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渔歌轻飏工作室精神分析读书小组第一阶段告白

渔歌轻飏心理工作室 2022-10-20

我们这里有一群对精神分析感兴趣的心理咨询师,通过地面读书小组的形式,一起阅读精神分析经典著作。


第一阶段我们共读了《汉斯科赫与自体心理学》。


我们把这本书拆成了十次进行解读,每次由不同的组员进行主持,经过近两个半月的坚持,我们读完了该书,大家都收获了什么呢?


请看各位组员怎么告白吧!



第七次主持人


《汉斯.科赫与自体心理学》读书小组结束了,作为小组一员,此时我心中充满了留恋和温暖的感觉。   


机缘巧合,当初想参加一个心理谈话小组的我,搜索到了渔歌的第一期自体心理学读书会介绍而被深深吸引,于是毫不迟疑的报上名,才知道我成功占据了最后一席,而后荣幸的得知我是十名组员中唯一的男性。


第一次读书会里,我就深深爱上了这个团体,团体里满满都是人文的知性探索,每个成员都用心的去感悟大师的著作,从而形成一个非常抱持而又智慧的场。                                 

因为我有一个咨询个案,每次结束后我都会心急火燎的赶来,但是总是有几次迟到,抱歉大家。还要向我的来访者致歉,因为咱读书会太吸引我太棒了,还是略微影响到了个案的无条件积极关注。


十次小组,收获颇丰,既丰富了我孱弱的自体心理学知识,又融入了这么知性智慧的组织,我想我们会带着彼此的一部分,共同成长!           


          

第一次主持人

自从接触了自体心理学,就被深深的吸引了,感觉理论知识严重欠缺,刚好几个共同学习的小伙伴也深有同感,因此才有了这个读书小组的产生。


说实话刚开始我也没报太多期待,毕竟我们都是初步接触自体心理学的人,但是十次的读书活动结束,我不仅在理论上学到了很多,更看到大家认真对待每次的主持,还找了很多课外资料以补充书本内容,大家的热情也激励了我,坚定了我继续读书的决心。


在精神分析的路上,让我们携手同行!!



第三次主持人

在和大家一起读书之前,我没有仔细思考过自己读书和一起共读有什么区别。


不过现在我可以说出来这个区别了:


自己读书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缺少一些印证和回应;

一起读书就好像照镜子一样,而且是很多面镜子哦,我的想法、疑问、感动都有人跟我互动,不需要正确答案,只是各自贡献一点智慧,就有被点燃的感觉,在思想和情感的激荡中,我每次都有被滋养的感觉。


感谢大家。 


第十次主持人

读书会的小伙伴们通过十周的时间,一起努力,互相带动,把《汉斯.科赫与自体心理学》这本台译版繁体字的书细细的“啃”完了,我读完的感受就像吃了一只美味的螃蟹,去壳剥肉需要耗费些功夫,但吃到口的肉质是极其鲜美的,消化掉的营养也是非常丰富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科赫的思想、他的理论、他的著作,更深深的对他这个人很感兴趣,在我们互相的讨论中,在场的情绪情感流动中,内化了些力量与温暖,继续自体心理学的学习里程,下一站《心理治疗实战录》读起!


第二次主持人

科胡特说,“人是悲剧的人”。


阅读本书案例,看到来访者获得较凝聚稳定的自体时,内心总止不住感动。


我无比同意人是悲剧的,人类命运俱是如此——婴孩时完全被满足的梦想,随出生就破碎,在现实中不断碰壁遭挫,总也不能被满足。


好些的命运是,这个婴孩梦想被击碎的过程可以慢一些,在这个“慢下来”里,我们体验过多么任性无理、不合逻辑的孩童愿望,都曾在成人世界被理解过,即便未被满足。


有较理想的父母,用温暖坚决的臂弯拥住我们脆弱的后脊;点燃一把火焰照亮我们想去的地方…朝着梦想奔跑时,有并肩的伙伴愿与我一同赴约……


读书会可能更像是并肩的战友,彼此提供支持和映照,这是作为同行一起成长时,有幸获得的自体客体经验。


唯有自体感受着被爱时,对客体的爱才值得被期待。就像“无论现实多么坚硬,唯有柔软令我遐想。”



