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上市、集体暴跌,2018年新上市的教育企业怎么了?
教育作为民生之本,在资本寒冬中,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吸金”能力,教育企业也在狂飙突进。
文/丁述银 亿欧专栏作者
12月6日,新东方烹饪学校的经营方中国东方教育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有人戏称培养“厨师”的学校要上市了,那么传统的教育赛道又如何呢?
其实今年,教育公司冲击美股和港股已经成了行业热门话题,去年10月,瑞思学科英语成功在美股上市,一年多以来,已有多家教育企业申请和完成上市。
很多业内人士感叹,继2010年环球雅思、学而思教育、学大教育等企业登陆美股之后,2018年教育行业出现了“第二波上市潮”。
据亿欧统计,截至目前,美港两地上市的中国教育企业已达12家。为何教育行业突然出现上市热潮?选择美股和港股上市的教育公司有什么特点?未来还将有哪些教育企业将踏上上市之路?
(点击可查看高清大图)
从表格可以看到,2018年在港股上市的教育企业有7家,美股有5家;港股上市公司多为民办学历教育,美股则多是培训机构,且具有一定的互联网基因。从股票发行价来看,港股一般定价较低,集中在1-3港币之间,美股则较高,多在11美元左右。
从地区分布来看,选择在港股上市的民办学历教育企业集中在四川、河南、河北等人口大省,而选择美股上市的企业则分布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其背后的原因不难解释,四川、河南等人口大省对于民办学历教育的需求很大,而其教育水平又较弱,民办教育容易获得很好的发展,学生数量的扩张会带来企业的营收增长;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互联网创业环境及消费水平决定了校外培训机构可以得到快速发展。
上市:民办教育偏爱港股,互联网公司倾向美股
有行业人士曾指出,今年教育行业出现上市潮是“水到渠成”的自然演化结果,从2014年开始,教育企业经历了长时间的整合与发展,在资源整合度和发展规范化以及模式上都走到了上市的节点,一切显得顺理成章。
华夏桃李资本合伙人郭西凡认为:“教育行业的资本化已经越来越成熟,上市公司就越来越多了,这是正常现象。而且之前上市的公司提供了范本,让大家明确,上市需要什么要求、规模,上市后是什么预期。”
然而,企业走到上市节点的同时,外部政策和资本环境的推动也显得至关重要,“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促成了这次上市潮。
政策方面,2017年9月《民促法》的第二次修正和落实之后,民办教育集团营利性身份得到法律上的确认,意味着民办教育机构以企业化运营的路径变得更加清晰。此外,港交所推行了“同股不同权”、"新三板+H股"等改革政策,去年就有睿见教育、宇华教育等5家民办教育集团登陆港股。
美股方面,某一线基金投资人老甲告诉亿欧:“今年美国IPO是一个大年,这是美国资本市场的周期决定的,公司当然都愿意在资本市场最好的时候尝试上市。”
从2003年三大门户网站在美股上市开始,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大多愿意追随前者,选择美股;而对于教育行业来说,校外培训机构中的两大巨头,好未来和新东方均选择在美股上市,且市值曾一度超过千亿。所以,大多数具有一定互联网基因的培训机构愿意选择美股。
可见,“港股和美股市场是有差别的,历史上很多传统企业会在港股上市,民办教育集团本身不具备互联网属性,在美股上市不会有人买单的,港股比美股更容易包容传统公司,这是两地资本市场属性决定的。”老甲说。
暴跌:大环境、政策与商业模式共同导致
当然,上市只是一种融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并不能过分说明什么。
从2018年上市的教育企业来看,其表现并不理想,无论是港股还是美股,均出现股价和市值下跌的情况。
港股上市企业无一例外出现市值下跌,其中,天立教育下跌最为严重,市值从54.2亿元跌至24.6亿元,下跌幅度超过50%;中国春来下跌较小,但也跌掉了近3亿元。纵观港股市场,2018年新上市的教育企业一年跌掉近百亿元。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美股,除了2014年退市今年又重新上市的安博教育外,其余四家美股上市教育公司也都出现市值大幅下跌的情况。其中,朴新教育和尚德机构下跌最为严重。
对于这一现象,多位投资人表示:“原因很多,但肯定有一个原因是中国现在一级市场中,给出的估值报价是相对高一些的,进入二级市场就开始下跌,说明之前是有一些泡沫和水分的。”
综合分析来看,今年上市的教育企业市值下跌,原因大概有三点:
首先,当前市场大环境不好。在中美贸易战和资本寒冬的影响下,整个大盘的情况都不太好,出现市值下跌属于正常情况。作为双龙头的好未来和新东方,也曾同样出现市值下跌的情况。
其次,国家对于教育行业的监管趋严,各类政策的出台让资本市场对于教育上市企业的态度趋于理性。都说教育是一个具有抗周期性的行业,但是教育也是一个受政策影响极为明显的行业。
8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加大了对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力度;11月,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应急管理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首次对在线教育也作出了相应规定,教育培训线上和线下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规范。
