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渔歌轻飏心理咨询师养成计划第34课“精神分析团体带领者的作用(下)”

毛做莹 渔歌轻飏心理工作室 2022-10-20

渔歌轻飏第五期心理咨询师养成计划正招募,报名微信:13021089411

 

结束了理论学习,我们就进入了体验环节。团体体验一开始,一个组员就在换位置,这时候周老师出来工作,问到:XX,你刚刚在换座位,是发生了什么吗?Ta回答有一个组员还没进来,给留座位。而这两个组员常坐在一起。大伙会心大笑,好像有些理解周老师提到的亚团体状况。

 

这一次体验,前三次没来的一名组员加入,另一名在第一次冲突后缺席两次的组员也来了。周老师在一开始就邀请缺席的组员表达,这位组员没回应。同时,虽然新加入的组员并非新人,因工作原因一直无法出席,但团体似乎依然因此发生了些什么。首先,这位新加入的组员就表达了无法来的遗憾,渴望获得成长。但整个过程,与Ta互动的只有两三个组员,其他组员一直都是沉默的。这个沉默也为这位新组员带来焦虑,于是Ta一直在邀请其他组员表达,但大家依旧回应很少。

 

与此同时,与该组员互动较多的那位组员则一直坚持为此工作,试着去理解共情这名新组员的感受,并为Ta解释团体在干嘛、沉默的意义,同时也有其他两名组员参与此中。到了后面一些,之前发生过冲突,但一直在团体内的组员,似乎想对之前的冲突做点什么,于是表达了对缺席组员到来的体验并感谢。而其他组员则尝试理解Ta应对并处理冲突的感受。

 

同时,新成员的到来,大家沉默的胶着局面,持续了很久。团体似乎形成了两面,一边一直在互动,一边一直沉默。新成员对这个沉默的焦虑感越来越强烈。在Ta表达后,周老师工作,对该成员的感受进行了共情,同时把看似个人的议题拉回到团体议题,并说到:相信在这个团体的初期,我们大家都会体验到焦虑,但相信我们小组的每个成员,应对这个焦虑的办法都是不一样的。就像有些人会用沉默的方式,有些人会用说很多话或邀请其他人的方式。这个干预结束后,就有组员表达了自己在应对焦虑时会用的办法。

 

在团体体验结束后,周老师做了呈现:“……相信我们对于这些内心都是有体验的,但发言的组员却是很少的。之后,周老师对于之前冲突中缺席组员的沉默进行了干预——确认Ta是否在团体的。这位组员表达了不愿参与体验的想法。周老师邀请Ta开放感受、原因,并表达了理解。

 

这时几个组员对想退出的组员表达了Ta们对这个体验的认识,感觉像是有一个愿望:希望谁都不能缺少,大家都能参与。周老师呈现了这一部分,也对这名组员叙述了自己作为带领者,想邀请Ta参加的想法及原因,澄清了团体体验的意义,也提到该组员可以怎样的方式留下来,以及团体其他成员能做到什么,做不到什么。当这位组员做了不来的决定时,周老师表示尊重Ta的选择,也提出在小组里讨论几次再离开,这样的告别更好。

 

周老师作为带领者这一段的表达,给我的感觉是,既有理解、包容,又有边界、维护了设置。同时各个维度都做了回馈。短时间可以这样全面,相信与周老师多年团体及咨询的工作经验有关,也与对团体成员的理解有关。同时,也令我深刻地感受到待在一个带领者位置上的不易。

 

体验结束后,到了我们讨论的环节。有组员提问,为什么周老师那样节制,但是在这次对新成员入组后的焦虑进行了干预。周老师解释:作为新组员,加入一个已经进行了几次的团体,那感觉像是一个孩子加入了家庭,面前都是哥哥姐姐,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儿,就会产生焦虑。而Ta用邀请其他成员、打破沉默来应对,但发现没有得到相应的配合,这个焦虑就会上升。

 

如果焦虑太大,带领者需要出来”Ta一下,让Ta理解自己,让团体内其他成员理解Ta,也让Ta来理解团体。由此可以规避不必要的激烈冲突。那么团体内有成员对此应该怎么做呢,要先看到Ta的焦虑体验,如果只是在意识层面告诉其该如何做,很难起效。

 

接着,有组员问到周老师如何理解今天的异常沉默。周老师说,观察到这一次的沉默与以往有些不同,即明显观察到大家的感受是丰富的,却不说话。这种沉默与以往团体中静下来感受自己是不同的。大家可能想表达什么,但有恐惧。这也许与想表达的内容(比如愤怒、想攻击)有关,也许与感受到新成员加入的不确定感有关——激活了安全的议题。因此带领者反馈出来,让大家体验这个不同是什么。所以,这时对沉默进行干预是必要的。

 

同时,有同学问到,个人议题和团体议题如何兼顾。得到的回应是,如果做的很好,个人议题和团体议题带领者都可以照顾到。但这很困难,大多时候,带领者需要就某一个主要议题去工作。且有时个人议题和团体议题是混淆在一起的。我们可以去透过这个对团体进行反馈,把团体当作一个整体去反馈干预,将更多的讨论、深入探索交给团体。

 

这一次的团体明显变成了两个阵营,一边说话,一边是沉默的。有同学问到,带领者需要出来干预吗?周老师说往往她会再等一等,而不是马上,除非这样的时间长,才会干预。这是来自于带领者的节制,我们相信组员可以用自己内在的潜意识去一起工作,要相信团体的功能

 

在讨论的最后,周老师谈到了我们这个教学性团体在团体体验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我们通过理论和体验结合的方式去学习;另一方面,一年多的学习,每周固定时间、频率的密集性会面,我们与彼此都有了一定的链接。通过体验的方式,去理解彼此的链接,理解我们发生了怎样的爱恨情仇,这是很有意义的。想要成为精神分析咨询师,需要愿意了解自己,了解自己身边的人,这些发生这些链接,都是宝贵资源。

 

今天的体验让人印象深刻。我开始越来越理解在课程最初,周老师说的:精神分析更多是在走一条体验的路。也许我们经常谈到的成长并非去获得一个结果,或是去实现一个确定、封闭、有结束的改变;而是在开放和体验中收获当下的每一刻。

 

所以我们需要的,并不是分割自己的世界,某个领地归精神分析管就把自己扔进去浸泡好再出来;更好的成长方式是,愿意这个体验的态度内化到自己的每个角落,在日行缓慢的那些当下都可以开放内心,了解自己,了解别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