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轻飏第四期心理咨询师养成计划第一课
渔歌轻飏第四期心理咨询师养成计划第一课
“如果我不曾真正的看见你,那么我不能假装知道你是谁”
8月份,我们十个人,怀抱着对咨询师的职业期待、对精神分析的向往以及满满的学习动力,进入到周湘老师的咨询师养成小组。
在此前,我自己看了许多书,但不成体系,接了零星的个案,有坚持长的,但大部分会脱落。沉浸在精神分析的学习过程中,处处迷雾,但是乐此不疲。学习精分,是漫长艰苦、但绝对有趣的过程。为精神分析着迷,也是因为它的这份漫长辛苦、但有趣的内在,非常贴合我所理解的生命常态,其中需要人深刻、自然而投入的“活着”,似乎也符合精神分析流派的“气场”。然而这些,通通都仅是我一知半解的“感觉”——我觉得精神分析深邃而神秘,殊不知,第一堂课,打破了我许多对精神分析的表面印象,填充了更多鲜活的感受。第一堂课结合周湘老师自制的课件、讲解、对学习领悟的分享和大家的发言,给我最大的感受,凝合成了一句话,从课程结束到现在,频频在我心里浮现,即“如果我不曾真正的看见你,那么我不能假装知道你是谁。”
我把我想到的这句话跟另一个从事心理工作的朋友说,她有些不以为然:这并不是精神分析流派独有的啊。”但是,我仍然认为,这是精神分析学习过程中,给我的一记最有价值的当头棒喝。因为这个领悟的价值,是精神分析中咨询师作为容器,最先开始贯彻的经验,也是很有力的核心价值。而现在的许多咨询技术,也都深受精神分析的影响。
起因来源于周老师在课程后半部,与我们分享的咨询经历——“在来访说了许多,占了咨询的大块时间快结束时,周老师静静给出的一句话:“你真的很担心我不能准确地理解你。同时我想你真的很需要我能非常准确得理解你。” 我听到这句,怔住后思索了许久——没有急于给出任何诊断性的评价,亦没有过多给个案强调自己的设置。这不光是很高的接纳可以做到的,还要对来访者的感受有非常精准的体会才可以。我有过类似的体验,我曾遇到一位思维能力极强,知识丰富的来访者,他同样占用了咨询的大半时间来给我描述他的症状,那些他提供给我的资料繁冗晦涩,逻辑性极强,知识量极大。我啃不动,只好绕过大部分的资料,与他探讨我能看到的一小部分。但我没有意识到,我所做的,仅仅是在向他证明:“我都懂”与“我能行“。而他隐藏在大量知识和合理化的逻辑解释后那强烈的感受,我并没有体验到。
咨询中,我们总以为,在你说了这么多后,我想我已可以理解你一部分。但尚不知,可能这种理解,连百分之一都不到,但我们已迫不及待地表达:“我理解你,我真的懂你。”这种迫不及待的背后,又呈现了身为咨询师的我们,怎样的心理机制呢?我从前对此思考甚少。
周老师分享的这个经历,于我而言至关重要。它很好地佐证了咨询师需要留存三只眼(一只看来访,一只看自己,一只看咨访关系”的应用价值,也恰如其分地解释了精神分析中咨询师作为“容器”的意义。有关咨询师的三只眼睛,在前文周老师诉说的经验和我的领悟中,已有提及,就不再多言,主要来说“容器”的部分。
周老师在课程开始时就讲述:精神分析是一种关系,即容器又利器,即“妈妈”又“爸爸”。学到这里时,我重新思考之前一直在想的问题:“精神分析的心理咨询究竟要将来访者带向何处?”在老师讲述、同学们讨论后,我想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将来访者带向何处?不谨慎地说,可以是“到处”。咨询关系如果是很好的容器,那么它的领悟既不会快于来访者,也不会慢于来访者,而是刚刚好。即来访者要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来访者在这种关系中,可以自由流淌,我们的“容器”,也会随着他的流淌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做的不是引导,也不是一个既定的方向,而是在这种关系中,告诉他:你是可以的,你的任何改变与不改变,都会被“看见”,被“接纳”。这种看见与接纳,本身就是一种引导,引导来访者去探索他从前觉察不到,或不敢触及的部分。而觉察与触及,必须在这种刚刚好的容器中才能实现。而利器的价值与作用,恰恰是这种看见与接纳后自然而然产生的引导所带来的,我们将来访者带向的未知方向,其实于来访者而言,就是实现了“重新的父母“的意义。在”重新的父母”这里,来访者可以觉察自己旧有的部分,之后重新体验自己的存在。
这堂课上完之后,我对我过去一再推崇的“成长“这个词产生了些许的质疑。现在社会,每个人都拼了命的学习、成长,以求在优胜劣汰的社会中谋得一席之位,但我们究竟要成长到什么样的高度,去往到哪里呢。似乎很少有人做认真的思考。如果旧有的我被摒弃,我需要通过成长获得新的我,那么这种成长的意义,在哪里?走的太快,太着急。如果咨询过程中,需要对来访足够的耐心和静静的等待,那么咨询师对待自己,又该如何呢?
在理论部分,周老师重述了精神分析的两个基本假设——心理决定论和潜意识存在及复杂机制,以及精神分析治疗的两个基本假设——强迫性重复情结和移情现象,并结合实操加入了自己的领悟和思考。同时,对精神分析流派的咨询师如何养成,周老师也提出了时间条件、学习条件和训练条件的要求及标准。有种感觉,下课后和同学聊天也有同感——精神分析流派的咨询师,成长之路固然漫长,但课程后,突然有了被陪伴和被看见的感受。
课中,同学Lala过生日,加上庆祝第四期精神分析小组的正式开课,周老师定了一个大大的蛋糕,大家瓜分掉之后都很开心,带着大口大口的甜和卡路里能量,好整以暇,继续在咨询师养成的道路上伴随着前行,守望相助,也怀抱着满满的勇气和坚持,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