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没有那么大的悟性,所以终究写不好一首诗歌

曹将 曹将 2021-01-22


我有个很敬佩的师兄,他写得一手好诗。比如下面这段:

比天空更让人着迷的是幻想
比姑娘更让人着迷的是爱情
比人更让人着迷的是灵魂
比树更让人着迷的是叶子

——摘自《27》(杨博)

但因为渠道和性格,终究只能隐没在人人网这个日薄西山的平台。

而他也成了我每次登陆的理由。

可惜的是,已很久未更新。


我曾经想学他那样遣词造句,但终成泡影。

毕竟诗歌这种文体,与性格相关,与阅读量相关,也与人生体验相关。

而每个无关,都成了这条路上的阻碍。

还好文风这种东西,就像菜式,如果不能成为高端大气的国宴,那做个有特色的街边小吃也无妨。


记得大一时第一次被校报老师夸赞,不是因为自己对采访对象有多少透彻挖掘,而仅仅是记录下他举手投足的细节。

老师说,这一点是很多人忽略的,他们都去看大方向,去抓大举动,但你不一样。

当时头脑不太好用,第一反应是,老师你这是拐着弯说我格局小啊。

但最终那次访谈上了报,我也就开心地拿着30多元的稿费,请River去东门吃饭了。


昨天带朋友去住处附近的日料店,等餐的时候顺理成章地聊起广州有哪些好吃的。

自己突然被这个话题点燃,一股脑说了10多家,比如江南西的臭臭锅,体育西路的牛肉丸,江泰路的肉夹馍,东晓南的串串香……

K女士惊讶的说,她都来这里5年了,竟然不知道这些。

我说,哈哈,这恰好说明了吃货与非吃货的区别。

Y先生说,不是这样的,是因为这个人什么都记。


是的,什么都记。

可能是一次谈话,可能是一场恋爱,也可能是一次路过,别人的有意无意,都能成为自己笔下的带动故事的情绪。

所以,当每次打开电脑想写点什么的时候,大脑中总是充斥着各种片段。

这些片段的主人公都是身边人,他们或多或少也关注了我的微博或微信,所以只能用ABCD来代替。


在一段段码字过程中,也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安静地陈述别人的经过,适当时候跳进去,又不动声色的走出来。

从他们的过往中去找到自己的不足,一点点温度,或者仅仅是感同身受。


无论是那个不讨厌的富二代姑娘,还是那个辞职去上海的男孩,亦或者那个声音很好听的老师,以及那个叫做李浩文的朋友。

在每次记录之后,自己都感觉万分庆幸:即使某天相忘于江湖,但至少还有文字,成为交往过的证据。

也无悔于这段时光。


点击阅读原文,是这一年遇到的人,见到的事。

感谢你们路过我的生命。


晚安好梦,勿忘点广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