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渔歌轻飏心理咨询师养成计划第41课“心理咨询师的职业伦理”

毛做莹 渔歌轻飏心理工作室 2022-10-20


 

渔歌轻飏养成计划的结业尾声,是以伦理课的学习来结束。我们在周老师的带领下,用三个小时的时间,仔细学习了中国心理学会编定的《临床与咨询工作伦理守则》(最新版),并对咨询中可能涉及的伦理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就徐凯文老师的伦理课件学习,得到其本人授权就课件进行学习留存。内容细腻具体,本文也会就学习内容做部分详述。

 

周老师在课程开始就强调,对于咨询师职业来说,除了专业,对伦理的重视也很重要,一如课件提到的咨询师需要坚守的三大责任:专业责任、伦理责任和法律责任。许多引发个案脱落、职业耗竭的状况,并不全来自于专业,甚至许多都与伦理有关。伦理关乎工作的框架和设置,关乎人性,也关乎规则

 

我们的伦理教学,是伦理问题讨论+伦理课件的学习这两大部分组成。并在整个课程中,都不断地回归到《临床与咨询工作伦理守则》上,查看重要细节进行细腻学习。

 

首先我们做了很多讨论,主要是九个咨询中最常见的问题,几乎是所有咨询师都可能遇到的状况。

 

第一,咨询师可以和来访者握手拥抱吗?这样的行为是不可以的,这么做越过了专业界限。但是周老师也谈到,如果出现特殊状况,比如来访者的亲人过世,其处于很少见的、巨大丧失的哀伤中,在来访者强烈要求下,咨询师也不能断然拒绝,因为这是基于人性的考量。但是对此,咨询师需要接受督导,并就那个拥抱跟来访者来讨论——“那个拥抱对你什么意义?为什么你那么需要?

 

第二,咨询师可以接受来访者带来的小礼物或贵重礼物吗?一般来说轻易不接受来访者的礼物。尤其是大面值的贵重礼物,在每个咨询师心中,都应该有一个额度,比如,超过一百块的都算是贵重礼物,是不能接受的。我们需要评估送礼物的状况和礼物的价值,谨防咨访关系因为咨询师的默许掺杂着以送礼为名的剥削。

 

来访者带来小的礼物,比如说一块蛋糕,一张贺卡,咨询师可以评估是否可以接受,以防断然拒绝伤害到来访者。但首先要谢谢Ta,其次要工作:为什么在这个阶段你要送我小礼物,你想表达什么吗?是不是语言表达有困难用礼物来让我知道?。若来访者彻底理解了送礼物的内心动力和意义,并可以言语化,就可以停止这个行为。例如有些来访者会觉得不送礼物,就难以获得专业帮助,或没有获得想要的更好的对待,咨询师应该鼓励来访者去用言语表达那些内心中那些想说的愿望、受挫与失望,而不是借助送礼物的方式表达。

 

第三,可以称呼来访者昵称,或让其称呼自己昵称吗?我们就此认真讨论,答案是两者都不可以。一些昵称实是爱称,专属父母、爱人的称呼,或仅发生于亲密关系中,称呼昵称会令咨访关系边界不清。但有同学谈到自己感受——直呼全名很不礼貌也不舒服。那么咨询师的正规做法,是询问对方:你希望我怎么称呼你呢?这样做以示尊重。

 

若被要求的称呼太过亲昵,咨询师需与来访者讨论:“这个称呼对你的意义是什么,我这样称呼你带给你什么感受?”一般来说,若不直呼其名的话,咨询师会称呼来访者名字的后两位,或来访者姓前加一个“小”字如小李等,但不会称呼爱称,若来访者希望被称呼爱称,想必包含大量的移情内容,是需要就此工作的。

 

第四,参加来访者的重要仪式,比如婚礼?答案是咨询师不能去参与。咨访关系是专业的工作关系,咨询师不是来访者的亲朋好友,不可跨越边界,做出会引发双重关系的行为。

 

第五,节假日需主动问候来访者吗?可以有商业往来吗?答案依然是不能。一般来说,咨询师不会在节日里主动发问候来访者的短信。此缘于咨访关系的特殊性,咨询师与来访者进行一些社交性的寒暄和问候,就容易沦为社交关系,咨询师亦很难保持在中立的专业立场上。当来访者主动发祝福短信时,出于尊重和礼貌,咨询师可以简短回复“收到”,并也祝福来访者节日快乐。

 

往往易发生的状况是,节假日也正是咨询师休假的时间。来访者可能会在节日短信后附上大段咨询师不在的感受描述,对此咨询师要有一个评估:若来访者在表达恐惧和不安,那么其是否在安全上有危机——即此时是现实的恐惧还是内心的恐惧。若是现实恐惧,咨询师要提醒来访者告知身边的人,寻求支援和帮助;若是内心恐惧,则告知来访者需要带到咨询讨论。同时要求来访者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对于来访者在短信中表达内心的困难,则需要评估对方的困难是不是突发性的,可否耐受的。若那样的痛苦感受一直在内心,并非马上发生、没有危险,咨询师的回复通常是类似于收到了、我知道了的告知即可,同时提出在下次咨询中进行讨论。若来访者在节假日期间经历了很大丧失,则需要当作危机干预处理,咨询师需要和对方在一起。首先通过电话等联络方式保证对方的安全,必要时联络来访者家人或报警。

 

对于咨访关系维系的期间,商业往来、亲密关系和性关系是严禁不允许的。《临床与咨询工作伦理守则》规定,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咨询中断3年以后,若要发展亲密关系或商业往来等双重关系,也是需要咨询师寻求当时的督导的建议,并评估考察双方关系的性质,是否存在剥削的可能,并签订协议即合法的书面记录备案。

