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留学“三缺一”】对话CIS胡光:不论如何都要坚持学术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这里是《留学》三缺一栏目
这是一档非工作时间的访谈节目
可能在休闲会所、茶舍清吧、健身休闲馆
我们的宗旨是——
在娱乐中探讨行业大事
在嬉笑中畅谈人生
“推荐信满天飞”
“只要有钱什么背景都能刷出来”
外界对背景提升行业
有各种各样的揣测
商业性和学术性
哪一个才是背景提升的本质?
今天,留学君带各位一起
揭开背提行业的“真实面目”
胡光 Hugo HU
CIS名校高端学术科研项目北京分公司总经理
CIS
V
S
《留学》杂志
老K
发财
首先
有请嘉宾和大家打个招呼吧~
胡光 Hugo HU
向上滑动阅览
🔸 现任研课教育/CIS 名校高端学术科研项目北京分公司总经理。
🔸 清华大学 MBA,北京大学理科和经济双学士,大学期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交流学习。
🔸 曾就职于行业前三的留学公司12年,十分熟悉海外院校的教育理念、体制和招生录取标准,先后帮助数百名学生成功申请到了理想院校,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顶级名校。
🔸 多年教育行业的经历,积累了对于国外留学申请、国内外教育环境差异以及中国青少年素质能力提升方面的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
研课教育/CIS
CIS科研项目是2012年由武汉研课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Neoscholar Education Group) 创办的中国首个青少年学术科研项目,也是目前中国科研项目中唯一受到海外名高校广泛高度认可的学术项目。项目课程体系由团队与数百位美国名校终身教授合作开发,秉持"高级别教授、高频率教学、高师生比"三个核心准则,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升学术实力,大幅提高学员留学名校及获奖学金几率。
接下来,访谈开始
01
从传统型学霸到国际人才培育者
三缺一采访进行中
Q
在这儿先替家长们问一下,您是如何进入北大就读的呢?
A
我是考入北大的,应该说不能叫学霸,我是属于传统考试型的中国孩子。我到了北大之后,也发现身边有各种各样优秀的人,比如保送上来的奥赛冠军,还有一些科研能力非常强,在大二就已经发表论文的。
我10年来的这种工作经验告诉我,除了北大清华、985等这种顶级的的学校,绝大多数的中国孩子,且不说高中生,就是本科阶段,能真正在接触到研究的都是很少的。
相比之下,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不仅本科,连高中阶段都有机会跟着顶级的导师做研究。而我以前遇到的很多孩子,可能到了大四才知道研究是怎么回事,才能真正进实验室做一些开题报告,才真正接触科研,并对“科研”有一个准确认知。
Q
这算不算是资源的差异?
A
对,好的资源是稀缺的。今年情况比较特殊,国外大学很多停课或者改线上了,教授时间比较灵活,招募教授也相对容易了,所以今年的学生报名数量增加不少,是去年的近三倍。
大约在五年前,那时候每年能请一两位教授,后来增加到了四五位,逐渐有更多的教授接受了这种方式,愿意来中国带领学生做短期科研项目。
Q
留学行业有很多细分领域,选择了背景提升是机缘巧合还是很早就规划好的?
A
2008年,我进入留学行业,并在一家留学中介任职。那时候的留学行业处在快速增长期,通常来说,美国好学校的申请难度相对较大,不光考试要求高,还要求学生尽量提交关于自身综合能力的一个证明。
早期做留学顾问的时候,我们更倾向于告诉学生如何去做自我综合能力的提升,比如去寻求和申请专业相关的实习机会,那时候甚至还没有背景提升的概念。
到后来,大家讲到背景提升,都把它当作非常功利的事情来看待了——为了申请好学校花钱来去参加一个实习或科研项目。这确实是国外的学校普遍看重的,但很多人弄错了学校看重这方面的初衷。
一方面,国外的高校不认为限时作答的一纸试卷能足以评估一个学生。另一方面,中国学生也确实普遍缺乏实验和实操机会。因此,背景提升是顺应个人发展的产物。
这几年的留学形势不断变化,由于疫情、大选等不确定因素,很多家长会有一些担心和犹豫,去英国、新加坡、香港地区的人数都明显增加,留学家庭对于背景提升的需求也更多了。学生的需求会直接影响留学行业的需求,所以我们才会搭建这样的平台,提供相应的服务给学生。
02
文化差异催生背提行业
CIS科研项目活动
Q
国内外的学习模式差别是否为留学家庭对背提有需求的原因?
