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艺中人丨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央音]博导的留学“心”路
在《留学》艺中人
将解读谁的精彩人生呢?
本期嘉宾
是
张小夫
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
中国电子音乐创始人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师从吴祖强教授,
又获法国瓦列兹音乐学院(Edgar Varese)现代电子音乐作曲大师班学位(硕士);法国巴黎高等音乐师范学院(ENMP)高级作曲家学位(博士)。
历任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电子音乐学会会长、国际电子音乐联合会艺术顾问、中国分会主席、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艺术总监。
精彩开始之前,
先了解一个概念,
什么是电子音乐?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605kbebn1&width=500&height=375&auto=0
注:视频中电子音乐演奏键盘的Demo是自娱类电子音乐,属于入门级别。
(向上滑动)
电子音乐
(Electronic Music)
电子音乐是继古典派音乐、浪漫派音乐、印象派音乐、以及十二音音乐为代表的现代音乐之后,二十世纪中叶现代音乐迅猛发展过程中诞生的一种新音乐形式,亦是当代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和里程碑。
电子音乐族群分为三个类别:学术类电子音乐、应用类电子音乐、自娱类电子音乐。
其中,学术电子音乐是通过声音采样或数字化生成的方式获取音乐的素材,构成音乐的语汇与主题,运用电子化的技术手段进行声音变形、展开等多样化的加工处理,并按照音乐表现的逻辑和审美规则来构成的音响。
张小夫
电子音乐作品
欣赏
电子音乐是如何来到中国,
并发扬光大的呢?
在中央音乐学院电子音乐工作室里,张小夫教授和他的学生们正在为当下的艺术项目忙碌着。电脑屏幕上是他们正在撰写的项目报告,其中有一张像是传感器的设计图纸,旁边注释着代表声光电的各种符号。张小夫介绍说:“这是学生最新的设计——电子排箫,一种全新的交互式乐器,正在申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
图:张小夫在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上
一专多能地工作
如饥似渴地学习
1977年,23岁的张小夫收到了中央音乐学院(当时名为中央五七艺术大学音乐学院)作曲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此时的他已经在长春市歌舞团工作多年。
放弃了即将提干的机会去学习,张小夫告诉《留学》记者,他并不后悔。“对于我来说,终于可以深入、系统地学习作曲技术,这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同年入校的同学还有谭盾、陈其钢、叶小刚、郭文景、刘索拉等,而当时的张小夫或许没有想到,日后他与这些同学们都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乐坛中璀璨的明星。
张小夫1954年出生于长春的音乐世家,父亲是作曲家,也是东北地方戏剧吉剧的创始人,母亲是舞蹈家。张小夫从小就很喜欢音乐,虽然在当时那个特殊的时代里,喜欢并学习音乐是一件近乎奢侈的事情,但他还是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坚持,学习二胡和作曲。
插队结束后,张小夫进入长春市歌舞团工作,剧团里大量的演出和排练让张小夫很快地熟悉和掌握各种乐器,并参与了演奏、作曲和指挥等多项工作。张小夫回忆说:“歌舞团的工作最需要的就是一专多能,自己写的曲子亲自指挥排练,演出的时候要去吹巴松,人手不够了还要去吹唢呐。”而正是那几年的工作实践,成为了张小夫非常重要的财富,因为这让他真正了解到了城市和农村的老百姓们到底喜欢和需要什么样子音乐,什么形式的艺术可以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
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后,张小夫师从于著名作曲家吴祖强。回顾当年的学习,张小夫说可以用“如饥似渴”来形容。“每天从教室出来,就是琴房、食堂、宿舍,周日一天的休息全用来写作业……”张小夫这样告诉《留学》记者。
