学习古诗文的知识,提醒大家在古诗文阅读中要注意的问题

同时,周陶富老师将通过深度的辅导、深入的解析,助力大家在“让青少年读懂中国”知识竞赛中过五关斩六将,取得优异的成绩!

想要提高语文素养、古诗文阅读水平的同学,以及准备参加“让青少年读懂中国”知识竞赛的同学,千万不要错过哦!


主讲老师:

周陶富,上海市七宝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闵行区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基地主持人,上海市考试院命题专家,入选上海市专家资源库。

讲座主题:

在古诗文海边拾文化之贝

讲座时间:

2020年9月12日(周六)19:00—20:00



阅读与写作直播课为公益课程直播时间扫码进入即可免费收看↓↓

新读写直播间链接:https://live.bilibili.com/22190274
每周六,新读写阅读与写作公益直播课与你不见不散!
编辑:青柠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