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件事我假期做不了,但你应该可以做

2017-01-30 曹将 曹将

邹君是本科时候的一个朋友。他有个习惯,那就是每当从别人那拷贝来的文件,都会在文件名后加一个来源,比如「XXX分析报告_曹将」。


额…成人动作片也如此。

 

我们曾打趣地说:公安机关只用拿到你的移动硬盘,就能破获宿舍淫秽色情传播网络。

 

虽然是个笑话,但他这个习惯刚好可以引出今天的主题:

 

如何为文档添加标签。

 

这件工作我假期做不了,因为家里没网,发这篇文章用的也是手机流量。但真的建议屏幕前面的你,利用假期做一下,虽然有点繁琐有点辛苦,但会让接下来的很多工作和生活更加井井有条。

 

好了,下面是正文。

 


(一)为什么我们需要标签?

 

在刚接触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也有这样的疑问。毕竟一直以来,我们都是遵循「文件夹」这一逻辑来对文档进行归类。比如:

 

1.工作事务。

2.读书笔记。

3.论文阅读。

……

 

但随着文档增多,我们慢慢发现,原来的单一线索不够用了。比如同是一篇文档,它既可以归入「时间」文件夹,又可以划入「地点」文件夹,甚至可以加入「主题」文件夹。每一个都理直气壮,却让人不知所措。

 

那么,是不是可以有一个方法,让它同时被这些关键词搜索到?

 

邹君的案例给了我一个启发,那就是在文件背后加上对应的「来源」,这样虽然某大片(大人看的片)被归入某个「艺术家」文档,但我仍然可以通过搜索工具,输入「曹将」,找到对应的文件。


一句话总结:标签赋予了文档搜索的另一种途径,甚至可以说,一个标签就是一个文档。

 

↑ 微信的「标签」其实就类似「文件夹」



(二)给文档添加标签

 

电脑文件的标签设置对应的就是「文件命名方式」。具体来说就是:

 

标题+标签。

 


个人常用的标签包括以下六类:


↑ 常用标签

 

1.主题。比如「配色」「阅读」。

2.时间。比如「3月」「2017年」。

3.作者(或相关人员)。比如「曹将」「阿文」。

4.部门。比如「市场部」「工程部」。


下面两类单独来说。


5.时刻。

 

很多时候,一个项目都会经历多轮修改。在命名上,很多人的解决方案是「V1」「V2」——一直到「再也不改版」。

 

这种命名方式很容易出现混淆情况,特别是多人修改的时候。比如他会把你的「V2」发回,然后其实是「V3」,但你还是在「V2」里修改。

 

所以我现在更喜欢用「时刻」来备注,比如:

 

某报告 #0105 #15点30

某报告 #0105 #17点20

 

这样可以马上锁定最近一版。

 

有人会说,我可以按照「修改日期」排序得到。但问题是,这个修改日期会因为我们不小心打开并保存而改变(我就多次遇到)。

 

6.定稿。

 

还是刚刚那个问题,一般来说,一个文档会经历很多过程稿。为了将终稿区分开来,我会在标题上强调它的定稿属性,具体到命名就是:

 

【定稿】某报告。

 

而过程稿我一般会全部保存。为什么?因为过程中的某些语句或论据,说不定将来会用到,它们不是没有价值,而是没有在这个时候体现出价值。


↑ 明确「定稿」

 


(三)一个搜索文档的有力工具:Everything

 

这是 Windows 平台上最给力的小软件,没有之一!

 

一句话来形容:它能够在「1秒钟」内搜索到整个电脑上的文件,只要你记得某个关键词。


↑ Everything

 

它支持大多数搜索语法,不过个人最经常使用到以下两类:

 

空格:同时包含。

 

例如,曹将+空格+PPT,搜索同时包含「曹将」和「PPT」的文档。

 

|(竖线):或者。

 

例如,曹将+| +PPT,搜索有「曹将」或者有「PPT」的文档。

 

当然,如果你懂正则表达式,那更好,不过这太高阶了,一般情况下也用不上。如果感兴趣,可以在「帮助」里找到相关的介绍。

 

 

(四)给印象笔记文档添加标签

 

这里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吧。

 

为了整理 2016 年的公众号文章,我分 3 天用了 5 个小时。表面上性价比很低,但结果却出人意料地好。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传送门。


↑ 传送门

 

我登录了一个网站,叫「传送门」(http://chuansong.me/),有了它,我可以在电脑端按时间顺序查看公众号的文章。

 

第二,剪藏。

 

↑ 印象笔记的「剪藏」插件


在打开每篇文章之后,我会点击「剪藏」(印象笔记在火狐浏览器上的插件),在出现对话框里为文档添加标签。

 

第三,标签的设定。

 

在更早时候,我已经建立好了对应文档「2016文章」。我会选择这个文档,并添加相关标签,如下图:

 

↑ 相关标签

 

为什么会在标签前加一个「!」?

 

这样做的好处是,将来搜索的时候,我只用输入「!」,印象笔记便可以自动出现一系列以它开头的标签——实现快速定位。


↑ 快速定位对应该类别的标签

 

第四,多个标签。

 

同一篇文章可能拥有不同的标签,比如《这两年收获的三句话》同时属于「!演讲」和「!APP」,那就都添加上。

 

第五,创建目录。

 

打开印象笔记,全选「2016文章」文件夹内的所有文章,点击「创建目录」,于是 2016 年文章的整理结束。


↑ 创建目录

 

推荐大家利用剩下几天假期,参考此方法,对笔记软件内的文档进行归类:一方面重新回顾当时觉得不错的文章,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将来的二次搜索。

 

 

(五)手写笔记的标签化管理

 

是的,手写笔记也可以有标签,只是它的呈现方式更类似于「关键词」。作用也是:让将来更好地检索到对应的内容。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参见手写笔记的标准模块:



 

  1. 标题:也就是笔记的主题,例如「运营报告思路」。

  2. 标签:也就是一些关键词,比如时间、地点、本页的核心内容。

  3. 复述:将书本、讲座或者其他内容按原方式一一呈现。

  4. 提炼:对「复述」内容进行简易加工,一般来说就是绘制逻辑图。

  5. 思考:也就是自己的想法,哪些是核心要点,哪个要点可以有怎样的延伸等。

  6. 留白:将来可以在这里进行相关的补充。

 

↑ 一个案例


当笔记做好后,可以通过「扫描宝」或者「Scanner Pro」这样的扫描软件进行电子化备份。毕竟纸质笔记散落各处,容易丢失——而电子笔记则可以永久保存。


↑ 在「Scanner Pro」里扫描保存的笔记本

 

 

(五)总结

 

找不到的资料等于垃圾。

 

无论是笔记,还是文件,制作或完成的当下是为了梳理思路,但更多的是为了将来进行搜索,「标签」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维度的途径。


↑ 标签提供了更多维度的搜索可能



1. 针对电脑文件。我们可以通过「标题+标签」的方式取名,参考的标签有:主题、时间、作者、部门、时刻和定稿。为了更快地搜索到文件,推荐下载安装「Everything」

2.针对印象笔记或者其他笔记软件内的文章。可以通过「符号+主题」的方式进行标签管理,例如「!App」「!知识管理」,对某个文件夹内的文章进行二次梳理。

3.针对手写笔记。留出「关键词」分区,注明核心要点。

 

最后再强调一点:建议只对重要的文件或笔记进行标签化处理,毕竟时间真的有限啊!

 

新年第一篇,希望你能感受到足够的诚意!




晚安好梦,新年快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