 

周老师在这里尤其作出强调:在咨访关系结束3年以后,若可能发生双重关系,咨询师必须确定来访者是自主独立的,其中不存在咨询师对来访的情感利用和剥削。但同时周老师也说到自己的建议,我们还是尽量不找来访发展任何关系。

 

在心理学职业圈内,经常发生的状况是:在很多工作室、咨询机构里开展心理学课程,来访者要来学习,对此,周老师谈到,一般来说,我们是先拒绝的,并向对方推荐同行的课程。因为虽然曾经是来访者,现实中的咨访关系结束了,但内心未必结束,在来访者内心涌起的那个动力很可能还在。如果来访者觉得只能信任该咨询师,那么咨询师要评估,对方是否有新的咨询师吗?咨访关系的结束是否超过三年,对方此时对自己的感觉,Ta来学习的目的等。

 

同时,对于一个机构来说,学员发展为来访者是要坚决拒绝的。在课程的讲授中,学员需要内化老师的专业内容,很可能对老师有一定的理想化移情,并可能对其有权威的崇拜。一旦转化为咨访关系,那么老师也很难从神坛上下来,去做一个可以接得住来访者的咨询师,那个理想化想要降低是很难的。

 

总之,在这里,周老师和我们的讨论是很细腻的,我们谈到,很多时候,虽然咨询结束很久,但在来访者内心,那个动力依然在,咨询师依然作为移情客体在其内心没有消失。出于为来访者的发展负责的态度,我们尽量不去破坏这个客体,也不去给那个咨询结束但仍在的内心动力,以延展、演变的可能性。虽然治疗结束,但在Ta心中塑造的稳定客体依然具有榜样作用。咨询师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来访者为福祉考虑,即使咨询结束,这些也在考量的范围内。

 

第六,咨询师是否可以为朋友或家人咨询,可以和来访者成为朋友吗?

答案很确定,坚决不可以。周老师说,为家人和朋友咨询,这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以的。之前的问题,还可以基于人性需要得到商榷,但这个问题,是坚决不行的。对于跟来访者成为朋友,答案与之前一样——即三年后可以商榷,评估不存在剥削或其他复杂动力,并有合法的书面记录备案。

 

第七,在咨询中对来访者有性幻想或和来访者发生性关系?在这里的回答是,首先,咨询中出现这样的状况,属于咨询师产生的反移情。作为自然人,内心的性幻想与冲动是不能被阻止的,但坚决禁止付诸行动——即禁止言语曝露自己的感受,亦禁止行动化。同时,如果咨询师在咨询中出现了这样的状况,要格外谨慎,并需对自己有觉察,去寻求督导的帮助。周老师谈到,很多伦理是基于人性的既有冲突的地方,也有重叠的地方。出现这样的状况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回避或不觉察,直至付诸行动。所以一定要和督导讨论——“为何出现性幻想?对你的意义是什么?等等。

 

同时,我们也谈到一种可能,类似于美剧《扪心问诊》中的情景一样,来访者向咨询师示爱,或有性的诱惑。此时,很可能咨询师的性幻想,与来访者移情性的诱惑引导有关,那么咨询师更需要和督导详细讨论后,并得到指导,跟来访者来工作。把对方诱惑性的行为及表达,呈现给Ta,并与Ta讨论这样做的深层目的和意义。

 

来访者在咨访关系中对咨询师产生的爱慕,是带有大量移情内容的。其中可能是因为在这个环境中感到安全,或者想要搞定独占咨询师这一稳定客体。怀有这样的动机的来访者付诸行动,用的方法可能不尽相同,有的人也许是攻击或示弱的方式,也有人会用性、礼物和超出咨询费的金钱来表达。所有这些都是诱惑性的引导行为,和性的诱惑是一样的,都需要讨论、工作。

 

但付诸行动是绝对不可以,任何时候、任何状况都不可以。周老师强调到:这样的动力太复杂了。虽然伦理规定是咨访关系结束的三年以上可以在评估、有书面协议的基础上可以商榷,但不建议这样做,正如前文所言,很可能来访者内心的动力没有结束,移情依然在发生,若付诸行动,很可能存在很多理想化和剥削。

 

第八,咨询师是否可以借钱给来访者,或找来访者及家人借钱。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不可以,建议咨询师与来访者不要发生这种社交性的来往和互动,这样一方面影响到咨访关系的界限,一方面会破坏咨询的动力。但是基于人性的考量,如果出现这样一种状况——来访者来到工作室,丢失了手机、钱包,连乘坐巴士的钱都没有,唯一能求助的只有咨询师,那么咨询师是需要伸以援手的。

 

但一般借钱的状况,咨询师需要在咨询中讨论这个现象,评估为什么会借钱,要用于干嘛呢?同时,咨询师是绝对不可以跟来访者借钱的,无任何情况,这是非常严格的界定。

 

第九,前来垂询的来访者,咨询是要来者不拒吗?我们的讨论是,精神病性的来访者、或评估自己能力难以胜任的来访者,咨询师是需要拒绝并转介的;对咨询师有其他目的,如商业合作或爱慕的也需要拒绝;来访者的状况不适合接受咨询师受训背景的咨询的,也需要拒绝,例如评估来访者不适合接受精神分析动力学取向治疗,那么要拒绝并建议其接受其他疗法,如人本、认知等咨询。但同时,来自于咨询师的拒绝不是伤害性的,可以用温和但坚决的语气去告之:我学习的这些不大可能帮到你建议先服药治疗……等到稳定之后我们再探索等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