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轻飏心理咨询师养成计划第3课
渔歌轻飏心理咨询师养成计划第3课
——“核心人格的养成期”
这一期的课程于我意义很大。因为专业是学心理学,所以对弗洛伊德所说的口欲期、肛欲期等五期并不陌生。但是,这些理论和观点,之前并没完全内化到我心里。从学心理学伊始,我的思维方式就在逐渐发生变化。但是上完这堂课,我的感觉是,自己的思维方式似乎有了较从前质的改变。我开始下意识地、主动地用精神分析的理论和哲学观去看待问题。最为明显的是,在学习口欲期、肛欲期、俄狄浦斯期这三期的知识后,我的头脑好像被重重地抽了几鞭,在余后的许多天,脑子都像走马灯一样,不停地分析自己过往的生活历程,重新看待我身边的亲人、朋友身上发生的事情(从前虽然也会用心理学方法这样做,但总感觉思考到某个点就卡住了),而这一次的思考,虽然仍有许多未解的地方,但是很多处,似乎都“通”了。因为自己平时很关注中国的社会新闻,包括文化及教育的一些事情,学到这些内容,拿来对照自己关注的事件,甚至发现这些理论可以解释许多从前迷惑的现象。
心理学让我找到了更多生长于我身上的资源,而精神分析为我开阔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彻彻底底地从一个纵向的、生长的、运动的角度去看待许多人和事,甚至历史、文化中某个现象与发展。
从课上的互动,我能够看到,这一期课也同样给同学们都带来了这样那样的感受。是什么如此深重地触动了我们呢?这一期的课程,周老师讲的是非常基本的东西:精神分析理论中人最重要的三个成长阶段:口欲期、肛欲期和俄狄浦斯期。即人成长过程中的0-1岁(口欲期)、1-2岁(肛欲期)、3-5岁(俄狄浦斯期)。这三期也是核心人格形成的重要三期。之前我们讲到象征着生命力量的力比多(或者说驱力及本能),弗洛伊德讲述的人成长的五期理论,正是建立在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去立论。大概意思就是:人在成长阶段中,因力比多停留的位置不同,导致人在不同时期的特点、或者说其精力倾向于解决的事情是不同的。因此,最重要的三期面对的生命主题及任务也不同。口欲期围绕的生命主题是“依恋与安全”;肛欲期面对的是“控制与被控制”;俄狄浦斯期面对的是“竞争与认同”。学到这里,周老师仍然是用我们最喜欢的案例讨论的方式来说话(出于职业伦理,在此不做赘述)。同时,同学们也贡献了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各种口欲期、肛欲期、俄狄浦斯期固着的例子,当然也包括自己。口欲期固着的人,表现出没有现实检验能力,无法区分自我和他人的感受,全能自恋感;肛欲期固着的人,会出现强迫行为,时常面对两难选择,追求完美并苛责自己;俄狄浦斯期固着的人,则易在将来的恋爱关系中出现问题,比如容易陷入三角关系、易形成神经症,有较深的心理冲突,并很难处理好有了孩子后的亲子关系问题等。在一番分析和大家的分享后,我会从自己关注的角度去出发,因而非常赞同周老师说的话:口欲期最重要的是建立婴儿的安全依恋;肛欲期最重要的是理解幼儿为何会反权威;俄狄浦斯期则要明白幼儿对父母的复杂情感,即对同性父母的排斥和对异性父母的情欲性投射,包容但拒绝。从我关注的教育的角度出发,就是:在孩子的口欲期,家长怎么满足孩子的需求都不为过;在肛欲期,孩子要建立自己的秩序和控制感,家长不要剥夺孩子建立控制感的权利;在俄狄浦斯期,身为成年人的父母,最好可以先解决自己的情结问题,才能对孩子复杂的心理和竞争性的行为,有坦然、温和但有原则的理解和包容。
这一堂课,我最大的感受是,父母真的不是天生就可以做父母的。上天给了我们生育的能力,但却并没有相配地给予我们如何做父母的能力。生孩子容易,养育一个孩子,却远没那么简单。学了这期,我更深一层地理解到,温尼科特所说的“足够好的母亲”(good enough mother)和“促进的环境”facilitating environment)这两个概念,温尼科特说:“从来没有婴儿这回事,有的只是母婴关系。”也就是说,当你看到婴儿的时候,一定同时看到照顾他的母亲。婴儿是透过母亲,去看待这个世界,逐渐成长的过程中,与环境开始发生关系,并也同时开始了心理结构的成长与分化,之后,父母的情感与态度的表达、他们共同设置的关系的边界、父母作为个体的心理发育成熟健全程度,这些都在孩子的核心人格形成的0—5岁时,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这个作用早已超出参与者的程度了,甚至可以说,婴儿的身体由父母生出,灵魂也等于大半由父母塑造。你还能够想象,一对病态的父母,会塑造出怎样的孩子吗?甚至不需要病态,单看他们在心理上没有准备好做父母,就已经足够塑造出一个内心带着痛苦创面的孩子了。
我开始逐渐明白周老师在每堂课后给我们留的作业的意义了。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去看待一个母亲从怀孕的开始,到婴儿的生出、成长,去分析这个过程中孩子、母亲、父亲的心理变化和可能产生的作用力,间而分析整个家庭结构会有怎样的变化。这种没有限制的自由联想,不仅拓宽了我们在专业上的理解,也让我们从精神分析的哲学高度上,去看到自己从一个婴儿,长成到现在,我们身上,都曾发生过什么、或还在发生什么。这样的过程完成后,我们甚至可以将一个家庭、一个民族或社会、一段历史、一个文明都当成一个人——去做自由联想,看他这一生,都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如此。不得不说,正如课上我们经常听到的,每个人都是一本精神分析的书。那么我更大胆地理解一下——是不是也可以说,每个家庭、每段文明、历史、不同的社会,甚至整个世界,都可以被当成一本精神分析的书来看,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就可以读到足够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