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零售商已经不愿意卖口罩了

林燃 亿欧网 2020-09-12

当下只有利用合理的价格杠杆机制,动员全球供应链生产和供应口罩,才能接住中国口罩巨大的需求量。

全文4559字,阅读约需9分钟


文丨林燃

编辑丨杨旭然


谁能预料,今年最紧俏的年货居然是口罩。


在武汉只有十几例确诊病例时,微信群里还传着“我劝爸妈戴口罩,爸妈劝我穿秋裤,谁也battle不过谁”的段子。如今,戴口罩出门成了共识。不是我们改变了爸妈的观念,而是不戴口罩有生命危险。


从“宁波一男子出门买菜不戴口罩15秒被传染”、“天津某百货大楼互不接触的5人相互感染”,再到“病毒可气溶胶传播”,最终几乎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戴口罩。


疫情快速蔓延,多项政策助推,公共场合口罩佩戴率越来越高。一时间,全国人民涌进了药店、电商平台,于是口罩脱销。电商、线下药店被疯狂抢购。


N95级别口罩,几乎没有人会用一次就扔掉。小心翼翼摘下口罩,避免触碰到罩面,把口罩挂在通风处,成为很多人外出回家后的神圣动作。


毕竟买到太难,价格太贵,一罩难求。


(各大药店前排队买口罩,图源网络)



货源难题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国和出口国,全球75亿人依赖消耗的口罩约一半在这里生产。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郝福庆介绍,截至2月3日,全国22个重点省份口罩产量已经达到1480万只(中国口罩最大产能为每天2000多万只),最紧缺的N95口罩日产量11.6万只,仅占比0.8%。


而《2016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1117.3万,加上管理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预计医护人员每天在岗1200万人。如果普通医护人员每天使用2个口罩,我们如今的产能都已经无法满足普通医护。同时有分析认为,去医院看病的病人、亲属、普通居家人员、上班族的需求量,中国口罩日需在1.5亿个[1]。


缺口巨大。一份全国口罩生产厂联系方式的EXCEL文件,在各大零售商的微信群里纷纷传阅。北京一家生鲜超市的百货类采购负责人王宇告诉亿欧,在除夕前三天,刚刚传出消息的时候,他们按着这份文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寻找货源。


“我们联系了国内200多家口罩生产厂,把电话全部打遍。北京是没有口罩生产商,我们联络了外地。而外地的生产商,最开始口罩需要支援武汉,再后来都要优先供应各自的城市和省份。随着国内口罩供不应求,口罩告急和征用,所以我们想到了跨境采购。”


跨境采购,首先要解决货源的问题,核查商品是否保真,是否有厂家资质,考虑大批量的货物能否保证供应标准。


因为这家生鲜超市的进口货源丰富,在日本、韩国、欧洲都有当地联络人。韩国与中国地缘近,贸易往来密切,因此他们首先把目光锁定在韩。


联系了6-7家生产商后,有的生产商质量不好,有的生产商坐地起价,宁愿撕毁合同也不供货。终于有一家按合约如期发货,王宇所在的超市订购了百万只口罩。


王宇告诉亿欧,目前全球的口罩需求量大增,国外采购必须一次性付全款。几百万的采购数量,一次采购成本就需要上千万元,这对零售企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冒险。


王宇所在的公司是幸运的,毕竟买到了口罩。据媒体报道,在跨境电商口罩的交易中,中国与韩国的工厂贸易,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套路。


例如,韩国某个供应商主动把公司的生产资质、产品的检测报告、产品证书之类的正规文件发给了国内某零售品牌,口罩的出厂价定为15元/个。在零售商承诺了至少2w个数量之后,对方同意降至13.5元。但是韩国供应商迟迟没有给合同。催了好几次以后,韩国供应商又说其他家出价高,涨到了18.5元。


有的工厂,把零售商拦在工厂门外,不让知晓库存;有的直接撕毁合约,在工厂门口拍卖已签约货物的;还有的工厂,拒绝承担税务,不开发票的……


另一位全球直采的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韩国KF94(N95标准)的成人口罩,2月10号左右的出厂价在15.5元人民币左右,而在韩国当地一些药店的零售价已经涨至37元人民币。


(韩国某药店价格)



