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拼多多的乌托邦

黄渊普 亿欧网 2019-04-03

拼多多融合Costco+迪士尼,由分布式智能代理网络驱动的乌托邦理想,可以期待,但离实现还有非常远的距离。


文/黄渊普



拼多多的未来:乌托邦式的描述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毗邻美丽的曼多塔湖(Lake Mendota),在大学西校区,有一条名叫“Walnut Street”的街道,该街道十分普通,和校区里的其它街道没有两样:从南至北有一些房屋、公寓、加油站、便利店、和实验室。


2002年-2004年,杭州出生、在浙江大学获得了学士学位的黄峥在该校攻读硕士学位,专业是全美排名前列的计算机科学。2018年6月29日,黄峥创建的拼多多提交了赴美上市招股书,公司的正式名称为“Walnut Street Group”,名字普通得看不出任何野心。


在“Walnut Street Group”招股书致股东信中,黄峥谈到“(拼多多)它不应该是彰显个人能力的工具,也不应该有过多的个人色彩”。在展望拼多多的未来时,黄峥提到“(拼多多)它将是一个由分布式智能代理网络(而非时下流行的集中式超级大脑型AI系统)驱动的“Costco”和“迪士尼”(即集高性价比产品和娱乐为一体)的结合体”。


这样云里雾里的描述,外界很少有人看得懂,网上一片冷嘲热讽,认为拼多多说了一个浮夸、不切实际的的故事;甚至,连黄峥也承认这是“乌托邦式的描述”。


关于乌托邦,其中一个解释是:理想化、美好的未来。要实现乌托邦的理想,其中一个举措是减少人的私欲,用好的制度或系统而不是靠人治去实现。有一个传言,1994年贝佐斯在筹备创建亚马逊时,他曾产生了一个乌托邦似的想法:他认为最理想的购物网站不应该是让用户花时间找产品,而应该是让用户在网站上只看到一个或几个商品,而这(几)个商品正好就是用户心里正想要的。碍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贝佐斯的想法没能立马实现;不过,亚马逊后来确实保持了简洁风格,也在个性化推荐/系统推荐上做出了让同行难以企及的成绩。


如今,亚马逊市值高达8800亿美元,是仅次于苹果的第二大科技公司。亚马逊成功的原因可以找出很多,最重要的两点可能是:一是用户至上,二是在技术上持续大幅投入以确保达成用户至上和提升效率。有意思的是,亚马逊这家以用户至上为信仰的公司,贝佐斯对技术极为推崇,但对自己的职员相当苛刻,时常被称为“暴君”。


据拼多多的招股书,截至2018年3月31日,拼多多有超过700名工程师,占员工的比例为50%左右;其中有超过100名从事算法和程序化设计。工程师占比如此之高,加上拼多多的创始人黄峥和联合创始人陈磊都是技术背景出身,尽管外界有人评价拼多多的产品粗糙和low,这家公司确实有技术驱动的基因,在基于技术而不是人治构建未来。


在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公司,用户即客户;商家是平台的合作伙伴,一起去服务客户。当年,阿里就“谁是客户”这个问题讨论了好几年,最终得出结论“用户即客户”。很显然拼多多也认为用户即客户,而把商家列为合作伙伴而不是客户;基于用户(客户)的利益,以前和商家时常有冲突,接下来很长时间冲突还会持续。


有意思的是,和亚马逊一样,技术驱动的公司,往往缺少人文关怀;不少拼多多的员工觉得自己的存在感太小、是被过度使用的螺丝钉,没有发挥足够价值和获得足够尊重。


在互联网时代,不少人有一个乌托邦理想:去中心化。在热门美剧《硅谷》里,剧中主角Richard(理查德)和他的朋友创立了Pied Piper,和巨头科技公司“Hooli”一路对抗,一次又一次失败。


Richard(理查德)是个典型的技术男,他认为互联网是基于乌托邦的设想而生的,但却成为了高度集中、被类似“Hooli”这样的巨头控制了的工具;Richard(理查德)十分憎恨“Hooli”,他想去创立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互联网:A new Internet。在第五季,Pied Piper终于部分实现了去中心化的理想,前途看起来一片光明。


显然,在“Richard(理查德)”们的眼中,现实中硅谷的巨头苹果、亚马逊、谷歌、Facebook,中国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无一例外都是中心化的平台,它们变得越来越没有理想。但是,也很显然的是,世界依然还是这些中心化平台的天下。



拼多多非腾讯系

不应是巨头的帝国式思维


拿了腾讯的钱,腾讯也已经成为占股18.5%的第二大股东,外界都认为拼多多属于腾讯系,但黄峥显然不这么认为;至于外界把拼多多和阿里、京东对比,黄峥也大概率不喜欢。


黄峥一直强调,现有的巨头是帝国式思维:“阿里京东滴滴美团,他们是帝国式竞争,有明确地盘的界限,但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的思路不该是这样”(来源《财经》杂志)。黄峥不加掩饰地推崇今日头条(字节跳动),后者被称为技术驱动的个性化信息推荐服务平台:“你可以想象把今日头条下的信息流换成商品流就是拼多多”(来源《财经》杂志)。