A
西方大学的教育理念不会功利地提到背景提升,有过科研或者实习经历不能决定什么,学校更看重经历背后,学生的能力如何。
目前中国的情况是分数比重更大,因为要保证相对客观,太过主观可能导致各种副作用,但中国的高校也在这条道路上进行摸索,自主招生就是目前的突破口。在国外,尤其是美国,分数只是一个敲门砖,整个申请过程中软实力和硬性条件同样重要。
英国以前比较看重分数,包括GPA和雅思等。但现在也越来越看重软性背景。我们通常强调背提对于学生有显性和隐性两部分的帮助:一是显性帮助,比如完成科研项目后,获得的教授推荐信,成绩单,评估报告,发表篇论文等对申请有直接帮助的。
实际上,学校要的不是一封推荐信,而是推荐信背后,教授如何评价学生对学科的认知、理解和参与度,以及参与过程的创造力、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力,这些都是隐性的帮助,但更加重要。
CIS科研项目授课中
国内的整体教育偏知识性,学生偏向被动接受知识。我们以前遇到的孩子,刚刚去国外大学,无论是读本科还是读研究生,面临的困难不一定是语言,还有对教学模式变化的不适应。在国外大学,往往最终的GPA里,期末考试仅占50%甚至更低,而平时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教授、助教的沟通,以及teamwork和演讲都非常重要,都会影响最后的成绩。
以科研项目为例,教授会让学生前期做很多准备,比如阅读一些相关的材料或者论文,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有进一步的思考,而不仅是被动地听课。通过这种项目式的深度参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并产生更多自己的想法。
Q
在背景提升概念还未细化时,我们会说找一份公司去实习,科研这个分支是如何产生的?
A
早期我做顾问的时候会帮学生去规划,一份简历至少需要2到3份拿得出手的经历,这些会成为我们文书材料中的素材。所以很多家长会问,老师你们能帮我的孩子找到实习吗?那个时候我们没有相应渠道,只能给出标准,如何变得更优秀还需要学生自己实践。
我们当时仅有的科研概念是去帮学生申请学术类型的项目,比如说帮高中生申报竞赛,帮大学生找到国外的教授做助研,还有帮学生申请国外的一些暑期项目等。
这类实践一方面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很高,另一方面机会非常少,有时找了二十个教授,有两个回复你就已经很幸运了,而且还需要面试。我们从2012年开始做这样的科研项目,那时候教授不愿意来,我们想了各种办法劝他们来。后来项目的口碑慢慢建立了,参与过的教授也会推荐更多的教授加入。
03
“现在教授的推荐信漫天飞,
到底含金量还有多少?”
CIS科研项目活动
Q
对于家长来说,选择线上的项目是否考虑到成本问题?
A
我觉得还好,设计两类产品倒不是因为成本有差异。两个项目的区别:一是时间,如果暑期没有时间,或者和别的项目冲突了,就选择参加平时的线上项目,利用周末去完成。第二个原因在于,暑期项目的课程密度非常大,整个课题是4周封闭,周一到周五上教授和助教的课,仅教授的课时数就有80个小时,再加上助教有40个小时,研究强度非常大,对学生的要求会高一些。所有的项目都需要经过面试,而暑期项目的面试要求会更高。
Q
如果学生的能力有限,又很想参加高难度的项目,你们会怎么做?
A
暑期项目存在录取率,差不多是70%左右。我们要顾及到教授的体验,也顾及学生的体验,我们不能让教授因为一个学生去降低整个课题的难度。助教能给予学生额外的辅导,但是不相差太远,否则学生会完全跟不上教授的节奏,和小组成员之间距离也有点大,无法参与讨论,学生的自信心会大大受挫。
CIS科研项目授课中
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会建议孩子可能参加线上项目,因为线上项目的学习的密度更低,周期也长一些。线上项目的跨度是10周,时间在每周的周末,学生可以利用平时多花些时间补习自己相对薄弱的地方。
Q
线上似乎更考验学生的自觉性,这方面如何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A
对,尤其是年龄低一点的、自觉性差一点的孩子需要多一些督促。除了助教之外,我们还有专门的服务老师。助教更多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以及课堂表现、专业知识。但服务老师会关注学生是否迟到、旷课。
还有比较贴心的地方,就是对于能力相对薄弱的孩子,服务老师会给予一些鼓励。另外,每周课程结束后,我们会给学生一些反馈,包括课堂表现、知识点的总结和迟到旷课的情况,这不只是课堂纪律问题,还会影响教授对学生的评分,以及推荐信的内容。所以我们需要及时反馈给顾问老师,以及学生和家长。
Q
有没有遇见过让你觉得特别头疼的家长?
A
有的。因为我们强调整个项目的学术性,之前讲到背提对于学生的帮助是两个方面,一是显性的:推荐信和论文一类,然后才是隐性的。家长更看重显性的,这也导致了矛盾:个别的家长和孩子太过在意显性帮助,直白点说就是想买推荐信和论文,对于这点我们比较排斥,显然违背了我们做学术项目的初衷。
CIS科研项目授课中
教授很注重学术严谨,不希望学生随随便便上完课。推荐信的概念是第三方的客观的评价,保推荐信在教授看来是不合理的,但这也是整个市场环境所导致。我们会跟家长和孩子讲清楚,尽最大的努力去争取教授的推荐信,甚至是一封正面的推荐信,但前提是孩子一定要认真参与这个项目。
Q
这也是外界对背景提升的质疑,算不算行业发展壮大后产生的负面影响?
