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杂志特辑】来华留学生的中国年

留学杂志 2019-03-29


本文原刊于《留学》杂志2019年第03期,总第121期

中国人自古热情好客。孔子的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如今仍是指导中国人待客的准则。改革开放四十年,一大批中国的学生带着中国文化走了出去,来自全球各个地区与国家的国际学生也带着他们本土的文化风尘仆仆而来。吸引他们来到中国的不只是专业知识,还有古老的中国文化。对于他们来说,想要切身体验中国的民俗文化,春节是一节必修课。

春节

来华留学生认识中国的窗口

为了帮助刚到中国、还不熟悉中国文化的留学生体验春节习俗,国内很多招收国际学生的高校会组织活动,统一带留学生体验中国年。


来自苏丹的留学生亚信在接受采访时告诉《留学》记者,他刚到中国的时候一句中文都不会,是学校的课程和老师的帮助让他对中文逐渐熟悉起来,也对中国逐渐熟悉起来。而春节正是亚信熟悉中国的途径之一。


“刚来的那年冬天,我很幸运地被选中参加学校组织的体验中国年的活动。学校组织了老师教我们包饺子,教我们剪窗花,写春联,还给我们发红包,告诉我们这是春节的传统习俗。”经历的一切,让亚信觉得很是新鲜。


正是通过那次体验活动,亚信对中国人庆祝春节的方式熟悉起来。对于他来说,春联、灯笼等充满节日色彩的物品,渐渐不再只是看不懂的节日装饰,而是承载着中国人美好祝福的符号。

亚信说,他最喜欢的春节习俗是包饺子。在第一次学习了包饺子以后,亚信就喜欢上了这种食物,还把这种食物介绍给了家人。亚信说他家乡的饮食文化和中国很不一样,他不会用筷子,来了之后的很长时间都是和同胞一起做饭吃,很少接触中餐,饺子是个例外。


亚信的家远在非洲苏丹,寒假短暂,加上往返机票并不便宜,亚信的春节就总是在中国度过的。为了不让寒假留在学校的他感到孤单,中国的同学们会送给他小礼物,并在春节的时候发信息祝他过年好。现在亚信的宿舍里还挂着同学送的福字和中国结,旁边挂着的是他从家里带来的传统装饰。来中国的第三年,亚信已经习惯在寒假的时候庆祝春节,并约着其他外国留学生一起吃饺子,看晚会,过春节。

同样爱吃饺子的还有来自蒙古的姑娘美大革。还没到中国读书前,美大革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了舞龙。这个有趣的节目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也是她第一次知道春节,只不过那时的她对于春节和中国的了解还十分有限。来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针灸后,她有机会在北京过一个地道的中国年, 只是令她意外的是过年的地方。她说:“除夕前一天我在急诊科值夜班,当时觉得肯定会在医院忙,过不了春节,结果医院给医护人员送了饺子吃,让我很感动,虽然忙碌着,但跟其他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觉得很快乐”。


夜班结束后,热情好客的导师对美大革发出一起过春节的邀请。“除夕下夜班,我本以为会一个人过春节,结果我的导师邀请我去她家,我特别高兴!去导师的家,跟导师和她的家人一起包饺子、准备晚饭、看春晚,都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和幸福。”美大革告诉记者。这也让美大革在中国的第一个春节过得开心圆满。


蒙古也有春节,名叫“白月”。“白月” 时,年轻人会拜访长辈,互相串门做客,吃蒙古包子庆祝。中国过春节的传统习俗里,给红包、放炮、穿红色的衣服等不一样的习俗让美大革觉得新鲜又有趣,而街上热闹红火的气氛也让她喜欢上了在中国过年。

美大革与她包的饺子

来自巴基斯坦的王大志了解春节,是通过学校主办的晚会。王大志说,2017年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他对于中国的文化的概念还很模糊,来中国学习的原因主要是对于专业的向往。他是英语授课的学生,学校对他的汉语水平并没有硬性要求,安排的中国文化课程也是一学期的英文授课,刚到中国的轻松的日子里,王大志对于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学习也是随着兴趣,并没有固定目标。


在那一年新年的晚会上,王大志看到了同样是来华留学生表演的歌曲《青花瓷》。王大志没有听懂歌词,却被其旋律和押韵的念词吸引,也被两位非洲姑娘唱中文歌的样子吸引,台下的中国同学们听到这首歌时的热烈反应给他留下来深刻的印象。在那之后,热爱音乐的他也想登上晚会舞台,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为中国的同学和老师表演一首中文歌。于是在新学期里,他开始努力学习中文,练习口语,并主动参加学院组织的文化交流活动,和中国同学分享自己想要表演中文节目的想法。