毕业后,张小夫留校担任作曲系教师,不久后,他被一股新的音乐潮流所吸引,那就是刚刚进入中国大陆的流行音乐。在北京国际声像艺术公司,现在的西单大木仓31号,这个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史上重要的地方,张小夫参与制作了当时红极一时的西北风、东北风、印巴风等类型的音乐。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接触并掌握了很多电声乐器和录音技术,为日后专业电子音乐学习和创作奠定了基础。
留学法国
从老师做回学生
1988年底,张小夫获得了文化部派往法国学习深造的名额,仅仅学习了一个月法语的张小夫匆匆出发了。“学了一个月的法语是什么程度?26个字母都会念了,背了一篇课文,能用的词只有四个:对不起、谢谢、请、再见。”张小夫告诉《留学》记者。
经老同学陈其钢的推荐,张小夫选择在法国巴黎高等音乐师范学院学习现代音乐。而困扰他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语言,特别是在学电子音乐的时候,设备的技术术语是英文,上课交流要用法语,他常常左右开弓,左手一个英语词典,右手一个法语词典啃来啃去。
除此之外,设备的使用,也是一个难题,因为学习电子音乐不仅要会作曲,更要掌握全部的技术。虽然有在国内制作流行音乐的基础,但是法国工作室中的设备和国内很不相同,更重要的是音乐观念上的大相径庭,张小夫需要从头学习设备的线路、接法,以及声音的奥秘。“那时候,在法国我没有自己的工作室,而每个学生每周只能争取半天时间在学校工作室使用设备。我当时最高兴的,就是可以抢到一个下午的工作室时间,这样晚上就可以偷偷躲在工作室里熬夜练习。”
在法国的学习是很困难的,刚去不久,他就因为胃出血住进了医院。张小夫告诉《留学》记者说:“我觉得当时生病主要是急的、累的,想着自己在中国已经做老师了,来法国做回学生还做不好?”
在法国留学期间,张小夫几乎走遍了巴黎所有的图书馆,收集可以借到的现代音乐和电子音乐唱片。他用自己当初在国内做流行音乐的积蓄购买了一套音响设备,把收集到的唱片转录成卡带,一共录了500多盘之多。他为每一盘卡带悉心设计制作纸质封皮,用打字机整齐地打印上作曲家的名字和所处时代。
除了收集音乐资料,张小夫几乎不错过法国任何一场音乐会。“当时在法国,很多现代音乐的音乐会都是免费的,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去听,巴黎附近的音乐会我就坐火车过去。”张小夫说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2年,张小夫获法国巴黎高等音乐师范学院高级作曲家学位(博士),次年获得了法国瓦列兹音乐学院(Edgar Varese)现代电子音乐作曲大师班学位。
图:法国留学期间,张小夫将唱片转录卡带,并用打字机打印标签
回国创业
筚路蓝缕
上世纪,国内专业的电子音乐教学领域还是一片空白,1993年,张小夫决心回国创业,希望将自己的所学所得,回报给祖国,回报给母校。就这样,他在中央音乐学院创建了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设立了电子音乐作曲和电子音乐技术理论研究两个专业。
虽然学校支持张小夫的想法,但由于当时学校资金条件有限,能够给予的支持也仅仅只有一间教室而已,为此,张小夫不惜自费买了各种音乐设备和教学用具。“当时工作室没有可以打国际长途的电话,为了能和法国联络,我自费7500元买了电话,而当时的工资也不过几百元而已。”
就这样一步步,张小夫的教学从硕士点开始、逐渐发展到本科、博士和附中共四个层级的体系,从当时的一间空屋子到现在7间工作室。张老师告诉《留学》记者,他当时回来,是做着要当一辈子穷教授的思想准备,没想到回来十几年以后,教授工资待遇逐渐有所改善,学校的经济条件也越来越好,可以给予更多地支持。
1994年,张小夫发起北京电子音乐周,即现在的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已成为中国目前最具影响力的大型国际性音乐活动。同时,他还创办了中国音乐家学会电子音乐学会,他希望有这样一个全国性的电子音乐学术机构,可以打破院校之间的壁垒,把电子音乐的理念传递给大家。
回顾起这二十几年的奋斗张小夫的自豪感溢于言表,他对记者说:“尽管那么苦,但是我自己回想起来这个成果确实还是挺高兴的,现在全国各大音乐院校里面教授电子音乐的,基本都是我的学生。”
图:作品《山鬼》,为女高音和电子音乐而作, 首演于1996年北京电子音乐周
硬币的两面
一半是艺术 一半是科学
从张小夫回国创业至今,中国的电子音乐从无到有已经发展了20多年。虽然还有很多人并不太了解电子音乐的真面目,但它已经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论是每天接触的手机铃声、电影电视中的配乐,还是专业的作曲领域,都少不了电子音乐的参与。