资本圈传言,今日头条正在筹备赴港上市,估值450亿美元。知名媒体人程苓峰老师把美团点评的王兴和今日头条(字节跳动)的张一鸣称为“两头掀桌子的新生代”并大加赞扬。黄峥推崇今日头条,但对美团点评却相当不感冒。黄峥可能认为非帝国思维和竞争更为重要,尽管拼多多也被认为是在掀巨头的桌子、并且在成为下一个巨头的路上。



黄峥想要段氏洒脱

需技术、制度、团队三头并进


黄峥对外说他有两个榜样,一个是李光耀,另外一个是本杰明•富兰克林。李光耀把新加坡这个贫穷国家发展成一个现代国家;而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一位在不同领域都做出了巨大成绩的人,先是一位很强的商人,后来退出商业领域,成为一位出色的科学家和政治家。


有些矛盾的是,尽管新加坡现在很成功,但李光耀构建的威权主义更适合“小国寡民”,运用到大国,很可能就成为了高度集权;本杰明•富兰克林40岁后退出商业,成为科学家和政治家,是个人选择还是时势造英雄不得而知。


可以确定的是,拼多多走上资本道路后,注定无法小而美;而黄峥期待的不彰显个人色彩、追求个人自由,大概率很难实现。李光耀掌管新加坡的权力数十年,并不是不想放弃权力,大概率是不能;等儿子李显龙接班,李光耀也被一些人批评为假民主、真专制。本杰明•富兰克林“功成不必在我”的洒脱,长在完全不同的土壤上。培育和改变土壤,比选什么树种和修剪树枝,更难。


黄峥有一位师傅叫段永平,后者最为人乐道的是其创建了步步高、花大价钱拍下巴菲特午餐、及炒股赚了很多钱。对于另外一些人(包括本人),认为段永平更厉害的地方在于:建立好的制度;敢于舍弃利益;追寻内心。


无论是步步高,还是后来步步高孵化的OPPO和vivo,固然是因为有精兵强将,更重要的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包括激励机制、人才机制、竞争机制等;好的制度能使坏人变好人,以至于段永平长期在美国“逍遥”,公司却运转得非常好。


基业长青,重要的一环是通过制度建设去超越创始人的瓶颈。黄峥说“老段(段永平)对我影响非常大”,自称“四徒弟”的黄峥,其创立的拼多多,打法和规划上和步步高集团有一些相似之处;要想实现段永平般的洒脱,黄峥除了技术驱动外,还需要有好的制度和培养出合适的团队。



拼多多的乌托邦理想:Costco+迪士尼


移动互联网远未爆发前的2006年,一家叫“买卖宝”公司就开始通过手机(功能机)网站向四五六线城市、农村地区及城乡结合部售卖产品。最开始产品以山寨的电子产品、服饰鞋类为主,竟然卖得不错。


困难之处在于,一是当时物流基础设施不好,只能通过EMS发货,EMS的服务水平经常被人诟病;二是支付不方便,只能货到付款,增加了不少成本。买卖宝在2014年获得了腾讯投资,成为腾讯系,但后续发展不算理想。


针对三线城市以下的市场,很多玩家前仆后继;这几年,很多方面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物流已经铺到镇上,移动支付已经普及,社交网络也渗透到了农村农民,显然三线以下市场比之前更好开拓了。


不变的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是绝大多数玩家的战略,它们的真正目的是“城市”,“农村”常常是被利用的一方。这么多年下来,“农村”依然落后,假冒伪劣横行。


相比销售额排名世界第一的沃尔玛,Costco常常更被互联网人推崇,小米创始人雷军说Costco教会他如何将高质量的产品卖得便宜。拼多多的黄峥说,拼多多的终极定位就是针对不同的人群做不同的Costco:把海量流量集中到有限商品里,有了规模之后再反向定制,从而极大降低成本。阿里没有做好的C2B、C2F,小米和拼多多离得更近。


另外一家被黄峥推崇的公司迪士尼,称得上是最成功的O2O公司,线上流量和线下流量相互促进,把虚拟和现实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在2018年热门电影《头号玩家》里,现实中的世界不如人意,虚拟的世界“绿洲”丰富多彩;虽然虚实相生,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本身也是冲突和矛盾的。迪士尼所呈现的乌托邦世界,只能让人暂时回归纯真;《头号玩家》里的“绿洲”,也只能让人获得短暂的快感。


拼多多融合Costco+迪士尼,由分布式智能代理网络驱动的乌托邦理想,可以期待,但离实现还有非常远的距离。这个过程中,拼多多和他的创始人黄峥,会遭遇足够多且强的反乌托邦力量。


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


热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