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上广海归高净值家庭的家庭教育有什么特点?

留学杂志 2019-05-31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DrBing | 家庭教育


中国式“精英教育”至今一直饱受诟病,有周一到周日安排得满满当当毁娃童年式的密集培训教育;有幼儿园奖状证书就挂满一面墙的考证教育;有咋贵咋整山寨欧洲贵族教育;有琴棋书画直奔青楼头牌的高价“卖女”教育。


实际上,大城市不仅有财力还有知识的真正的精英家庭——父母高学历,年收入百万以上,高社会地位(暴发户不算),全家至少洗脚上田三代——已经悄悄地进行起了真正的“精英教育”。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一线海归精英家庭家庭教育风格是怎样的?”引来了很多回答,有的在这些家庭做高端私教,有的是顶级国际学校老师,有的自己就出生在这些家庭。得以让我们看到精英家庭教育真实的一面。



当然有一些部分的确是需要烧钱属性的,例如这个:

我在一个国际学校做老师,一学期是14万学费,staff ratio基本上是1:4——4个学生一个老师,外国老师都是英美加澳名校相应资质的老师,中国老师也必须是名校海归。这些孩子的父母,有的是医院院长,有的是上海985大学的教授,有的是企业家,金融界大佬。这些人的家庭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孩子长得都比较好看。这些孩子从小含着金钥匙出生,谈吐,服饰,审美都受到了熏陶。


第二,每个娃都有一技之长:这个是钱砸出来的,每个人持之以恒的练习音乐,乐器,绘画,舞蹈,或者某个体育技能,这都是如喝水一样平常的,老师都是顶级的。一个男孩子学习打乒乓球,他父亲就找个退役世界冠军,学校也是全英的。


第三,即使年龄很小,目标也非常明确,比如他们会讨论名校,家长会老师们也会一起探讨孩子们要上的名校,如何设置项目达到目标。很多父母就是藤校的,觉得自己的孩子藤校剑牛也是应该吧。有个12岁就定了目标去MIT,全家往这个方向努力的,年龄不大,但是却很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


第四,假期都在国外,如果孩子喜欢哈利波特和魔戒,他的父母就会带他去英国,新西兰看那些真正的取景地,要么就是邮轮、滑雪什么的,寒暑假一定会在别的国家。

@Belisarius


不过这些不可复制因素,不是今天文章的讨论重点;


我们只讨论可复制,有参考意义,不会水土不服的东西。


先上结论:“精英教育”和中产的“贵族教育”、“伪精英教育”和“土豪教育”的区别是:


对教育内涵的理解和

风格的宽宏大气



高度/效参与

家庭情况:一家人住半山别墅,有自己的私家路那种,爸爸在金融行业高管,妈妈在传媒业做行政主编,家里小孩是一男一女龙凤胎,都还在上小学,算得上精英家庭吧,但是极为低调,代步工具爸爸开辆雷克萨斯,妈妈开沃尔沃。


对孩子的教育上,我觉得非常棒。他们家早期教育模式是这样的:


家长有意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逻辑

爸妈不会刻意地逼孩子每天读书看报,但是会站在中立的角度给孩子讲当下世界发生的事情,妈妈也会分享自己媒体工作的每月专题,或者是其他期刊中的专题,然后问孩子的想法,在听取了孩子的意见后,引导孩子去用实例佐证丰富自己的论点。


哥哥和妹妹的观点有时候会不一样,只要是有逻辑支持的,爸妈都会认可,妈妈也经常鼓励两个毛孩子去向杂志网站类的投稿,赚稿费

有一次两个小孩超级兴奋地拿给我看他们和爸爸周末一起做的阿波罗模型,说他们一起在网上找了好多关于阿波罗的资料,然后小男孩有点腼腆地跟我说大部分的手工活儿其实都是爸爸做的,但是他们也有帮忙找资料,也有帮忙固定一些零部件,帮忙出主意等等。

@Will Hanson


自由开阔


我这几年做高端家庭的私教。这些家庭养育最大的特点,那就是会把孩子(无论男孩女孩)真正的去当成一个自由的人去培养,而不是当成自己的血脉去培养。


说白了,这些家长会认为孩子应该自由精彩的活一生,而不应该背负着“儿子或者女儿”这样的标签去活一生。


这些家长本身就是人中龙凤,想法和思维都非常开阔,经济上也毋庸担心,在这样的家庭里,一个孩子从小到大接触的教育资源,教育理念,生活方式和眼界,都比一般家庭的孩子多太多了。


所谓考试,所谓工作,所谓虚荣,所谓斗争,在他们的那个阶层看来,只不过是人生轨迹上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对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简直是莫大的压力。

@Sherlock



性别平等


比如全英文的环境中,幼儿园的老师几乎是外籍的阿姨,称呼孩子只会说“朋友”“同学”“孩子”不会用“男孩”或者“女孩


在组织活动游戏的时候,亦不会采用性别设定比如刚强角色形象男孩演、柔弱角色女孩演;


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中,也会考虑到男女主角的分配要均等,正因为如此,除了一些传统的男性英雄主义故事,像圣女贞德这样的女性英雄故事,并且读童话时,王子和公主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

@卡米酱


这里Bing要点评一下:像凯特王妃的妈妈那样把孩子包装成高端形象高价卖嫁掉的养育策略,一般出现在低知识土豪阶层,高知精英大多(烂泥扶不上壁的娃除外)会把女孩和男孩一样一样作为独立的人格养育。


平等意识


如果说学校教育创造的是平权主义的环境的话,那么在家庭教育中,两人则践行着平等的理念,也就是不仅男女平等,大人小孩也要平等

相比于中国传统的家长权威式教育,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为平等的相处方式,他们会用“和对待同龄人”的态度认真且严肃地和娃交流,并不会因为女儿的年龄、认知,而用幼稚、简单的思维去替代复杂的逻辑。他们只会尽量用
打比方或者追根溯源的方式去解释抽象概念。

爸妈两人的
目标导向效率优先的习惯一样也用到了育儿当中。


@Forget about Freeman.