到了第二年的冬天,王大志在晚会节目选拔的现场演唱了一首巴基斯坦的传统歌曲后,紧跟着唱了一首《纸短情长》。王大志清晰的吐字一下吸引了老师的注意力,现场的气氛也因为这首歌而变得热闹,不少在场的中国学生都忍不住跟着一起唱了起来。就这样,王大志被顺利选上参加新年晚会。


王大志在学校晚会中表演

离开学校

春节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来自日本京都的留学生西田聪,现在是生活在北京的一名老师。他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只有八岁,由于年纪太小,那时的他还不了解中国,也不知道春节。回忆起自己第一次过春节的样子,他说:“我第一次知道春节是在2006年。那一年我在大连的朋友家小住,赶上了春节。他们给我包饺子,还给我介绍了有关春节的习俗。现在我已经知道很多春节的传统了,对春联、逛庙会、打灯谜、串门拜年和压岁钱。”西田聪说。


西田聪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离不开对相声的喜爱。来到北京语言大学读书的时候,他在学校的“快乐课堂”中看到了相声表演,就被这种通过幽默的语言传递文化的传统形式所深深吸引。在他的努力和老师的帮助下,西田聪开始快速地学习这门艺术,一起学习到的,还有相声中包含的中国文化和传统习俗。


在日本,最隆重的节日是元旦。和中国庆祝新年的方式相同的,日本人也会通过大扫除来辞旧迎新。不同的是,中国的春节在热闹的鞭炮声中度过,而日本的新年是在安静中度过的。“新年要安静,因为要听‘徐夜之钟’,就是108声撞钟的声音。在佛教里讲究人有108个烦恼,新年会通过一次次撞钟断掉过去的108种烦恼”西田聪解释说。


过节撞钟也是中国很多地方的习俗。从古代开始,逛庙会、游八仙,就是很多人过年的习惯。在一些有寺庙的城市,特别是有名的寺庙,市民会通过撞钟来祈祷新年平平晚安,万事顺利,只不过中国的撞钟也是在热闹的气氛里。


中日截然不同的过节氛围并没有让西田聪对中国庆祝春节的方式感到不适,相反, 他说自己喜欢在中国过春节,并且觉得其中的不同很有意思。对于熟悉中国文化这一点,西田聪还经常会调侃自己是“一个假日本人”。

西田聪在表演相声

在说到对于春节的印象时,除了日常生活中的习俗,西田聪还提到了中央电视台的宣传片《回家过年》。宣传片记录了全中国甚至全球华人在春节前夕,从各个地方,用各种交通工具赶回家里,就是为了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的情景。西田聪总会被其中传递的感情所感染,以至于每次看完这个在春节期间会循环播的片子时都会流泪。西田聪感受到,对于中国人来说,“回家过年”四个字是任何事都无法相比的。中国人的春节注重和家人团聚,一年一度的团圆饭要和家人一起吃。对此他很感慨:“不愧是有五千多年文化的文化大国。”

来自美国的卫斯李曾任教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在定居北京。在2011年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他原本计划只待一个月,没想到来了之后有了在中国生活的想法,并就此留了下来。在来中国前,卫斯李对中国的所有了解,只是童年时在洛杉矶的唐人街看过的一次游行表演,再无其他,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现在他对于中国及中国文化的热爱。


和西田聪一样,卫斯李的第一个中国年也是在中国朋友家度过的。那一年过年,卫斯李尝到了地道的中餐,也喝到了白酒。在卫斯李看来,美国最盛大的节日是感恩节,他对《留学》记者说:“感恩节和春节很像,都有美食而且要和你爱的人一起过。” 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的节日, 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感恩节的本意是表达感谢,感恩生活。感恩节这天,美国举国欢庆, 大家会和家人聚在一起,吃火鸡,看游行表演,这一点与中国的春节很相似。


现在,卫斯李爱上了在中国过春节,一方面是因为春节有趣的习俗,另一方面是因为卫斯李的中国老婆。“我的老婆是北京人,我们经常开玩笑说我们很幸运,因为我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这样我们就有两倍的假期,因为我们庆祝美国节日,也庆祝中国节日。”卫斯李开心地说。

除夕是一年一岁辞旧迎新的日子。除夕 过去,春天到来,又是一个365天的新开始。 随着来华留学生在中国度过的时间越来越长,春节对于他们来说渐渐不再是只一个简单的节日或假期,更是中国人传承千年的对于亲情与新年的重视。无论是正在中国学习的留学生或是已经工作的外国人,在中国度过的中国年都会是宝贵的回忆。春节也是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要传递方式,传递中国人的热情好客,也传递中国人祖祖辈辈对于家人和团聚的坚持。


往期精彩:

【杂志特辑】留学生们过大年

名单公示 | 2019光明《留学》年度大奖颁奖典礼圆满完成!

行业巨头话留学,求索最佳生存模式

2019《留学》蓝皮书发布 | 未来十年,内容为王

2019《留学》蓝皮书发布 | 留学行业突围之路在何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