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留学“三缺一”】激荡30年,改革开放浪潮下的教育理想

发财 留学杂志 2021-03-11



这是一档非工作时间的访谈节目

可能在休闲会所、茶舍清吧、健身休闲馆


我们的宗旨是——

在娱乐中探讨行业大事

在嬉笑中畅谈人生





“1978年12月,冬日里一声春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从此,我国走上一条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康庄大道。

教育,这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

进入了一个最好的历史发展时期。


——教育部部长 陈至立





今天,《留学》杂志“三缺一”栏目

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嘉宾

他从80年代起

就开始送学生去往海外留学

在从事留学教育事业的30年来

见证了我国教育的艰难进步

更陪伴了一代留学生的成长


在这样的特殊时期,《留学》记者

与这位资深教育从业者展开线上对谈

作为2021年的第一期“三缺一”

希望在受访者的阐述中

让其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

如春雨般流淌在每一位教育者

和莘莘学子的心中



杨剑锵先生

Eric Yeung

现任元富教育

海外升学中心

董事长、总经理

顾问、留学规划导师

V

S




发财


红中





首先,请杨先生为我们送上

牛年的第一声的新年祝福吧~





# 点击播放键  #

开始认识杨剑锵先生以及

他创立的元富教育海外升学中心

杨先生毕业于加拿大劳伦森大学

取得了文科学士及硕士学位

加拿大优秀居民&工商联委会委员

在加拿大从事英文书本 RIGHT ON 的著作

兼任大学教导英语的工作

曾担任香港易通书院校长

(1984-1988年)

1988年创办香港格兰书院

(Glenn College)

并兼任校监

1988年同时设立格兰书院

附属部门海外升学中心

从80年代起开始送学生到海外留学

从事教育工作长达30年

与多所学校合作20-30年

元富教育海外升学中心


海外升学中心专注于美、加、英、澳、纽升学已经有30年。分公司设立于香港、澳门、珠海、佛山、成都及江苏。拥有超过3000间政府公立学校代理,资源丰富,并与多所学校合作超过20-30年。受多国公立教育局及学院、大学驻中国,澳门,香港收生。成功为无数学子到海外进修小学,中学,大学,学院,及研究生领域的课程。同时提供留学规划、院校申请、语言培训、签证办理、行前知道、升学转学、就业移民咨询服务为一体的服务。








接下来,访谈开始


PART · 01


我不希望培养“分数怪物”

教育的本质是塑造“人”

杨先生在当时的启德机场送机


杨先生18岁起在加拿大接受教育,又见证了我国留学事业的艰难起步,特殊的成长经历让杨先生较早地开始反思我们的教育体制。


而与学生亲密似挚友的关系,也让杨先生不同于同时期传统的教育者,在和学生交谈和玩耍的过程中,杨先生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他既有作为长辈的关怀,又能像同辈一样与学生共鸣。


杨先生能体会作为早期教育试验田中小白鼠的艰辛与不易,比起培养一个个“分数怪物”,他更希望学生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


过去的经历是否塑造了您的教育理念?创立元富教育海外升学中心也是基于此吗?


我从高中开始在加拿大留学,一直读到硕士毕业。80年代,我在香港的夜校当老师,夜校的学生们白天需要在工厂上班。晚上的时间很宝贵,同学们学习的3小时期间,我会全程陪同。


我记得我们刚刚来中国内地时,对国内的教育方式很不适应,这里的高中生要从白天一直学到晚上,特别辛苦,但对于他们而言这绝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除了执着于“疲劳战术”,我们的孩子以前还有个不太好的学习方法,遇到什么不懂的知识,不是首先尝试去理解,而是去强行背诵。


我希望越来越多的老师可以给予学生爱和理解,除了教他们理解知识,更要教他们理解学习的意义,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帮助?这些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我由此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方法不能变一变?难道我们的学生只能通过这种填鸭式的读书来成长?这对青少年的身体发育也有不好的影响。我们国家现在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尤其这两年体育考试也开始改革。这都是相通的,首先要改变这种消耗身体的教育方式,才能谈其他。



您如何定义自己的身份?是更像教育者还是管理者?


