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英国院校名校生恐慌的背后 是学校对留学生忠诚度的考验

留学杂志 2019-03-29

本文原载于《留学》杂志总第117期

记者:李钰

编辑:李丹

编者按


“英国院校拒收中国名校学生”的消息尽管最终被证实是一场乌龙,但是传闻背后的现象值得深思:学校在选择学生的时候,除了关注标化成绩外,学生对学校的喜爱程度、了解程度、忠诚度也在考察范围之内。

 1

2018年11月中旬,一则《英国八所一流大学联合宣布拒收中国学生》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开来:英国杜伦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利兹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学院、谢菲尔德大学、格拉斯哥大学、诺丁汉大学部分院系,发出声明宣称自2019年起将拒招中国部分大学学生,或调高录取标准。文中还附有各个院校拒收的中国大学名称和具体标准变化,不少211和985高校榜上有名,让这则消息显得“有理有 据”

而类似消息的流传,已经并非首次。早在2018年9月,“英国杜伦大学拒绝国内Top50大学申请资格”的消息便在国际教育圈广泛流传。在杜伦大学公布的针对2019年中国大陆学生入学的最新要求中,特别指出杜伦大学商学院取消以下中国院校的申请资格: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东华大学等。

这样的消息令不少中国人费解:众多中国排名前50位的大学,为何会被拎出来当作拒收典型?

2

消息是否属实?  官方出面辟谣


英国是中国学生青睐的主要留学国之一,凭借学制短、教育质量高、文化积淀深厚以及社会安全指数高等优势吸引着大批留学生前往。据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共有8.8万名中国学生选择前往英国留学,如果真如上述消息所言,将有大量中国学生赴英留学受到影响。

所以,这则消息是真的么?

对此,英国官方的英国文化教育协会(British Council)和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已经发出辟谣声明。声明指出,部分英国院校停止招收中国学生的消息,为有误导性信息

部分英国院校看到这则消息,出面澄清,否认拒收中国学生一事。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国际合作办公室(Global Engagement Office)的总监Lee Wildman更是出面录制了一段视频进行声 明。

Lee Wildman先生说到:“我可以保证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招收中国学生的政策从来没有改变过,我们会继续招收中国排名前300位的院校的学生,包含985和211院校。2018年9月,我们很高兴地迎来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中国留学生。申请2019年9月入学的中国学生,数量已经较之前增长了30%以上。”

作为当事学校之一,英国利兹大学也发布官方声明。

声明中否认了之前社交平台的言论,并表明利兹大学一如既往地欢迎中国学生申请和入读,希望中国学生的到来,可以为学校的多样性作出贡献。商学院竞争激烈,但依然期待更多优秀学生加入。

3

无风不起浪  英国院校的“名校生恐慌”


英国官方和学校纷纷出面澄清,说明此次传闻是谣言无疑,至少从官方层面上没有拒收中国学生的意图。

仔细分析这则消息,“八所大学联合发布声明”,便可发现虚假消息的端倪,各大学有独立的招生自主权,录取要求以及优势专业均有差异,如何能够联合发布声明限制部分中国院校的申请资格?大学作为高学识高智慧人才的聚集地,又如何能公然地提出不接受某某大学的申请?

因此,学校不会公开发表这样的声明。

但据留学机构从业人员透露,部分英国高校为避免中国学生申请多所院校,offer发出后却不来报到的情况,的确会对申请人本科院校进行筛选

中国学生海外留学人数越来越多,名校当中选择留学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很多国内名校毕业生申请英国时,把G5学校(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伦敦政经大学以及伦敦大学学院)当作第一志愿。上述提到的杜伦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利兹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等第二梯队的大学是他们得不到G5院校offer时的第二选择。

然而上述这些大学无论在世界排名还是国际知名度上都名列世界前茅,学校在英国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对于招收学生方面有严格的录取标准和选拔机制,经过千挑万选的学生,竟然收到offer不来报到。学校如何能忍受发出offer却招不来学生的命运?

院校方面,既想要争夺最优秀的学生,同时又免不了被名校学生当作储备生源对待。为了保证招生人数达标且学生质量较高,校方在选择学生时,评估一下以往相同背景学生的入读率从而判定是否发出offer也无可厚非。普通院校的学生收到offer,可能毫不犹豫地就接受,名校生还要再等一等,对比一下是不是手中最好的offer,再做出选择。面对名校生,只能用又爱又恨来形 容。

 

4

多院校同时申请  是否是最优选择?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学生多申请的操作方式,对于学校是否少了一点忠诚度?为了尽量进入最好的院校,学生在申请时,会适度拉开申请学校的水平,既有保证能够申请到的,又有需要“踮一踮脚”才能够得着 的。

这种申请方式看似稳妥,然而,学生是否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每一所院校的背景?对于学校的历史人文、环境气候、校园氛围等没有做过充分的了解,单纯凭借学校排名、专业排名去选择学校,究竟是不是对自己负责?

学校在选择学生的时候,除了关注标化成绩外,学生对学校的喜爱程度、了解程度、忠诚度是否也在考察范围?

学校更愿意选择名校学生还是普通院校忠诚度更高的学生?相信这一次名校学生被联合拒绝传闻也是一个提醒,值得学生和留学中介去思考。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留学杂志

往期精彩

光明人物系列之(八)| 私塾里西式“女先生”的教育经:  未来世界的主流,是第三文化  —专访融尚私塾创始人Nini

【杂志特辑】法国拟上调非欧盟国际学生学费后谈移民—世界融合史的背后是文化的融合

【杂志特辑】各国移民政策盘点——新西兰、澳大利亚篇

【杂志特辑】各国移民政策盘点——希腊、迪拜、加拿大篇

光明人物系列之(七)| 新加坡的“小”与“大” , “小”在国土与人口,“大”在多元与卓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