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是生命的最低条件

毛做莹 渔歌轻飏心理工作室 2022-10-21


被尊重回应的体验——认真地修补和链接


向内探索的过程,像是来访者从评判他人或指责自己,转向描绘内心的体验:比如,来访者不再说:你太强势太控制了,而是转而表达:当你强调你的想法时,我会感到我的感受被忽略了,这让我非常难受。我多希望感觉到你在乎我、看重我


那么,慢慢地,来访者通过完整的描述,让自己也让对方理解发生了什么,那么也许曾经的互动模式会发生变化,来访者也能在其中找到更多的可能性,来更舒服地表达自己、成为自己。

 

咨询师如此想方设法地引导来访者向内探索,并非为了窃听、套出来访者的隐私。而是通过言语、对话,将来访者潜意识的部分上升到意识层面,将欲望、感受与内心达成真实一致的链接。

 

就像将织锦背面被磨损断裂的部分,重新搭建起来一样。

 

咨询师与来访者在咨询室里,一对一地进行着追溯时空的对话。这种对话有时像是一种卷入的厮守和胶着,有时像是清醒独立的两个主体间的映照。但无论怎样的状态,都是一起来见证和经历:那些来访者内心被撕裂、创痛的瞬间再现,将断裂处一一修补。

 

渴望、恐惧与感受、内在的链接。这些链接,是接上心的源头。这个过程是痛苦的,所以更需要陪伴与回应——通过言语,让心与心深入对话

 

而咨询的对话过程,也在帮助来访者内化这种对话方式,学会与自己相处、对话。

 

这也是为什么咨询结束后,咨询师对来访者不再重要的原因。我们完成我们的使命,帮助Ta将本就属于自己的生命自由和尊严拾起来,还给Ta。然后默默退后,如此已足。

 

咨询能做的其实非常有限,不过是借由这些有限,推动无限的可能。

 

能够与自己相处对话——被织造好的织锦


想起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曾经说过:对话才是目的,单一的声音什么也结束不了、解决不了。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

 

那么,有生命的最高条件吗?我想是有的。比如,画家通过绘画呈现内心纤敏易感的体察;音乐家通过乐曲表达丰沛细腻的情感;作家通过文字见证人世间悲苦欢愉……他们通过艺术,与自己对话,将一部分痛苦和创伤升华;也通过艺术,让有类似感受的人产生共鸣,疗愈着这些在同样受伤的人们。

 

这些,是让世间的火流淌向天上的太阳的旅程。

 

所以,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精神分析会将艺术创作称之为一种症状的升华。因为它提供了一个想象空间供任何人填塞自己的感受。艺术不需要回应,但对话需要。

 

当然,也并非只有艺术能够疗愈人,当一个人不通过艺术但通过其他方式,也可以疗愈、回应其他人的痛苦时,他们也得到了一种人性的升华。大多时候,他们通过自己的疗愈方式,同样能给予别人,但可以不需回应。

 

而当我们暂时还没有办法把苦痛升华时,也许真的需要一段疗愈的对话,需要有一个人或空间来见证、映照,来接上内心的源头。

 

直到最后,那些苦痛经由理解、诠释、创造,从世间的火,升华为天上的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