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渔歌轻飏心理咨询师养成计划第15课“移情在告诉我,你曾被怎样对待过”

毛做莹 渔歌轻飏心理工作室 2022-10-20


终于讲到了精分取向咨询中的第二大重头戏——移情。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来访者某一部分的移情越多,则代表他在哪一部分的体验越少,是未被满足的。所以,这节课的随笔,我用了这样一个标题——“移情在告诉我,你曾被怎样对待过。

移情是把过去的情感应用到当前的人际关系中,因为我们需要运用过去的经验作为模式,来理解和处理现在的问题。在咨询中,移情有来访者对咨询师的所有情感。在教材中也有描述:移情就像是一种压力,驱使咨询师以来访者过去的人际关系模式来对待他。同时,周老师说,移情也可以说是咨询师的专业性的防御,内里表达的意味是,当咨询师在咨询中感受到来自于来访的移情时,也可以有这样的理解——“来访者出现的反应、与咨询师互动的方式(或其他),并不是针对咨询师本人的,因为那些,来自于来访者早期的经验,是一种强迫性重复。

所以,当咨询师理解到自己只是一个移情性客体可以稍微透,如周老师所提到的悬浮一词,让自己可以悬浮出来去深入、客观地理解来访者,理解咨询中的动力。当我得到这些信息的时候,最大的感受是身为新手咨询师的焦虑,似乎得到了一定的缓解,正如上文提到的专业性防御的作用,这样想来,好像去看待咨询中的张力时,可以稍微平静客观一些了。

那么,移情是怎样产生的,上文其实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解释。其实,在咨询中,咨询师能够保持节制,并且稳定地在那里,移情是必定会发展的,因为那也是来访者重现过去的需要。在早年的客体关系中,来访者曾遭遇的被忽视、不被关注、认可,或未被满足发生过后,在现今的现实人际关系中也会有残留,并且一再重演,因为那是来访者通过早年获得的经验,来访者也会倾向于在重演中能够修正或得到满足。这也应该是来访者进入咨询中的一个很大的动力吧。除此外,影响移情发展的因素,还有来访者的自由联想,这是将潜意识带入意识,使得移情被发觉的条件。而咨询师的工作——解释防御和移情,也是帮助移情被看见,可以让咨询师在移情背景下工作的重要因素。这样看来,移情的发生和发展,都是必然的。

咨询室中,移情会以何种面貌呈现呢?比如,当来访者早年被人功利地对待,不被无条件地接受时,在咨询关系中也会重演,认为咨询师与他也是利用被利用的关系;来访者早年的物质生活的匮乏,会在咨询关系中对自己付出金钱能够得到多少特别的在意;在这两个例子里,我们猜测一下来访者在移情中的需要,前者应该是希望得到更多的无条件接纳,正因为这一部分他是没有得到满足的,而后者需要缓解他因早年金钱匮乏产生的极度焦虑,并且也需要能觉察到金钱以外的人与人之间的链接吧。

移情也分很多种,比如父性移情、母性移情、同胞移情等。从来访者的匮乏、愿望和冲突来理解,就会明白,早期从母亲那里得到的照料、关注不足够的来访者,更容易出现母性移情。这样的来访者总是会觉得咨询师很冷漠没有情感;而早年生活中父亲角色的缺失,得到的保护、力量性支持不够的来访者,更容易出现父性移情。他们会经常认为咨询师专业水平不够;在俄狄浦斯期出现问题的,则更有可能发生同胞移情,并且在咨询关系中也会表现出竞争。

周老师通过案例,生动地描述了一例母性移情的咨询状况,我通过案例中得到满足的来访者的表现,惊讶于移情的力量如此之巨大,而一个人的需要如此之强烈,那个匮乏又是这么深重地影响了一个人这么多年。这份惊讶,令我想起周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描述精分取向的咨询师的工作——“在那么深的地方触碰人性,就像医生手持手术刀,小心地避开血管、动脉,切开肌理,看到病灶是怎样的面貌藏匿于患者的身体中。这个过程惊心动魄,可一旦看到了,其中滋味必是百感交集。

除了角色的移情,还有一种分类是情感的移情。其中包括积极移情和消极移情,积极移情中有爱恋、信任、热情、温柔、尊重等情感积极移情亚型包括理想化、情爱化、性欲化);消极移情包括生气、憎恨、鄙视、嫉妒、羞辱等情感,是一种攻击性的移情。积极移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工作联盟,而消极移情则有损工作联盟的稳固性。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关注消极移情的原因,发现消极移情,并且能够很好地转化处理,对工作联盟有益,也有利于咨询的顺利进行。

还有就是替换性的移情,来访者的移情过于直接或强烈时,可能会将其体验成另外一个人有关的情感。比如来咨询时抱怨咨询室外的大门保安,或者在团体中抱怨工作中的领导,其实其中的情感,很有可能指向的是咨询师。在这一部分,咨询师需要足够的敏感去察觉,并且在干预前要先替换情感之后,才能对质移情,这个过程,需要抽丝剥茧,一点一点问,切忌立刻与来访者对质这部分移情。比如,可以在情感替换差不多时,抛出一句对来访者的共情:我感觉到你对我有一些失望,再邀请他来细细谈论这个失望的感觉。在咨询中对对移情的干预,也是要先有一个讨论的基础,在稳固的工作联盟下,细细询问来访者感受,并且先给予支持性的共情给来访者的情感命名。之后才能进行精神分析揭露的四步:面质、澄清、解释和修通

在课程快要结束的案例讨论中,有同学会好奇案例中,来访者眼中的父母,真的是那个样子的?还是他其实夸大其词。我们在此,又重新复习了科胡特的那句话:内心的幻想即现实,这是心理现实。我们万不能因为怀疑,欲要求证,觉得来访者在夸大其词而重视所谓的现实世界之现实,而忽略了来访者的心理现实,因为这部分命名为心理现实的所谓幻想,一定对来访者很重要,它曾经那么大程度地影响了来访者,这也是有原因的,也是值得被看重的。

希望我们一方面可以悬浮于咨询之上来看待移情,又可以落地式地沉下来去体会来访者的心理现实,咨访关系,就是这样生动的关系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