我既是老师也是校长。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不像一个传统的supervisor,和学生们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朋友。我经常和学生们一起打球,记得那时候孩子们总和我开玩笑说:杨先生你要小心哦,你不像我们这么年轻!


我不喜欢把自己定义成一位管理者,比起管理约束,我更享受和孩子们聊天的时光。我的教育理念是:我们不单只是在教育学生,而且在和学生一起工作,一同成长。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最不可缺乏的意识叫作“同理心”,你需要完全理解孩子的想法。教育从来不是帮助一个孩子拿到最好的学位,以我为例来说,直到硕士毕业,我也没有完全理解教育的意义。但是和年轻人相处这么多年经验却告诉我,一种成功的教育不仅会让孩子在家里扮演好儿女和父母的角色,还会在社会上成为好的公民。在我的学校和公司里,我也会将这种理念持续地传达给我的工作伙伴。

杨先生1988年设立的格兰书院一角



在留学行业,总会遇到执着于顶尖学位的家庭,您是如何应对的?


我会先问孩子一个问题:“朋友,是不是你的父母希望你去这个学校?如果你父母有这个执念,不如我送他们去吧?”虽然是开玩笑,但事实就是,并非每个孩子都适合去国外念书,也不是每个孩子在国外的环境下都会有所成长。


可能人们印象中的教育机构是把孩子成功送出国,费用到手就结束工作。但对于我们来说,当一个孩子开始在加拿大或者美国念书的时候,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因为他们真正成长为优秀的学生、孝顺的儿女才是我们的目的。


当我的学生到了国外,我也会和他们保持用手机联系。就在几小时前,我刚刚给一位叫Rita学生发微信,提醒她最近加拿大的天气已经开始变冷,还问了她最近的学校课程如何、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困扰之类的。


不把学位放在第一,并不代表我们不在这方面做出努力,只是说我们首先关心的是学生的个人成长。我们有很多学生也去了非常厉害的学校,比如多伦多大学,UBC(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等等。


当孩子具备学习某一方面知识的能力与天赋时,我们当然会竭尽全力保护学生的这种才能。我们只是希望向更多的家庭传达一种理念:学位也好,工资也罢,这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而言都不是最重要的,更无法决定他们是否能获得幸福。


您服务学生的时候,通常会从哪些方面去考量学生?


首先看成绩单,但不是只看成绩,要关注老师给学生的评语,我们并不想培养一个“分数怪物”——就是那种考试天才、但对其他方面一窍不通的学生,这样的“怪物学生”是无法离开父母在海外独自生活的。这是我这么多年接触不同的学生和家庭所得出的经验。


有的学生因为成绩优异就非多伦多大学不去,学生的父母也对除了学校排名之外的事情一概不关心;还有爱好心理学的学生也希望去多伦多,但了解加拿大留学的人都知道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而我们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帮助学生找到更适合他们的学校。


80年代我们刚刚从事留学领域的时候,很难在国外的学校里看到中国学生,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见证留学机构逐渐壮大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的教育越来越好,这是令我们特别欣慰的事情。





PART · 02


从“走出去”到“引进来”

留学行业激荡30年 

1872 年起,清朝政府先后遣送 120 名幼童赴美留学,从而开启了近代中国派遣留学之先河。这是曾为幼童出洋留学做出过不懈努力的容闳与长大后幼童的合影。


1978年7月10日凌晨3点,美国白宫的电话骤然响起,总统吉米·卡特被从睡梦中惊醒。电话来自北京,打电话的人是总统科学顾问弗兰克·普雷斯博士。他正在中国访问。“我正和邓小平副总理会见,他问了一个我无法回答的问题。他想知道能不能送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他问能不能派5000人。”卡特想了一下,说:“你告诉邓小平,他可以派10万人。”

 

这一年,红色中国在经历一场迷途之后,开始被邓小平扭转航向。邓小平刚刚重获权力,他迫不及待地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他说,要成千上万地向外派遣留学生。美方没有料到,中国竟然会主动推开这扇留学之门。

 