第六次主持人

自体的意念涉及生命相对久远的渴望与满足,试图触及那些隐秘、幽深、弥漫但深重的匮乏与挣扎。


自体的书籍读起来也有些艰深晦涩,一个人读书像游戏幻境,就像吮吸手指获得快乐的孩子,享乐也孤独。


非常幸运在渔歌有这样一群志趣相投、情怀相随的伙伴,呼应和包容彼此对人性的沉醉,”心有所属”,是种难得的珍贵。


很喜欢和大家一起读的这第一本书,作者系统地编织起经典精分与自体心理学的关键要义,是绝佳的入门宝典。


但最吸引我的是作者对案例的描述方法。


与科胡特聚焦地引用案例,针对性讲解理论的方式不同,西耶哥的案例介绍总是完整的、具体的,动辄四五页。


你看着这些描述,就像坐在他对面,听着他缓缓地、投入地讲一个人,缓缓地,是时间流淌,陪伴沉淀,于是逐渐明白他那些因为珍惜所以完整地叙述,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最遥远的渴望地珍惜。


于是那些看似荒唐怪异、支离破碎的人影,终于幻化成一个有血有肉人,他们的悲喜你我终可触及,也本应触及。



第八次主持人

在这本书中,印象深刻的是汉斯.柯赫的一个案例:


主人公仙蒂经过长时间的咨询后,对自己心中的那个自体,说:“我终于了解,当我父亲死去时,我有多疯狂,我爬进棺材内,待在他的身旁,那似乎是,我唯一感到安全的地方。” 


每每读到这,我都会很难过。


逝者已矣,但咨询工作中,长期浸泡的重新神入环境,会让仙蒂找到自己的力量源泉,恢复活力,变成一个完整的人,有心脏、有头脑 、有灵魂。


人生带有悲剧色彩,但生命与生命的联结,灵魂与灵魂的碰撞,会有如火苗,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读书会结束了,开始反观这两个多月的历程,我发现,原来内心如此需要同伴的支持、理解、包容和回应,这也一直是至今能够忐忑前行的力量来源。


感谢这一路来,伙伴们的倾情付出。感谢各位同学在读书过程中的查阅资料、补充案例、旁征博引、反复求证、自我觉察,使我对自体心理有了一些理解。


每一个晦涩难懂的概念,神入、转变内化、哀伤与抑郁的区别、原发和次发过程、垂直分裂等等都经过无数次的讨论和总结。


随着时间累积,彼此间心理距离的走近,又让我体验到了更多的欢声笑语、更多新奇开放的思考空间。


其间,眼神的交流,语调的高低起伏、主持风格的变化、发言的姿态、座位的位置、停顿、沉默、课后群里讨论等等,也都在悄悄发生改变,支持着整个群体的顺利航行。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感谢这10次彼此陪伴的生命时光,下期,再相见.......



第九次主持人

“精神分析是有关人的科学的旭日,将散发理解的温暖以及阐释的光明”作为本书开篇的一句话,在开始这个读书会时像一束极光一样照在了我的心上。


我们十个对精神分析工作充满热爱与执着的伙伴一起组成了个这个走近柯赫,走近自体,走近我们彼此的读书团体。


通过十次,每次2个小时的交流、碰撞与讨论,我开始对柯赫的自体心理学有一些感受和理解。


确实如柯赫所说,学习他的理论其实是被他理论中散发着的温暖的理解滋养的过程,他对来访者神入的阐释,就像为心灵的裂隙照进一束光,在他的理解与阐释之下,让我们看到生命的鲜活与坚决,是那么让人动容。


渐渐的,我们的团体讨论也让书中的理论越来越鲜活,我们的团体也流转着接纳、安全、神入的生命的气息,一阶结束,无比期待下一阶的继续。


第五次主持人


两点成线,三点成面,多点就可以形成三维或多维空间啦୧( ⁼̴̶̤̀ω⁼̴̶̤́ )૭


大家一起读书,感觉原本只是平面的文字都鲜活起来了,感谢小伙伴们分享的丰富多彩的idea,扩展阅读妥妥的。


期待下期再见⁽⁽٩(๑˃̶͈̀▽ ˂̶͈́)۶⁾⁾




读书小组第二阶段正在招募中,计划8月20日开始




如想参加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报名,小组规则请参阅以下链接,谢谢!

 

北京地面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读书小组招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