张小夫认为,电子音乐的诞生,是二十世纪音乐史上的一件大事。“从人类的文明进程来看,农耕文明的音乐是以声乐为主要标志的。大工业时代产生了交响乐、歌剧、舞剧,成为了那个时代的高峰。到了当下的科技时代,电子音乐就是最鲜明的音乐符号和艺术标志。它已经从学术的最尖端,一直延伸到社会普及层面最广阔的领域里面。”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说:“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一个统一体。”而电子音乐恰恰体现了这一点。艺术是需要科学来做支撑,科学又通过艺术得到了一种真正的弘扬,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当下,张小夫的很多学生都选择去美国学习深造,因为美国已经在计算机音乐发展上走在了国际前列。“和法国经典的电子音乐相比,美国计算机音乐是基于程序设计和交互技术的,需要作曲家自己来设计程序,完善过程。”
回顾这些年的学习与工作历程,张小夫告诉《留学》记者说:“我们这代人是有使命感的,我在内心永远有个信念,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想往前赶紧快跑,老牛自知征途远,不需扬鞭已奋蹄。因为生命是有限的,我想在生命最好的这些年里能够多做点事情。”
而对于广大喜欢音乐的学生们,张小夫希望大家可以多了解电子音乐,也鼓励大家出国留学。“在这个科技加速的时代,不知道20年后的音乐将会是什么样子,但是学生们要了解这个时代的潮流,努力学习最前沿的艺术和科技,这样才能结合个人的才华、性格找到事业的方向和人生的志趣。”
看到这里,
你有哪些启发呢~
技术分析
电子音乐制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音乐作曲、录音、合成、表演、音像制作、电影与多媒体录制、软件与多媒体开发等。
专业名称:
分为Music Technology、Music Engineering、Computer Music、Digital Music、Sound Design等。
课程体系:
音乐理论、音乐历史、作曲、声学、录音技术、计算机作曲、电子音乐合成、基于科技的音乐表演、3D音效与立体音频、音乐商务与法律等。
使用软件:
Cubase、Nuendo、Sonar、FL Studio 、Pro Tools等。
学制:
硕士学制一般为2年。
申请背景:
倾向招收有音乐背景的技术型人才,电子音乐制作、音乐技术类专业,甚至计算机等工程类专业学生都可申请。软件背景倾向申请电子音乐制作专业的学生,如果有音乐技术相关项目或实习对申请很有帮助。
信息收集
举例:伯克利音乐学院作品集要求
1.Describe one tothree projects you would like to execute as your culminating experience(thesis) project.
These projectscould be original music incorporating video or innovative technology, ahyper-instrument or controller you would like to invent, a personallive-performance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your artistic voice, an App orvirtual musical environment you would like to design, or some other project.Each deion should be one paragraph long, as specific as possible, and includehow each project will foster your academic, artistic, musical, and professionalgrowth.
2.Additionally, aportfolio with one to three recorded examples of recent work should besubmitted in the highest quality audio possible, along with a detailedexplanation of your specific role in the work. If written scores or otherdocumentation are available, please submit these as well.
读完后,
是不是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呢~
本期故事已经结束
下一期的神秘嘉宾即将到来~
敬请期待!
End
文:雷慧君
图:张小夫、李育
策划、编辑:李育
*注:文章图片未经授权,不得擅自使用。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