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留学》活动|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召开国际教育“互学互鉴”研讨会

关注教育的 留学杂志 2019-05-30

2019年5月24日,以“互学互鉴,促进国际型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为主题的国际教育“互学互鉴”研讨会在京召开。光明日报《留学》杂志受邀出席此次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国际学校校长、国际大学负责人、国际教育专家、相关大学负责人、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相关领导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本次研讨会以讨论的形式,鼓励与会嘉宾围绕“国际教育合作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国际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合作”若干议题进行深度研讨交流。


“行业内我们常会提到一个词‘国际学生流动’,有‘走出去’就有‘引进来’,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鄂学文说,来华留学这十年突飞猛进,来华留学人数从约3000人到近50万,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升。中国一方面与国际接轨,提高课程的开发、教师队伍的建设、测评体系,吸引更多来华留学生,另一方面也应该加入本土特色。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杨澄宇表示,“送出去”和“引进来”实现了双向的动态平衡,中国的教育国际化一方面需要送出去有开阔视野的高水平人才,引进来的外国留学生或者回国人员也应当如此。杨澄宇的一席话得到广泛认同。杨澄宇说,中国的来华留学服务已经从最初的语言教育推广到专业教育、学历教育,反映了中国教育质量的提升。


与会嘉宾王永祥也支持“走出去”和“引进来”之间的动态平衡。但他认为,在回国和来华留学的人群中,要真正关注有多少高水平的人才回国。中国还需要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加强顶层设计,使培养的人才具有国际化的竞争力,从而吸引更多高水平人才回国。



“现在中国留学呈现‘三多’,出国留学人数多、来华留学人数多、回国人数多。”与会嘉宾薛莉认为,无论是出国还是回国,如果不从语言、心理、课业方面做好准备,不从职业发展做出规划,恐怕就不能做到满意的留学教育。


随着国际化教育越来越普遍,“海归”不吃香也是现实。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校方代表处负责人刘波说,现在出国留学在回归理性,过去家长在意的是孩子“出去了”,去哪里、学什么并不关注,现在家长们具有更宽阔的视野,从给孩子规划留学之初就在设计留学路径,从传统的美、加、英、澳、新转而关注更多的好学校,对学校、师资、专业也更重视,这是一个好事情。



贵州财经大学原副校长李秉中认为,留学最关键是“发挥作用”,不管是外国学生来华,还是中国学生出国学习,实现学分互认互通,让学生在不同的国家学习不同的语言、文化,最后能找到满意的工作,成为真正的国际化人才,才是教育交流互鉴的意义所在。


据悉,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将组织招生官团队于2019年7月到访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团队由哈佛大学招生主管Matt Clemons,麻省理工学院教授Robin Mclay等十余名教育专家组成,双方将就中外教育“互学互鉴”进行充分探讨。

-END-


往期精彩:

喜大普奔!美国签证费可以选择支付宝支付了

苹果CEO库克杜兰大学毕业演讲:我们这代辜负了你们

SAT要改革了!将全面引入“逆境分数”,考大学还要比惨?

ETS发布托福重磅改革!“减负”中国考生,8月1日起执行

特朗普公布移民改革方案!设立新型签证、留学生可直接申请绿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