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海堤提升建设,珠海出台新方案
明确海堤防护区分类,
确定防护区建设标准和目标,
珠海出台了新方案!
近日,为指导和推进我市海堤提升建设工作,珠海市水务局印发了《珠海市海堤提升建设总体方案(2021-2035年)》(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五项基本原则,分别是:以人为本,保障安全;因地制宜,统筹安排;遵循规划,加强衔接;生态景观,亲水自然;技术创新,科学发展。
《方案》
设定了哪些防护区?
建设标准、目标任务是什么?
一起来了解!
根据《方案》,全市防护区分中心区和特色城镇两类。中心区划定原则为:已建成区或规划建成区,以及重要工业园区;除中心区以外的其他区域按特色城镇处理。
以中心区防潮洪能力定位的堤围包括:高新区海堤(不含淇澳岛)、情侣路海堤、中珠联围、小林联围(斗门堤段、鸡啼门上段、滨海商务区堤段、草堂湾堤段、三灶湾堤段)、乾务赤坎大联围(井岸上段、井岸城区段、井岸下段、珠海电厂段、平沙西堤、雷蛛堤段)、白蕉联围(白藤大闸两岸海堤、成裕围段)、鹤洲北海堤;共长154km。
▲三灶湾堤段
以特色城镇防潮洪能力定位的堤围包括:小林联围(鸡啼门下段、木乃南堤段)、乾务赤坎大联围(平沙东堤、南水镇外海堤、石化区东堤等)、白蕉联围(西堤、东堤)、四小联围、鹤洲南海堤、淇澳岛海堤等;共长210km。
海堤提升实施过程中应按城市规划定位的改变适时调整防护区设定。
珠海港码头、高栏化工园区、金湾机场等企业岸线段专用堤防由企业自行加固建设。
万山海岛岸线结合海岛开发建设一并实施。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海堤提升另行考虑。
《方案》提出,到2025年,中心区防潮洪能力不低于100年一遇,特色城镇防潮洪能力不低于50年一遇。
到2035年,中心区防潮能力不低于200年一遇、防洪能力不低于100年一遇,特色城镇防潮洪能力不低于100年一遇。具备条件的海堤(段)按照生态海堤建设标准谋划推进。
▲联围堤防种下落羽杉
按照“全面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力争到2025年,基本完成中心区堤围100年一遇防潮洪标准建设。其中,情侣路海堤、中珠联围部分堤段率先提升至200年一遇标准。
▲中珠联围新围仔段海堤
基本完成特色城镇堤围中竹银联围和小林联围、乾务赤坎大联围、白蕉联围100年一遇防潮洪标准建设(三沙、上横、大沙“三小”联围已按原50年一遇标准达标,鹤洲南海堤、淇澳岛暂维持现状),全市海堤达标率达90.8%,生态海堤占海堤总长达到56%。
到2030年,全市海堤(不含鹤洲南)均不低于100年一遇以上防潮洪标准,推动中心区堤围200年一遇防潮标准建设。到2035年,基本完成中心区堤围200年一遇防潮标准建设,全市海堤基本达标。
加快实施100年一遇能力提升建设,启动中心区重点堤段200年一遇能力提升建设(2021-2025年)
▼上下滑动查看▼
至2025年,完成23宗100年一遇海堤(共237.1km,中心区海堤104.5km,特色城镇海堤132.6km)提升建设任务,完成2宗200年一遇海堤(共31.7km,其中情侣路海堤29.2km,中珠联围(鹤洲段)2.5km)提升建设。本阶段共实施25宗海堤提升工程,总投资约91.38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投资约79.41亿元(含2021年已完成投资约4.14亿元)。
2
完成100年一遇提升建设,推进中心区200年一遇提升建设(2026-2030年)
▼上下滑动查看▼
至2030年,全市海堤(不含鹤洲南)防洪潮能力全面提升至100年一遇以上标准,完成三沙、上横、大沙“三小”联围(50.29km)100年一遇防潮洪能力提升建设,实施高新区(含淇澳岛)和涉横琴粤澳合作区周边共4宗(32.59km)重点海堤提升建设。本阶段共实施5宗海堤提升工程建设,总投资约23.24亿元。
3
全面实施中心区海堤200年一遇提升建设(2031-2035年)
至2035年,完成中心区海堤200年一遇防潮提升建设。实施小林联围、白蕉联围、乾务赤坎大联围中心区6宗海堤200年一遇防潮能力提升建设。本阶段共实施的6宗海堤提升工程建设,总投资约11.55亿元。
4
适时开展综合治理(2026年以后)
根据用海政策,结合城市发展和规划要求,适时推进鹤洲南海堤及白龙河防洪排涝整治工程(区域规划未明确、不计列投资、暂不确定建设时间)
此外,
《方案》还提出了
高位推动,加强领导;
科学规划,多元共治;
多措并举,落实资金;
规范运管,提升水平;
强化监督,确保质量;
积极宣传,示范引领;
六项保障措施。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查看《方案》原文。▼
完善水利防灾减灾体系
提升防潮洪能力
相信升级后
珠海这些海堤
将更安全更有魅力!
来源 | 珠海政府网整理,素材来源于珠海市水务局、珠海金湾、珠海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