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渔歌轻飏心理咨询师养成计划第19课“心理咨询也有节奏”

毛做莹 渔歌轻飏心理工作室 2022-10-20

 

这一期的课程,我们重点学习了短程精神分析、尝试去识别和回应边缘人格,以及如何运用督导。

 

短程精神分析少于40次的精神分析会谈,主要对焦点冲突进行识别和工作这一类精神分析会谈的疗程,特征是针对人际取向,现实取向进行工作——较少过深地投入到早年时期,而会更多地讨论来访在人际中的投射,并在现实中进行澄清。短程精神分析对来访者的要求比较高,而咨询师在工作中需要通过四次评估,识别来访者最核心的冲突,并在接下来工作中和来访者一起聚焦Ta的这个焦点冲突。

 

我听周老师讲解短程精神分析的工作重心、注意事项,以及对来访者和咨询师的要求,感觉短程精神分析与长程精神分析的节奏很不一样,如果把精分取向咨询比作乐曲的话,短程精神分析的节奏相较长程咨询更为集中、高频、短促。这点从短程精神分析的工作重点有很大关系。短程精神分析中,咨询师要和来访者一起聚焦其焦点冲突——对焦点冲突进行识别和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需要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所忽略,无论发现了什么,都要谨记,将关注力和好奇心放在来访者的焦点冲突上,不然咨询就会很容易被打散,弱化目标。故而,咨询师对其他内容的忽略,其实是一种有益的忽略,咨询师经常在咨询中发现与焦点冲突关联很弱的个别内容,但咨询师会出于这个我很擅长那个我从未体验等好奇心或满足自恋的需要,而难以做到一直聚焦于来访的焦点冲突。这种忽略,考量的是咨询师的节制能力

 

在来访者的焦点冲突识别上,也需要咨询师足够敏锐,在冲突的诱发因素、幼年创伤、冲突指向的重要客体、移情、强迫性重复和深刻的痛苦体验、重大丧失和冲突的关注上进行识别工作。比如,如果一个来访者来到咨询里,他的冲突总是指向同一类重要客体,或者那个冲突经过探查后会发现与幼年的一个重大创伤或生活中的一个重大丧失有关,那么那个很有可能是他的焦点冲突;抑或当咨询师发现来访者在某方面常有强迫性重复或强烈的移情,那么极有可能那指向的正是他的焦点冲突。

 

如果短程精神分析会谈是一首高促、集中的很有节奏感的乐曲,那么能够很好地奏响这首乐章的奏乐者,需要怎样的能力和特质呢?这对奏乐者的要求,是双方面的,既需要不一样的来访,也需要不一样的咨询师。首先,能够做短程精神分析的来访者是需要有一点自我功能的——有一定的心智化能力;有一定的延迟满足和耐受焦虑的能力;有强烈的咨询动机;在现实生活中至少与一个人是可以建立亲密关系的——即可以在这个人面前任性一些;能够从感情关系上思考,对尝试性的解释反应良好。

 

所以,人格发展水平较低的来访者不适合短程,心智化能力较差的来访也不适合短程。比如,一个在早期受损严重的,建立依恋关系需要许久的人,就不适合短程。试想,咨询师与来访者好不容易建立起安全的信任关系,已经到了短程精神分析会谈的尾声了,如何能开展短程工作呢。

 

其次,咨询师需要具备的,就是能与来访者建立感情上的交往能力,在初始会谈的评估上,可以排除重性抑郁,精神病性及付诸行动的来访者,也能排除边缘型、自恋型、偏执、分裂样型人格障碍来访者。这要求咨询师具备一定成熟的诊断能力,可以区分来访者的心智化和人格发展水平。在诊断上,精神障碍的诊断是可变的,因为症状学也是现象学;但是人格结构的诊断是不可变的、稳定的。无论症状如何变化,一个人内在结构和人格水平是不变的,就像在之前学习中,人格的改变很难,就像去看牙医去矫正牙齿一样,我们能对牙齿进行松动整合,但是我们不可能把牙齿打掉,重新长出新的牙齿。这要求咨询师可以很好地在人格水平层面,对来访者是否适合短程进行判断。