高效、实际


他们不会随意的做出没有实际效用的行为,对教育没有帮助的事情,一概不会碰一些老一辈父母时常和孩子开的一些恶趣味玩笑,拿孩子逗乐、开涮、寻开心。这种玩笑不仅会破坏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和信任,也有损孩子世界观和认知能力的构建。而为娃安排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是能够达到教育效能的。

譬如钢琴,就兼具多重教育目标——他们从5岁开始,不惜成本地为女儿找最好的老师学钢琴,目的却不是音乐。练钢琴是对孩子的智力和心灵最大的挑战,需要高度的纪律和刻苦精神。钢琴课实际上是塑造文化品位的过程,从而拥有一个感性丰富的灵魂,同时也是一道和西方文化接轨的桥梁。


@傻傻的有真名

科学理性,量化可控


关于钢琴这一项目,和其他项目一样,都是两人精密计划中的一部分。令我惊异的是,他们计划的完备和细致,对于女儿的教育完全成为了一个系统工程,整个过程都是量化、可控的。

为了科学喂养,娃妈专门学习大量营养学知识,会用量杯和电子秤对照着食物营养单位含量表来精确计量计划每天的食谱。

为了开发智力,他们阅读了大量认知心理学的资料,甚至包括英文一手论文,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反馈和调整,这让他们在“超前教育”方面做出了一点微小的成就:女儿还有半年才上小学,但已经基本把小学数学的内容过了一遍,普通难度的小学毕业考数学试卷满分100分可以稳定达到七八十分。

为了培养女儿的竞争意识,爸爸主动带女儿入坑,在Xbox上玩实况足球,以及在电脑上的第一人称射击类游戏,以此植入更多的“雄性意识”的同时,也是为防止沉迷的“疫苗作用”——当游戏是父母带你玩的时候,它就成了一项家庭活动项目,而不再会是一种一个人偷着玩的、隐秘的、且让人上瘾的娱乐活动。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很多教育方式看似是反直觉的,但仔细一想又恍然大悟。这一切的背后,是受过高等教育理性思维训练的结果——能跳出寻常的框架,从实际出发,寻找对策。娃爸说:



“ 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难度相当于创办公司。

因为你面对的娃是一个具备无限潜力的个体,你永远不知道她会给你带来怎样的惊喜,出乎你的意料。但同时她也会随时制造一些“麻烦”。但是所谓的“麻烦”,其实都是意料之内的事情很多家长对于工作生活中的麻烦能够做到平静面对,但是面对娃制造的麻烦,却没有足够的耐心,或者不把注意力放在寻找对策上,而仅仅是无谓的宣泄情绪这对于教育根本没意义。


所有这些不理性的根源,恰好是因为,爸妈骨子里仍然把娃当成了一个所属物,而不是人。但我两的教育目标,是把娃培养成一个完全独立于我们的,完整的人。


@St Hao

精益求精


我父母是中国早期的注册会计师,在年轻的时候就创始了浙江省第一家民营会计师事务所,算是那个时代的精英。他的教育更倾向于放养和穷养没有刻意的引导。小学开始读公办学校,但在消费和兴趣爱好培养上,主要任我自由选择发展。


爸爸对任何一项工作都以最高标准来对待,对我也是一样:在高中时候会为我修改每篇文章,直到完全没有语病和错别字为止。“
做账的时候差一分一毫都需要重头来过,写也一样”,他的一手好文笔在鞭策中得到了传承。在他高标准的要求下,我现在可以在一刻钟内纯熟的写出结构严整的千字文而鲜有纰漏,回过头来对家教充满感恩。


@匿名用户

独立完整


而且,家里从未要求我选择会计行业,而是鼓励我做自己喜欢的事业。


进大学时候,正赶上了互联网创业资本热。在学长的引导下,我也尝试经营了自己的startup,向父母要了种子投资。很快公司在APP程序上花光了现金,走到了破产的十字路口。我都不淡定的时候,爸爸依旧淡定地说:“这笔钱是为了给你历练,不是成功”。


最终,公司还是从半年前开始转入线下盈利了,算是绝处逢生。在“创业大学”积攒的经验,的确是校园和传统教育所不能给予的。这也许正是“精英教育”的优势,受这种教育的娃,幸运之处是:父母在关键节点上敢于支持孩子去做自己喜爱的,有创造性的事,过自己的人生


@小王子


在我看来,社会精英们教育后代的高明之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领先,更是知识水平乃至心态上的全方位沉淀。


英华兰DrBing(ID:HiDrBing),知性逗比德国儿童教育学者,精通英法德三语,游走生活于多个国家和文化,通过对无数孩子和不同阶层家庭背景孩子生命轨迹的思考,呈现给你一副儿童教育的总体画面。

往期精彩

光明公益活动 | 关爱渐冻症,爱心在行动

定了!申根签证重大改革:统一各国多次签证长期有效,在线申请…

在美国留学的TA,为何一不小心被送到了精神病院?

我和最美名校之间,只隔着一张机票!

子女教育、生活压力、中年危机…这部美剧给99%父母上了一课!堪称当代家庭教育的教科书

巴黎圣母院大火 | 留学生:从没想过在我活着的时候看到这个场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