邓小平打电话给教育部长,要求中美建交之前,第一批留美人员必须到美国。几个月后,当他访问美国时,52名留美人员还应邀参加总统夫人为邓小平夫人卓琳举办的招待会。招待会后,卓琳把他们叫到一起,告诉他们:“国家派你们来不容易,你们学成后要回国,你们要是不回去的话,小平同志要着急的。”


摘自《留学》杂志2013年创刊年报道


原文地址:

https://epaper.gmw.cn/lx/html/2013-11/22/nw.D110000lx_20131122_2-03.htm?div=-1



1920年10月,16岁的邓小平同志去往法国的诺曼底,在巴耶中学开始学习,然而,经济压力使得邓小平仅学习了不到半年就离开了学校。此后的4年里,他不断勤工俭学,却依然没能实现念书的目标。


1978年6月,邓小平发表扩大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的讲话,提出留学生的数量要增大,“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在一次内部会议上,邓小平明确地讲,留学生只要十分之一能够回来,我们的政策就是成功的。




在从事教育行业的这30年里,您见证了留学行业怎样的变化?


谈起这30年的变化,我们必须感谢一个人,就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没有国家的开放,也就没有我们教育行业今天的进步。1980年以后,政府已经允许自费留学出国了,这毫无疑问会激发整个社会的积极性。


大约20年前,我们在广东顺德成立了中国内地的第一个分公司。那时候整个留学行业刚刚起步,一切工作都开展得十分艰难。但随着国家政策对留学行业的支持,这里说的支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财力和人力,尤其是对留学经费的保障;另一方面,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来鼓励学生出国留学。


现在国家对留学机构的设立资质审查比原来宽松得多,我们才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机构做这件事。说起我们为什么在香港和澳门建立分公司,是因为我们在这片区域与各国使领馆有过对接的历史,沟通起来更加方便。能与使馆取得及时联系这件事对于我们服务留学生而言十分重要。


在澳门这么多年来,我们在留学行业内也取得了比较好的口碑,尤其在留学家庭的圈子里,因为我们一直和家长们保持着不错的联系。但也希望日后不仅仅是在港澳地区,而是希望把我们的服务、我们的教育理念带去更多的地方。



随着留学行业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公司的规划是否有所调整?


中国内地的留学刚刚起步那会,也就是我们成立第一个分公司的时候,我们最大的目标就是送更多的留学生去往海外。大约5年前,我和工作伙伴开始规划让更多的海外留学生来中国。拿我们广东顺德来举例,已经有不少来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多家的学生在这里读夏季课程。


聊到跨文化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问题,当你问一个中国人什么是万圣节,相信大部分年轻人都能回答,甚至他们还很熟悉相关的习俗和起源。但你如果在加拿大和当地人聊起中国春节,大部分加拿大人是完全不了解的。


记得在我高中刚刚去加拿大的时候,我被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是日本人吗?”后来我开始意识到,推广中国文化这件事十分有必要。既然我们可以派这么多学生出去,为什么不邀请他们来中国学习?中国的语言和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如此大的变化,怎么能让他们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40年前?

杨先生在加拿大时的旧照


从顺德的分公司开始,我们希望把这方面的业务带到更多的地方,不论是北京、上海,还是其他内地城市,都很值得让外国的学生来看一看。不论是中国人,还是中国文化,都不应该再被继续世界误解了。我们作为国际教育的从业者,不仅对中国教育的进步负有责任,也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负有使命。



您曾说“中国的传统教育提供少数人有机会发挥最大的才能”,如何理解不同模式下的学生成长?


我1977年就开始在加拿大念书,那里的学生在少年时期并没有明确的目标,老师也从来不会给他们灌输一定要读书的想法。有些对读书没什么兴趣的学生,因为在国外的环境下“开窍”了,结果最后念到了博士学位。在中国,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怪物家长”他们给孩子从小就安排了满满的补习班和兴趣班,效果却是事倍功半。


在现如今的体系之下,一定会有部分学生能适应,并取得顶尖学位,那么其他的孩子呢?我认同的教育方式从来不是只选拔出一部分的优秀孩子,再者,正如我前面所提到,我也不认为一个成功的教育是让学生取得顶尖学位。一个人如果能在社会上扮演好不同的角色,才能够获得长久且真实的幸福。





LINK · MEMORY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这是从根本理论上对“两个凡是”的否定。


这场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针对当时的形势再次精辟阐述了毛泽东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这个讲话在关键时刻给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以有力的支持。


2019年8月27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入选普通高中语文教材。





PART · 03


疫情之下

如何为留学生谋出路? 