A
某种程度上算,我们还是要坚持学术这条路的,一旦把这件事情做得太功利,对整个行业都不太好,对学生也不好。很多家长会质疑,现在教授的推荐信漫天飞,到底含金量还有多少?这对所有在这个行业中的人来说,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坚持自己的理念,比如暑期项目不保推荐信,这也是暑期项目成为王牌项目的原因。一旦能得到教授推荐信就一定是强推,我们也不会强迫教授给每个人写推荐信。但暑期项目每年依然会爆满,原因在于课时数和含金量,以及最后的成功案例,很多收到藤校级别录取的学生都来自于暑期项目。
去年暑期,我们做了一个几分钟的视频,视频里有十几位教授直接谈到对CIS项目的认可,其实对他们自身学术能力的认可。以前教授对于拍视频这件事情会比较和排斥,但现在,个别教授愿意把他的参加CIS这段经历写进简历里,这也是教授对我们的科研项目的认可。
Q
经常有家长问,我的孩子一直在国内读高中,没有相关经验,怎么选项目比较合适?
A
所有学生都需要填一个申请表,我们会安排面试。面试的过程主要考察两点,一是英语,因为教授只说英语。二是学习态度,因为课题会分难度指数,从2颗星到5颗星。对于5颗星的课题,前期就需要具备一些硬核的能力,比如编程、统计数学基础。这部分课题我们会很会慎重地提醒学生是否确定要参与,哪怕学生的英语水平很高。
如果学生有强大的意愿要来参加,我们会给学生补修编程课,比如Python和C语言。但如果没有任何基础,我们会劝学生重新考虑。
04
坚持学术
教育者的“帽子”不能丢
胡光演讲中
Q
疫情对背景提升行业还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A
长远来看,我们希望有更多接受国际教育的学生,毕竟这是我们的受众,唇亡齿寒,还是希望整个国际教育行业往前发展。我们鼓励更多的学生走出国门,去接受国际教育。大家现在有一种共识,出国留学只是奔着读书的,所以对于形势的不稳定,留学家庭不用过于担心。
从短期来看,确实有正面的影响。一个方面是教授的时间更加灵活,能够带学生去参与更多的项目,由于疫情原因改上网课,而很多科研项目是线上,学生的时间也更加灵活。
另一方面,学生和家长对于在线教育的模式更能接受了,今年线上项目的学生人数增长远超暑期项目。不过我们已经开始招募明年的暑期项目了,我们还是比较有信心能够再次把教授邀请到国内来,因为暑期项目的效果是最好的。
Q
现在您更像一个管理者还是教育者?从事背提行业这么多年来。
A
我觉得都有吧。市场竞争是残酷的,有时候必须要追求商业化,但我们会去培养整个市场。信息永远还是不对等的,留学公司也好,背景提升公司也好,必须要面对整个市场的竞争,不得不去迎合一些市场的需求。纯商业化模式短期内可能有所盈利,但走不长,我时刻都提醒自己是教育者。
同时我觉得,从教育的逻辑出发才能使产品设计兼顾市场需求和学生成长。如果所有人都是为了买一封推荐信,就会出现教授推荐信满天飞、含金量越来越低的恶性循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有学术的坚持,同时希望强化CIS这个品牌,保证课程的质量和含金量,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长远。
三缺一采访进行中
三缺一
碰一个~
后疫情时代的国际教育走向多元化,对学生“优秀”的衡量标准也应更多元。而背景提升机构作为国际教育行业与留学生联系密切的一环,给学生带来的除了参与科研项目等实践的资源,也展示了国际视野下不同国家高校眼中的“A”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不论标准如何,学术与严谨是所有教育从业者都应该遵循的底线。本期的由《留学》杂志带来的留学“三缺一”栏目到此结束,我们下期再见。
记者:发财监制:南风
责任编辑:老K
驻美使馆发布重要通知|重申美输入乘客检测、防疫规范
2020年度封面人物系列之(十)|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集团首席学术官曹文
【留学推荐项目|大湾区名校名企访学项目】含金量极高的MBA项目正在向你招手
留学小众国 | 通往欧洲深造的跳板
2020年度封面人物系列之(九)| 专访SKEMA商学院全球总校长Alice Guilhon博士
【人物专访 | 留学三缺一】从纽约到世界,中国“后浪”在崛起
【留学推荐项目|野生动物线上救援项目】
教育部最新发布|《2019年度出国留学人员情况统计》
新冠变种在英国出现,伦敦进入最高防控级别
2020年度封面人物系列之(八)|专访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兼CEO胡敏
扫描二维码
关注
【留学事务所】
微信公众平台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留学杂志↓↓↓
联系我们
读者热线:400-803-1977
商务合作WeChat:13716319877
关注留学行业最新消息
客观深入报道行业事件
提供有价值的优质服务
想你所想 为你而来
入驻光明网、网易、腾讯、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各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