这些政策无一不影响着教育企业的股价。虽然教育企业选择在美股和港股上市,但是业务是否符合中国法律要求同样是境外投资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第三,二级市场对于成熟的商业模式比较看重,今年上市的教育企业中,以尚德机构和流利说为代表的在线教育企业尚处于亏损状态,上市之后其业务表现如何将直接影响其股价变化。
上个月,尚德机构与流利说分别公布了2018Q3财报。财报显示,尚德机构最新一季净收入5.17亿元,同比增长95.8%,净亏损达2.263亿元,同比下降12.7%;流利说净收入为1.8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5%,净亏损为1.4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为120%。
在线教育高营收高亏损的状态让资本市场对其发展模式存在怀疑,“很多在线教育企业不像大的互联网公司,商业模式已经完全被证明了”,“规模不经济”现象仍然存在,这或许是直接导致股价和市值下跌的原因。
未来:三类教育公司将踏上上市之旅
虽然上市后的表现不佳,但是上市依然是众多教育企业“梦寐以求”的事情。教育作为民生之本,在资本寒冬中,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吸金”能力,教育企业也在狂飙突进。
郭西凡告诉亿欧:“境外上市的通路已经变得非常畅通了,成熟的公司到了一定的阶段,出于品牌、再融资等目的,可能就会选择上市。未来,上市更多的是一个常态化的状态。”目前,沪江教育、新东方在线和卓越教育均已通过港交所的上市聆讯,或许今年还会再多几家在港股上市的教育企业。
那么未来,还有什么样的教育企业可能完成上市呢?亿欧分析认为,大概有三类:
1、在线教育公司
从2012年资本进入在线教育作为风口期来看,到现在已有6年,早期的在线教育企业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发展模式都达到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开始实现规模化发展。
2016年,51Talk在美股上市,其发展历程基本可以看作在线教育企业上市的缩影:2011年成立时便拿到2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进行模式验证;2013年,在确定了模式可行性后,便开启了规模化扩张的历程。从2014开始,51Talk连续三年的营收分别为5220万元、1.55亿元、4.183亿元。
虽然很多在线教育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但是今年以来,尚德机构、流利说的成功上市,再次证明了资本市场对在线教育未来的看好。“美股是允许公司在亏损状态上市的,它寄希望于说未来有成长性。盈利和亏损,并不是影响企业上市的决定性条件。”
接下来,随着沪江教育、新东方在线的成功上市,将有更多的在线教育公司踏上上市之路。
2、区域性巨头培训机构
教育的分散属性很强,尤其是地域性,全国性的教育企业几乎不存在,即使是新东方和好未来在三四线城市的发展依然不够理想。很多区域性的线下培训机构已经发展成为了地区性巨头,拥有了成功上市的可能。
2017年11月9日,江西的四季教育在纽交所敲响上市钟,成为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区域性培训机构。招股书显示,四季教育2017(截至2017年2月29日)财年营收2.03亿元,2016财年营收9380万元。
今年3月,上海的区域性培训机构精锐教育也完成了上市之路。7月31日,精锐教育公布了2018年财年Q3季度财务业绩,其中,营收1.28亿美元,同比增长37.6%;归属于精锐教育的净利润为910万美元,同比下降了52.1%。为了实现“有盈利的增长”,上市后的精锐教育选择并购和规模化扩张,10月,精锐教育收购北京巨人教育,开始进军华北市场。
可以预见,在广东的区域性培训机构卓越教育完成上市之后,还将有一些区域性巨头申请上市。
3、民办教育集团
目前来看,在港股方面,民办教育集团已经形成了集群效应。
一大批去年和今年在港股上市的民办教育集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启迪金控的投资总监蒋易皇在接受采访时曾指出,赴港上市的热潮还会再持续两到三年,其实地方性的寡头公司挺多的,他们看到大家的资本化道路原来可以这么走,所以在未来两年左右,还是会源源不断有地方性的教育集团要交上市申请表,据了解,广东、四川、山西、湖北、福建等地都有一些大的教育集团是有兴趣递交申请表的。
所以,明年还将有更多的民办教育集团递交上市申请。
结语
无论是在线教育公司、区域性巨头培训机构,还是民办教育集团,上市并不意味着成功。教育是一个“慢行业”,最终考验的还是教学的质量,品质和口碑才是竞争的关键,脱离了教育本质有可能走向“万劫不复”。
今年,资本市场对于教育行业的态度已可见一斑,上市融资之后,努力提供更好的教育产品,对家长和学生负责,对投资者负责,这可能是教育企业最应该考虑的问题,也是其健康发展的唯一途径。
(注: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老甲为化名)
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