国际通关难题


跨境电商洋码头创始人曾碧波,大年三十晚上接到武汉市副市长和商务局局长的电话,需要紧急调配防疫物资。


26号大年初二,上海市副市长组织上海电商开会,洋码头作为上海的代表电商参与。当天,洋码头公司紧急开会,制定了进口千万只口罩计划。当晚,洋码头买手带着600万元现金,直奔韩国采购。


韩国工厂的口罩出厂价,一天一变。从最初的3-4元一片,第二天突然窜到6元一片,再到12-13元一片,直到最近的15.5元一片。波动极大,极其不可控。


“韩国那帮卖口罩的倒爷,谈好的合同不算数,直接改成拍卖了!”说到这里,曾碧波依然有些生气。


韩国生产能力有限,再加上炒货太严重,洋码头只得寻找其他货源地,同步开展了欧洲线,奔赴西班牙、法国、德国、荷兰、土耳其、阿根廷、印度找货。


跨境电商采购口罩,需要承担商品16%的增值、关税,还需要加上国际空运费、国内运费。这还不算其他的运营成本、C端运费成本。


曾碧波向亿欧介绍了物流的环节。首先商品通过报关、通关的手续,厂家把物资存放在海外仓库,需要齐全所有的材料,包括物资清单、出口正面、海关文件,才能进入物流环节。


确认好航班后,立即联系从仓库到机场的运输公司。提供物流清单、核实物资数量、规格、大小。到达机场后,又是一遍货品规格、货品编号、清关手续的再一次核对。最后,贴上“防疫物资”的标签,才终于踏上飞往中国的旅程。


(洋码头在国外采购物资)


而这次疫情被纳入全球公共卫生紧急事件,飞往中国的飞机不停减少停航,运力不足,国际空运物流费用也水涨船高。中国国航航空公司从纽约到中国的空运费,从最初1.3美金/每公斤涨到6美金/每公斤;而从欧洲到中国的某航空公司,从1.8欧元/每公斤涨至3.4欧元/每公斤


“我们的买手去了印度。印度当地人也在疯狂抢货,拿不到货就只能白跑一趟。还有的买手去德国、荷兰,正好遇上飓风,没人出行,交通困难。”


截至2月11日为止,洋码头的千万口罩计划,已有450万进入中国。



国内运输的限制


在淘宝、京东上,大量已拍下的口罩被国家监管征用,所有口罩优先供应武汉,推迟发货。


面对短缺,上海、合肥、厦门、杭州等地,纷纷推出了口罩限购、预约、摇号措施,与看病、买学区房的操作难度在一个量级。


绍兴是较早一批提出口罩快递配送到家的城市,市民凭借市民卡实名预约,一人一天一只;烟台凭身份证限量供应,每人可买两只,线上配送;上海实行预约购买,每一户可买五只口罩;深圳摇号买口罩,中签可买六只,限购举动堪比买房。


买到口罩,保护自身,成为消费者的一种运气。而口罩是否能顺利到货,也成为零售商的一种担心。


重庆的口罩被大理征用,青岛沈阳互扣口罩……地方争抢口罩等防护物资,透露出更加紧张的气氛。


另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零售高管告诉亿欧,“我非常担心预定的口罩到达港口后,会不会被征用,能不能顺利运输到我们全国的仓库。”


在“请把N95捐给前线医生”的号召下,湖北阳新,要求非一线的公职人员把自己的N95口罩都上交,不交的算违纪;北京,不允许公务员戴N95口罩上班。相比之下,山东潍坊还算比较开放和公平的,鼓励用一只N95换5只普通口罩。


此外,目前国内诸多快递公司并未完全开工,也增加了商品运输的不稳定。


不确定因素太多,操盘几千万元口罩的零售商,最终可能只赚个零头的辛苦钱,甚至连辛苦钱也赚不回来。



销售环节:顾客和商家双输


疫情发酵的几天,淘宝商家的口罩开始纷纷脱销。1月21日当晚,淘宝官微发布了关于口罩不允许涨价的申明,不过依然控制不了价格。2.5万用户纷纷微言,“已经涨价了”、“商家依然坐地起价”、“涨得离谱了”。


然而这些担心已经多余了,目前口罩已经全面断货。


耿直的京东把100万件口罩,6万件医疗用品、药品在内的一大批防护物资,捐赠给武汉市,口罩早已连续缺货数周;


有态度的网易严选,把口罩超低价,优先卖给了武汉群众,服务器都宕机了;


山姆会员店积极调动全球采购能力,145元10支3M口罩简直良心价,不过数量有限;


苏宁的口罩预约开抢,创造了10秒空库存的记录。


如今放眼望去,绝大多数的电商,口罩都处于无货或仅有少量货物的状态。在线上,微商、代购、闲鱼等渠道,偶尔会出现少量货源。


北京某商超零售把口罩和蔬菜搭售事件,成为了口罩的敏感话题。本想替顾客解决生活刚需,却引得《人民日报》评论转发。而卖一个口罩只赚几元钱的零售商,谁愿意再被折腾几下呢?


