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渔歌轻飏心理咨询师养成计划第29课“自由联想—潜意识的自留地”

毛做莹 渔歌轻飏心理工作室 2022-10-20


 

精神分析就是一场自由联想。或者说,精神分析咨询工作是在自由联想的空间中运行着这是我们在这堂课得到的第一句话,闻之觉得震撼。这在某种程度上,定义了精神分析取向咨询的基调是什么。

 

自由联想,指的是在咨询里呈现一个刺激后,邀请来访者快速说出Ta脑海里浮现的词、景象、事实等一切心理现象。这个过程,是一个突破理智化的过程,快速浮现的那些画面、词语,看似毫不相干,事实上却正是潜意识部分的内容。比如谈到白雪皑皑这个词,我们心中第一时间浮现的是什么呢?大家的自由联想各不相同,有的想到了家乡、想到了空旷、想到了寒冷、想到了厚重的衣物,还有同学想到了同样是白茫茫一片的医院、、、、、、

 

每个人面对同一事物的自由联想大多都是不同的。因为我们的潜意识内容,各有各的丰富;而相同的特征就是,第一浮现的那个起心动念,恰是有许多情感投注的部分,里面也都包含了我们内心的需要与恐惧、爱念或拒斥等。

 

感觉,这是一个在某种程度上,卸掉部分防御、束缚的过程。比如我们卸掉了一部分的理智化、否认,或是充满逻辑的、认知层面的思考,因为是第一时间的呈露,故而没有什么加工,也不曾过多遮掩,穿上这样那样的外衣。这是非常奇妙的一段旅程,通过自由联想,与自己的内心靠拢、贴近。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由联想的能力,那很天然。在听课程过程中就回想,我小时候是最喜欢自由联想的,有时是白日梦,有时是睡前的幻想。看到窗外的鸟、花、田野,都会有许多联想;对于自己长大后会成为怎样的人,也会有许多幻想。

 

成年后,其实也并没有被这些能力遗弃,只是在逐渐成为社会人的过程,随着每个人的防御机制越来越厚重牢固、超我部分越来越强大、以及对于现实在意识层面好似越来越直面,似乎就把潜意识里会萌发的幻想渐渐搁置了。

 

精神分析取向咨询中,咨询师在这里的作用,其实就包括和来访者一起把这部分捡起来,或者说,陪伴来访者回到那个可以自由联想的自留地。

 

咨询师可以通过发问的方式引导来访者自由联想,比如这样询问:想起……,你会联想到什么?每当你想起……时,你脑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呢?如果你不思考,你会想到什么呢?这样的过程,引发了来访者对自己的好奇。而这个好奇引起的自由联想过程,会让许多属于潜意识的内容更为清晰,将压抑的情感表达出来,达到重构来访者精神现实的过程。

 

而阻断自由联想的,往往是超我的部分。我们对于那个被禁锢的自由联想的表达是心存恐惧的——不知道某部分是不是被允许表达的,或者不知道表达了之后会发生什么。于是,开始对那些想要表达的压抑情感进行加工,或者视而不见,又或者连觉察都不曾发生。但是,潜意识更像是泉眼,尽管诸多压抑、禁锢,仍不断涌动,寻求发芽、显露的机会。

 

所以,多么理智化,都有涌动的时机。比如,来访者在某阶段看似毫无逻辑地乱说——那即是因为某个刺激,内心被扰动,潜意识的湖泊起伏波动;比如来访者叙述都特别连贯,突然之间中断了,内心很可能因为某个浮现的念头而被干扰表达。在这样的时刻,我们可以用开放式的提问,邀请他们表达,开展自由联想。看看那个时刻,在来访者内心发生着什么呢?

 

自由联想,更多是无意义的。有意义的分析并非自由联想,而是来访者启用自己的认知、思维去进行的一场浩浩荡荡的加工而已。生活中这些加工非常常见,而精神分析取向的咨询,是更多地停留在自由联想那块特殊的自留地,进行着关联潜意识的工作。

 

潜水——不怕沉溺、不怕更靠近、不怕深入到未知深度,尽量地沉下去,在更深处发生关系。

 

模拟咨询的咨询师和来访者,是两个气质看上去很强强联合的同学。周老师在咨询后就表达,感觉来访者的那位同学,除了选择这位同学做咨询师,似乎在现场的同学中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深以为然。咨询开始,咨询师和来访者就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沉默。后来,来访者打破了沉默,并在一开始的表达中,说了三个看似很无关的事情。这三件事被来访者放在一起表达,相信在她的内心世界是有一种关联的。

 

接着来访者就表达了自己心理上的一些听上去很奇妙的变化过程。来访者在课程中总是很喜欢表达,而在前不久的一个工作坊上,去开始不表达了,并享受这样的平静过程。来访者将这个变化叙述出来,也表达了其中的一些不解与疑虑。咨询师一直很地坐在那里,并且也较为节制,在咨询过程中,感觉来访者似乎逐渐找到了一些内心的关联,并且很详细地将那些内心体验表达了出来。生动、形象。兵荒马乱、烽火狼烟、战场……等,似乎都在诉说着一种焦虑与凄凉又对抗的感受。这样的一个过程,相信是释放了一些压抑的情感的。

 

之后,我们在讨论中发现,来访者需要静默,咨询中就有大量的静默,似乎咨询师对此是有深入的感受的,也就自然而然地为来访者提供了静默。这个静默,对于来访者,一定是很有意义的。我们也可以对来访者的感受做更多的发问,比如:不用追求答案后,感觉那些答案不那么重要了……还有其他的感受吗?相信这也是自由联想的一个变通应用的方式,这样完整的检索、联想过程,帮助来访者搭建一个更为完整的精神现实世界。

 

包括讨论中也有同学说到Ta很大的一个感受:来访者似乎真的在向咨询师呈现Ta内心散落的珠子。从那些生动的词语、间断或连续的描述中就可以看出,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在这些珠子中找到属于Ta的独特关联。

 

周老师说,我们要忌讳自己只发展理论的胚胎,却没有让这个“胚胎”在感受的子宫内着床。

 

由此我相信,我们曾听说过的精神分析的头脑,大概就是要培养我们那种可以放空自己,敏锐、细腻的感受力。这种感受力的发展,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打开自己的开关,带着自己的好奇和敏感,在每一个当下,持续、安全、稳定地沉下来,细腻、缓慢地去感受。

 

 “精神分析就是一场自由联想,这句话给我带来的自由联想就是,我们似乎可以允许自己待在那一汪感受的海水里。允许自己随着海潮浮浮沉沉,直到全身心放松,彻底地沉下去、浸泡在里面,感受自己,也感受别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