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渔歌轻飏心理咨询师养成计划第25课“澄清—确认理解的准确性”

毛做莹 渔歌轻飏心理工作室 2022-10-20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澄清。澄清在倾听的最后部分会用到。通常是咨询师确认对来访者信息理解的准确性。澄清看起来很像是一种求证的行为。咨询师在咨询中也需要对来访者透露的信息进行加工、理解。这些除了有专业理论在作用,也有咨询师内心经验的参与。因此,这种求证、确认性的澄清技术几乎是必需。在模糊不清时,咨询师即可运用澄清技术。我们可以使用这样的语言来开始澄清:你能描述……”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等开放性的、温和的语言,来验证自己的理解。

 

但是,需要厘清的是,澄清技术在咨询中运用的较少,需有限度的使用。因为,有时是因为来访者激活了咨询师的被歪曲误解的感受,所以咨询师急于采用澄清技术。我们在启用澄清时,需要观察的,是此刻想要澄清有没有可能是基于咨询师自己的需要。周老师说到:当进行动力学解释时,可以使用澄清技术。平时我们会读到很多发表的对某个现象的解释文章,就是这样做的。同时,周老师举例说明了澄清的应用——很多来访者会源于Ta未必觉察到的内心需要,去选择咨询师(这点在我们的模拟咨询中就可以看到)。

 

咨询师在首次咨询中,就可以运用澄清技术,去理解来访者选择自己的内心动力是什么。比如:一个来访者在选择咨询师时非常注重Ta的资历、证书、培训经历等,反而不那么看重咨询师整个人的感觉。这也许是源于来访者对权威的需要;也许来源于来访者对理性的认同,故而选择舍弃去感知这个人;也有可能是来访者对投入这段咨访关系有大量的恐惧,所以要这样审查”……但无论如何,都需要我们去确认,这里就可以用到澄清了。咨询师可以说:你选择我的过程是(像)……这会给你带来什么呢?你理想中这样的我可以(带来/做到)……”你需要什么……”。通过这样一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启用澄清技术,是怎样贴近来访者内心的需要和恐惧的。

 

接下来就到了咨询模拟阶段了。这一次的咨询主题,来访者通过生活中应对学习、考试等类似事件,诉说了一些焦虑等感受(因隐私不做过多描述),并报告了一个梦。来访者倾诉较多,信息也很丰富,咨询师很深地投入进去,并一直努力回应Ta。在这个过程可以感受到那种焦虑和咨询的张力,咨询在结束处有些仓促。我们也于讨论中贡献了自己的感受,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同学说,来访者给Ta带来的感觉是在用潜意识应对考试一样,这是很有趣的一个猜测,因为意识层面来访者也在叙述关于考试。而咨询匆忙的结束,会给我们一个感觉:似乎咨询的张力太大,需要快一点结束。

 

周老师说,这一部分是可以工作的,比如咨询师可以回来问来访者:这么快结束,给你带来什么感受呢?这样也可以引发来访者对自己的观察和好奇,同时帮助咨询师陪同来访者,抽身出来看待这个关系。包括来访者报告说来咨询前走楼梯摔了一,这些都有潜意识的内心力量在作用,可以工作。同时,周老师谈到,深入地投身进去,是很好的一种态度,但同时,咨询师也需要把握好投入的尺度,可以抽离出一个观察性的自我,这是咨询中很重要的一个有效因子。

 

在这段咨询中,能感受到焦虑、关系中的张力等,就像是可以看到来访者的移情与反移情。这带来的体验是,咨询中不可忽略自己的感受——关注自己;还需要好奇并关心来访者的感受——关注来访者;同时,也要抽出一个观察性的自我——关注咨访关系。

 

这堂课上,周老师也提到了精神分析的态度——中立、稳定,给我们呈现了这种态度的理解,同时推荐阅读李孟潮老师的文章《精神分析的态度》。找来阅读,摘录一段很有感触的话,在这分享给大家:开始精神分析前,你需要学会真诚地面对所有心理内容,无论这些内容是多么可怕、丑陋,同时,你要悬置所有的道德和价值判断,通过这样的中立态度和均匀悬浮注意,你可以达到对所有心理内容的真诚地接纳。(有关精分的态度,更丰富内容可阅读原文)

 

如周老师所言,精分的态度尤其重要——很多人学习了大量的理论,却没有给自己滋养出这样的态度,就像是一个成长的人,四肢发达,连接的身体却是缺失的。这样形成的理论训练,是失效的、难以运用的,就好像手脚很发达,却没有习得操控它们的力量。咨询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一种状况就是,来访者会以社交性的逼问、聊天来蚕食咨询师精神分析的稳定、中立之态度。我们一方面需要强化自己的这个态度,一方面需要拥有节制和耐受的力量。

 

以上是这堂课的额外收获,转回澄清技术的主题,什么时候使用澄清合适呢,模糊不清时即可启用,尤其是首次咨询求证来访者来咨询的动机、选择咨询师的过程和动力。但是,我们需要审视的是,这个澄清,是源于来访者激活了咨询师的防御,还是源于咨询师给予的适应性、发展性的反馈。咨询应以来访者为中心——这是我们运用澄清时需要持有的态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