 

而短程精神分析可以采用的技术,也是所有精神分析技术,不做区别。咨询师在工作中只针对单一移情对象进行解释,而且梦也是高功能来访比较适合运用的技术。短程精神分析由于它的疗程设置和节奏性,很需要注意的就是,咨询师在一开始就要约定好结束日期和次数,这样,在结束阶段才可以好好地处理分离,也可以让咨询因疗程的设置更为紧凑。

 

在短程精神分析的来访区别这里,我们也做了澄清的学习,在人格结构诊断上,去尝试区分神经症和边缘水平,在此,我们看到了诊断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学习了边缘人格的识别和回应。边缘人格是极不适合做短程的,甚至,也很不适合新手咨询师与他们一起工作。在学习这里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边缘人格的分裂性。

 

在边缘人格的来访心中,他们的内在客体非常不稳定,没有恒常性。也就是说,常常呈现的是分裂的状态,而非整合。边缘人格的人是较为情绪化的,对自己是没有观察和反思,而内心的感受常常是体验性的。因为现实状况的变化,直接将自己内心客体进行割裂。比如边缘的女孩子谈恋爱,会因为男朋友没有回电话,在她心目中就将很好很照顾自己的男友,瞬间变成一个很坏很糟糕、不爱她的人。这个男友的客体,在她内心是不稳定的,是分裂的,要么极好,要么极坏。这样的人难以承受冲突,对焦虑的耐受性也不好,容易将自己无所不能化,自我功能水平很低。一个冲突,就可以让他们瞬间崩盘、爆发出可怕的、攻击性的力量。这类来访者的内心体验强烈,故而他们呈现出来的情感反应也会很强。

 

我一直想象,如何和这样的人相处呢,怎么面对他们浓烈、炽热化的情感呢?在我的想象中,这会令与他们有链接的人非常震动和消耗。所以,人格水平较高的咨询师、咨询经验较丰富的咨询师,可能面对他们会有更多的应对、处理的态度吧。在这样的咨询中,关怀的、中立、冷静的态度很重要。如果不冷静中立,来访者也很容易将咨询师最好化或者最坏化(虽然因为移情,这状况一定会发生),但冷静和中立,可以让来访在有了这样的移情后,也可以发现关系中其他层面的资源吧。在这样的态度中进行关怀,建立安全、信任、稳定的工作联盟,并小心谨慎地解释防御机制,对他们极端化、破碎化的内心体验和分裂的感情加以整合。

 

最后,我们谈到的是督导,每个咨询师对督导的需求都不同,每个阶段我们对督导的需求也会不同,那与我们咨询的进展、成长有关,也与我们的人格有关。周老师在督导运用的讲解中,告诉了我们需要关注的点,需要区分的督导的态度、提供的督导类型等。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督导者是被督导者的搭档,不过是经验更丰富的搭档,没有判断真理的权利,方法和方案上也不一定完全正确。

 

这句话对寻找和运用督导很重要,一方面,我们是需要对督导有权威性的,这种权威性一方面来源于我们对专业的敬重;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可能出现的两个立场之间找到中立、客观的可能性,像是第三只眼睛在高处冷静的分析和观察。但是,我们也需要在权威的督查指导下,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整合个人特质的专业力量,因此需要将督导的理想化和依赖稍微降下来一点,不要因此湮灭了个人在专业、人格特质上的延展。督导可以以来访者为主、以被督导的咨询师为主、以整个过程为主,但切记——不可以督导者为主。

 

我想,怎么样的节奏,在什么地方更细腻,这些需要纯熟的诊断评估,也需要咨询师在内心有一个大体的框架、方向和全局感。这对短程精神分析尤为重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