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渔歌轻飏心理咨询师养成计划第34课“精神分析团体带领者的作用(上)”

毛做莹 渔歌轻飏心理工作室 2022-10-20

渔歌轻飏第五期心理咨询师养成计划正招募,报名微信:13021089411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就已经知道,团体象征的是母亲的包容,带来信任感和安全感,而团体的带领者象征的是父亲的权威,带来力量感和专业感。

 

狭隘一点去定义,从父母性别、分工的功能上来说,母亲负责养育、照料,提供安全感,父亲则负责教育、引导,给这个孩子提供更多发展的可能性。因此,可以想象,一个带领者需要起到怎样的作用呢:确定设置并处理界限;制定团体协议;关注并分析团体主题;除了以上,还要处理移情,在潜意识层面工作;保护替罪羊、处理亚团体;预防成员脱落;处理偏离主题及话题垄断;处理冲突等。

 

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确定设置,即在时间、地点、频率、人数、持续时间等方面事先设定好。在设置维护上,带领者需知道,组员必须同意设置才能入组,这是带领者的权力,也是要履行的义务。设置的确定亦在维护团体的稳定——设置中也包括什么时间加入新组员,应提前公布给其他成员。

 

团体未被告知就加入新人,那个感觉就像是父母没告知孩子,就为他生了新的兄弟姐妹。这种状况会激活组员有早年类似经验的内心体验,与不被告知、不被尊重的议题有关,不利于团体的稳定。新人加入,往往是这时有成员要离开。对于离开,也要提前公布,给团体处理分离和丧失的机会。

 

维护设置,会为带领者带来处理界限的工作。外在界限不可商量。新手带领者会因为害怕得罪团体成员,很难去处理界限。就像之前有关咨询的教学提到,新手咨询师常常想扮演一个好妈妈,身上的权威力量部分很难出来。处理界限方面举个例子——团体面对组员迟到、缺席避而不谈,带领者可以干预:好像我们整个团体缺乏面对迟到、缺席的那个能力。提出类似反馈,把这个议题提交给团体来工作。处理界限并非是为了惩罚,而是出于动力学意义:即为了被打破后的分析

 

团体协议是在确定团体带领者有没有能力提供这样一个稳定、完整的空间——事实上,小组外在的结构主要通过团体协议完成,不同意团体协议的人拒绝入组。在团体进行过程中,遇到组员违反团体协议的状况,带领者应如何应对呢?比如在团体内一个组员违反了团体协议,并拒绝承认自己知晓团体协议,带领者应出来干预。干预的方式不是质问为何不承认,这样的方式是社交关系的交谈,而非工作态度下的处理。

 

正确的处理是:首先,在该组员入组前就应慎重评估;其次,邀请该组员开放并表达自己的感受,看看是否因为害怕自己承担责任,有哪些潜意识的恐惧会呈现出来,通过团体的反馈、理解和接纳,让该组员在意识层面能理解自己拒绝背后的意义当然,愿意签订团体协议后并入组的组员,带领者也要相信其内在的成长动力。

 

紧接着,我们从带领者角度,学习了团体运行时的工作。第一,是团体主题。前几次课,我们了解精分团体是无主题无结构的。但所谓无主题,是指并不预先设定一个主题供探索,但精分团体工作时,是有主题的。只不过,那个主题不由带领者来决定,而是由团体成员的潜意识内容、整个团体的动力来决定。

 

周老师给我们呈现了这样的画面:那个感觉就像是在团体的中央摆着一个桌子,当团体开始工作后,你会看到大家在往桌子上面扔东西,比如橘子、香蕉、西瓜等等,然后带领者会领悟:哦,原来这一期的团体主题是水果。

 

第二,是理解团体成员对带领者的移情。如前文所言,带领者象征父亲、领导、老师、专业权威。这个象征也会激活成员对于权威力量,早年与父亲关系的体验。比如,带领者的工作要转圈地关注到每个成员,均匀、公平地。但若某个组员早年在家庭中未得到父亲公平、均等、足够的关注,就会有这样的移情——歪曲地认为带领者偏向其他人,没有关注Ta。对于这样一些负面移情,若很难得到处理,就会变成阻抗,造成迟到、缺席甚至脱落。

 

第三,是带领者需将团体带入潜意识层面去工作。比如就像上文的例子,一个成员说在带领者心目中似乎某个组员更重要,引发了讨论,但大多是意识层面。这时带领者可以进行干预:我们今天在讨论谁更重要,就像是小时候我们也在看谁在父母心目中更重要。

 

第四,在团体中,很容易出现一个角色叫做替罪羊。带领者需要识别并保护团体中承担替罪羊角色的组员。有时替罪羊是最容易冲锋陷阵的那个人,大家更容易因此将罪责归咎于Ta;但是,替罪羊并不一定总是那个易付诸行动的人。有时也可能因为某个组员的行为反应、防御及应对,恰与团体卡住的状况类似,激活了许多组员的共通感受,也可能成为替罪羊。

 

比如团体内有一个组员很喜欢用理论解释问题,正是Ta防御机制的呈现。当团体无法沉下去时,团体其他成员就很可能指责Ta老在意识层面工作。又或者一个组员总喜欢找合理化的理由,在某个契机大家也会指责Ta的不对。这里的合理化和理智化防御机制,也成为团体推Ta做替罪羊的原因。

 

第五,经常出现的一个状况是亚团体。每个团体都有可能存在亚团体。身为带领者,需要在设置中说清楚,成员避免有团体外的交往,团体内主题不可带到团体外讨论。其次,如果两个人发生了许多移情,显得比其他组员更为粘连,带领者说:我发现每一次你们都坐在一起,或你们两个人经常在团体内独自讨论什么。这样帮助亚团体的人理解,无论是否粘连,都可以觉察到我怎么了,我们怎么了

 

第六,就是有关偏离主题或对话题的垄断。比如一位组员很悲伤哭泣。有人出来用幽默的方式,回避了这个悲伤。带领者可以就此工作:刚刚我看到xx很悲伤,但……,感觉好像我们团体并不想面对这个悲伤似的。交给团体去工作。而话题的垄断,若一个组员大量地占用时间,滔滔不绝诉说了比如60分钟,都无人干涉,带领者需要带团体让大家理解发生了什么——愿意让这个组员独个将这60分钟填满。

 

最后,就是有关冲突。团体内有冲突发生后,某位参与冲突的组员迟到或者不来,可能意味着Ta在避免见面。带领者需要邀请Ta表达感受,而非置之不理或要求必须化解冲突等等。这样的干预工作既有链接又有界限。既实现了团体共情、包容的母亲功能,又履行了带领者权威、力量的父亲功能。


这种感觉,与生活中家庭的功能等同。(未完,请见下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