杨先生与加拿大高校工作人员(右一为杨先生)


采访接近尾声,我们与杨先生聊了聊新冠肺炎疫情的对留学行业和元富海外升学中心的影响。


虽然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杨先生的聚焦点仍落在了为学生谋出路与引进“海外留学生”的话题上。


可见杨先生对内心所坚定的教育理想,始终贯穿着其教育生涯的各个阶段,不会因时代背景的改变而动摇。



新冠肺炎疫情对元富留学有影响吗?您和您的团队是如何应对的?


当然有,我们目前主要在三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利用我们与高校有着较长的往来历史这一优势,我们会要求学校给予留学生更多奖学金,比如4年的课程,我们会要求给到4万加币奖学金,校方当然也希望以这种方式留住国际学生。


其次,我们与加拿大的公立学校的联系尤为密切,公立学校了解到我们在新冠疫情下的特殊情况,也会给予我们机构财力,人力和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


最后十分重要的一点,疫情之下,许多高校应用了线上教学模式,针对这一模式,我们与部分高校达成共识:不再按照原来的标准收取学费,要制定特定的优惠政策,比如只收取原定学费的10%,对于留学家庭而言,还省去了住行和保险的费用,且丝毫不会影响学分和最终的学位。



线上教学模式会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吗?


多少会有一些。我和老师们会跟进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也会经常与加拿大学校的老师进行沟通,让他们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线上模式当然不是留学的长久之计,但就现状而言,已经是不影响学生继续学习的最好办法了。



今年是否会考虑转型/探索新的业务领域?


来华留学是一个很有交流意义,且有不错前景的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少国际友人要来中国发展业务,那么了解中国文化、学习中国的语言是很有必要的一个步骤。正如70年代,少有中国学生在加拿大,现在也少有加拿大的学生在中国,但我相信在未来,来华留学会成为新的趋势。



最后想问问,留学行业有没有您想吐槽的人和事儿?


倒是有吐槽我的,经常有人来问我:“杨先生,你不赚钱吗?”(笑)


我们留学行业不断壮大,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机构,我们有不同的理念和方式,这都很正常。重要的是,我们一起工作的伙伴怀揣着同样的教育理想,在这条路上与越走越远。我们希望见证更多的中国学生乃至整个中国教育都发展得更好。



2021年开年“三缺一”圆满落幕!

让我们下期再见~


先别走开,片尾彩蛋来袭

点击查看“双语版”新年祝福


广普

VS

广东话




 供图:元富教育海外升学中心,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侵删。


记者:俞梦婕监制:李璨
责任编辑:戴晨





《留学》杂志总第167期|跳出背景提升“怪圈” ,打造科研教育实验田合作促改革 专业谱新篇 | 专访中央民族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宋敏
【我和留学的故事·爱尔兰篇】在这座迷人的小岛,我感受到宁静和治愈
日本女性想在职场出头有多难?“容貌焦虑”大行其道,审美标准背后的文化差异
语言考试|雅思、托福、PTE都考些什么?
中国新冠肺炎疫苗走向世界,塞尔维亚、巴西、智利等多国开启大规模接种
教育部最新发布|2021年第1号留学预警
《留学》快讯国际版为什么我的拼音跟你的不一样?
How did Chloé Zhao find inspiration?中外合作办学VS出国留学,你怎么选?


扫描二维码

关注

【留学事务所】

微信公众平台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留学杂志↓↓↓


联系我们

读者热线:400-803-1977

商务合作WeChat:13716319877


关注留学行业最新消息

客观深入报道行业事件

提供有价值的优质服务

想你所想 为你而来


入驻光明网、网易、腾讯、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各大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