目前北京地区,能提供稳定口罩货源的超市,仅有多点、T11几家。经过亿欧走访的相关人士,问询到的目前韩国等地的大致出厂价,实际一个口罩利仅仅几元的利润空间,还要承担被不理解顾客投诉涨价的风险。


百货采购负责人王宇告诉亿欧,“过年前,店里的一批3M口罩,3个卖20元。后来供应商涨价3-5元,我们也涨了3-5元。我们的态度是可以不赚钱,但并不想亏钱卖。结果还有用户投诉涨价,我们心都凉了。”


在销售环节,以往进口商品还必须贴上中文标识。这样一加工,每个口罩的成本也会上涨1元左右,还会影响上架时间。这需要零售商和当地工商部门沟通确认后,才能豁免。


此外,过年和年后,招工难和一线员工的防疫工作,一直是各大零售商头疼的难点。


在过年期间,坚持营业,人工成本倍增;而随着多家超市开通外卖配送业务,单量增加,配送成本也不断攀升。口罩无疑是刚需品,引来更多人线上下单,实际增加了员工的负担和门店的配送费用。


当口罩的库存成为薛定谔之谜后,国内口罩何时能够量产,满足大部分人的需要,这个问题谁也无法预测。如果卖不完口罩,高价买到的口罩就成为负债,对现金流的风险极大。


国难当头,监管严厉。即使平进平出,也会被骂发国难财,宁肯不采购。对于电商来说,卖口罩并不是一笔划算的生意。口罩,也最终成为了一个敏感商品。零售商不敢碰,碰了也费力不讨好。


那为什么还要选择买口罩呢?其中一位超市创始人告诉亿欧,“我们一片口罩利润仅几元,为什么要卖,其实当时真的没有多想,只想因为顾客需要。放弃利益的考虑,保障民生,疫情过去我们才能好好做生意。”


但就在他接受亿欧采访的当天下午,传出一则新闻。


据湖北洪湖市委宣传部的消息,2月5日,洪湖市华康大药房,因为所销售的一次性口罩进货价0.6元,卖1元,购销差价额高过《鄂市监竞争[2020]3号》文件规定15%的标准,涉嫌哄抬价格被罚。没收违法所得14210元,罚款人民币42630元。


许多微博用户纷纷留言,“只赚4毛钱,这分明是良心商家,怎么成了哄抬物价呢?”“过年期间,一次性口罩的进货价都不止一元了。”


不知道这些药房老板、超市创始人会不会后悔自己的卖口罩决定。



口罩管控的初衷是解决湖北物资紧缺的问题,但如今更多地方都出现了问题。


价格是由供需决定的,征用和限价并不能解决需求的与日俱增,也不能实现现有产能的扩大。“哄抬物价”和“发国难财”的道德大棒,阻碍了价格传递稀缺性的市场信号,反而成为消费者和商家双输的局面。


好在,生产端规模一直在增加,并且有大型制造业企业介入。富士康、通用五菱、比亚迪、中国石化、广汽集团多家能源和制造业企业宣布紧急投产口罩,就连家居品牌水星家纺、纸尿裤厂家爹地宝贝、服装品牌雅戈尔、红豆股份,三枪内衣也先后加入转产口罩生产。国家印发《支持应对疫情紧缺物资增产增供的通知》,为企业兜底产量。


当下只有利用合理的价格杠杆机制,动员全球供应链生产和供应口罩,才能接住中国口罩巨大的需求量。


湖北洪湖市口罩被罚款的消息一出,这不禁让更多零售商担心。而担心的背后,“不敢卖口罩”,会令整个社会的口罩都无法满足供应。


幸运的是,在发稿前,1元口罩已经重新立案调查了。


(注:王宇为化名)


参考资料:《口罩的缺口究竟有多大?


本文属亿欧原创。申请文章授权请后台回复“转载”,联系相关运营人员,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COMMEND
推荐阅读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