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渔歌轻飏心理咨询师养成计划第41课“心理咨询师的职业伦理”
第二部分的学习,我们结合了徐凯文老师的伦理课件。课件内容,不是守则中具体化的条例要求,而是许多关乎对伦理的内在认识。一些语言、界定很利于帮助我们将对于伦理的态度内化到心里。课件中有这样一句话,记忆尤深——“伦理问题不仅是道德的主题,也是重要的技术和设置,直接关系到咨询的成败。”首先,如王智弘老师所言,伦理的本质是实践道德的行为;其次,伦理不光关乎道德,它亦关乎职业守则及技术设置。
相信医生、心理咨询师、教师等职业,是存在一些与其它职业不同的特殊地方的。每种职业都有其核心价值,而心理咨询的核心目的依然关乎“助人”,因此这要求我们对工作中必须遵守的道德伦理守则是敏感的、对自己有较高要求的;但是同时,心理咨询也是以“助人”为目的的职业行为,它首先是一项职业,既然是职业,就要尊崇职业守则、追求专业提高、严守工作设置与界限。
很多从业者因助人动机、自我成就等动机入行,但因伦理学习不足、对自己的觉察不够,这一动机最后超乎了职业伦理设置,导致最后超越了咨访工作的边界,不仅没有实现帮助来访者获得发展的目的,还发生了因满足自己助人或其他需要动机的、名义助人,实为侵害的行为。这是应被觉察和管理的。
因此,咨询师是需要厘清自己在这个工作中的个人需求的。相信每一位咨询师入行都有自己内在的需要和动力。比如影响、控制与权力的需求,想哺育、协助他人的需求,好为人师或自觉有能力的需求,被肯定、尊重的需求,或是经济需求等等。周老师谈到,作为自然人,我们有自己的需要并不可怕,这些内在需要也往往成为我们从业的引子。但是,这些需求需要被督管、觉察,必须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
在咨询工作中,来访者的需求是优于咨询师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很多时候,来访者的需求与咨询师的需求存在冲突,而咨询师须以来访者的需要和福祉为最先考量。当咨询师的自身需求、内在冲突、防御或一些局限、弱点,影响到咨询,导致咨询师要考虑自己的需要,无法以来访者为重时,这些旧有的需要和冲突引起的咨询困难,一方面需要在督导中与督导讨论,另一方面需要将自己内在需要修通的部分带到个人体验中与自己的分析师探索并解决。
这一点也是符合《守则》中提到的:“心理师应不断更新并发展专业知识、积极参与自我保健的活动,促进个人在生理上、社会适应上和心理上的健康以更好地满足专业责任的需要。”
同时,还有一些隐性的不道德行为,也需要得到督管并禁止。例如加深来访者对咨询师的依赖,令其难以自主;未能觉察对来访者的反移情因而排斥来访者;将价值观与咨询目标强加诸来访者身上等等。在此不一一赘述。
结合课件,周老师也谈到,在咨询师执业道路上,对伦理的认识分为三个历程——第一阶段:伦理课程的学习,了解哪些不该做;第二阶段:了解咨询师该怎么做;第三阶段:如何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地去做。对于初入行不久的我们,清楚地厘清哪些是坚决不能做的,慢慢就会知道该做什么,并逐渐发展为可以轻松做到一些事情,例如咨询工作的框架与设置,到最后的最高水平,就是从心所欲且不逾规距。
在这两个部分的学习上,我们也在不断回归《临床与咨询工作伦理守则》去学习具体的要求:例如咨询师的保密工作是怎样的,在法律要求或来访者存在自伤、伤人的特殊情况下存在保密例外;当我们在咨询中发现来访者被上一任咨询师同行严重侵害,获得证据的情况下,需要征得来访者同意,并告知其可能出现的后果后向伦理委员会举报;有关双重关系的界定;有关咨询师之间个案转介需要遵守的保密原则,并负责任地将个案状况告知下一任咨询师……等等这些内容。
总之,在伦理的实践方面,身为咨询师这一职业的我们需要尤为关注。在心理咨询师个人层面,我们需要做到熟悉伦理守则,保持对伦理问题的敏感度,寻求督导与协助;在专业机构层面,需要做到强化督导制度,加强在职伦理训练,建立伦理问题仲裁机制等。
因此,渔歌轻飏心理工作室已初步拟建伦理问题处理小组;身为咨询师的我们也在执业初期,集体进行了3个小时的伦理学习,深入细腻地讨论了可能出现的各种伦理案例情景,学习并模拟如何处理。相信可以在咨询中,通过专业责任、伦理责任、法律责任的实践,更好地保护到来访者,创造一个更安全、稳定、中立、抱持的咨询环境。
课程中,周老师的一段话很打动人:身为咨询师的我们,作为自然人就有人的局限弱点、人格特征,亦有七情六欲。但是既然从业,那么职业有职业准则,身份亦有角色规范。作为自然人,有自然人的喜怒哀乐无法避免;但作为职业人,我们可以做的是接受分析与督导,修通自己,让自己尽可能地跟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身份统一起来,关于自己和职业的内心冲突会少一些。
职业身份与自然人的圆融与结合,一方面可以减少因不统一带来的内心冲突体验,一方面可以更有力量地守候到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来自徐凯文老师伦理课件的一段话送给大家——不失初心:助人为本,终得始终;不欺本心:从心善欲,自不逾矩。
最后,祝大家在专业能力提升的同时,亦能不失初心、不欺本心,于专业设置、职业伦理的规范下,在执业之路上前行、深入。
远处的山水是渴望的远景,但道路的限制却能帮助我们抵达更辽阔的远方——这也是唯一的、必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