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暴雷、崩盘、改革、焕新,细数金融行业一年来的酸甜苦辣

钱漪 亿欧网 2022-05-21


亿欧EqualOcean将通过【复盘2020-穿越荆棘】和【预见2021-浪潮不息】系列文章,与读者一起回顾2020,展望2021。


全文3539字,阅读约需7分钟


作者丨钱漪

编辑丨曾乐


光怪陆离、速生速死、泥沙俱下,过去一年的金融圈充满大悲大喜。


疫情笼罩下的国际大环境变化莫测。黑天鹅频飞、国际贸易受挫、美股四次熔断、原油期货跌成负数、国际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即使此时风和日丽,也能顷刻换了人间。


风云变幻中也自有定数。新证券法历经6年修订终颁布、创业板注册制正式落地、“地摊经济”火热一时、沪深两市公司总数突破4000、蚂蚁集团上市搁浅、国家出手反垄断……


4天前,历经七年30余轮谈判,中欧投资协定最终如期敲定,成为2020年落地的最后一只靴子。似乎在告诉世界——不平静的艰难岁月中总蕴含着曙光,时代洪流终将奔向正确的方向。



 

蛋壳公寓暴雷,微众银行躺枪


过去一年暴雷事件不在少数,蛋壳大概是其中坍塌动静和余震波及范围最广的那一个,进而引发市场对金融分期的质疑,连带着场景金融成为众矢之的。


侵占租客的资金“长收短付”,中介达到快速收房扩张的目的,实际是向金融机构转嫁了风险。一旦中介资金链断裂,破裂的泡沫便将同时波及金融机构、房东及租客三方。


过去几年,支付宝花呗、借呗,京东白条、金条,美团月付、借钱等互联网金融产品,“润物细无声”地实现着对目标金融客群的步步渗透。


“马上开通”、“一键到账”、“无手续费”等宣传,让消费者很容易产生“轻易得到想要的商品又没怎么花钱”的愉悦感,出现“我还有钱还能再买”的错觉。越来越多消费者在支付时,不自觉地使用消费贷和金融分期,形成习惯后进而转为依赖。


消费金融在拉动内需消费、促进消费升级、服务实体经济上有其存在价值,除了房地产交易及住房租赁,金融分期也被应用于医美、教育等更多特定消费场景中。


直到原本商业逻辑不自恰的场景逐一暴雷,公众才逐渐意识到金融分期暗藏的巨大风险。


本质上,场景金融风险消费场景的交易风险与金融场景的信用风险两两叠加。即使是房地产交易体量如此庞大的场景,双重风险叠加后,风险控制的压力同样陡增。


问题的根源在“场景”,而并非“金融”。


金融低频、场景高频,是场景与金融融合的真正逻辑。金融正要依靠平台化场景来获客,进而掌握场景内用户的潜在金融需求。需求真实,金融客群可靠,易被忽视的却是场景运营方的风险,这也是“蛋壳悲剧”的根本原因。


场景是金融发展的支持工具,并非转嫁金融风险的避风港,好在相关制度和机制建设正在逐步跟上,各方协作监管态势明显。


从规范角度来看,场景金融的未来依然值得期待。


推荐阅读:


《下一个“蛋壳”在路上》

《腾讯金服,如履薄冰》

《自如能否撑到最后?》



 

创业板注册制落地


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正式开启,18只新股正式挂牌上市交易。


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是继科创板之后,通过增量带动存量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重大举措,对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注册制改革“三步走”的第二步,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上承科创板注册制,下为全市场的注册制改革探路。


改革后,创业板股票日涨跌幅限制由原来的10%放宽至20%,同时在上市条件、股价交易异常波动指标、退市机制、风险警示等方面均做出调整。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资本市场生态变化初见端倪。


一方面,新《证券法》及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推动IPO步伐明显加快,市场将孕育更多优质投资标的。粗略估算,若按每周3家公司挂牌上市的速率,全年将有超过150家企业为股市注入新的活力。


另一方面,A股市场将提速接轨全球资本市场,发行上市门槛放宽、上市条件更具包容性,有望吸引海外中概股回归。


“三创四新”成为上市企业的重要考量——创新、创造、创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基本交易规则方面,创业板注册制与科创板不谋而合,两者共性是鼓励科技创新、注重企业质量及市场流动性。


中国资本市场未有之变局的背后,是属于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


推荐阅读:


《北上深竞速,无股权不富?》

《A股牛市呼之欲出,这次靠谱?》



 

一城一策,健康险开篇之年


年保费49元的城市普惠健康险多地开花,“惠民保”是它们共同的名字。


保险产品的可信度是过去公众决策的阻碍之一,保险行业也一度因合规问题声名狼藉。此番政企合作、价格低廉、保障可靠,大范围铺开的“惠民保”或成重拾公众信任的“稻草”,同时为全民拥有更全面的健康保障“加速度”。


过去一年来,全国50多地政府部门联合各大保险公司联合推出商业医疗保险,具有价格低、保障高,普惠、精准、慰民的特点,由此2020年也被视为“惠民保”元年。


各地“惠民保”产品的赔付范围,主要包括医保和大病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自付部分,以及部门重大疾病的特效药费用。区别于普通医疗险覆盖高额医疗费用的定位,其投保门槛较低但保障额度较高,即被保险人能够花较少的保费,防范极端风险。


由于社保目录涵盖的药品仅占总药品的1.4%,加之起付线、封顶线、报销比例等限制,仅缴纳社保的普通家庭在面对重大疾病时,仍将面对巨大经济压力。


“惠民保”对经济状况紧张、健康状况较差、年龄较大这三类人群较为实用,能够让大范围民众在承受范围内增加医疗保障、补充报销医疗费用、减轻就医负担。


实际上,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早在2015年就起源于深圳,2019年向广州、珠海、海南等地推广。据亿欧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国累计上线惠民保产品近90款,覆盖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参保人数超过2000万。


政府背书是“惠民保”能够快速建立信任的重要因素。据亿欧了解,此类经政府指导的城市保险项目,其参保人数约为无政府指导项目的十倍。


政策也不断鼓励将目录外医疗费用纳入保障范围,满足参保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保障需求。随着市场化的深入,“惠民保”配置有望更加灵活、产品选择更加多样化。


相对欧美国家,中国整体国民保险意识偏弱,保费密度和深度仍有不足,“因病致贫”的悲剧不在少数。即使惠民保只解决全方位保障需求的零星一角,但于培育全民保障意识来说,星星之火,或可燎原。


推荐阅读


《专属定制,城市级惠民保险或成健康险发展新方向》



 

原油期货崩盘


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国银行“原油宝”穿仓事件,直到近日才尘埃落定。


疫情时,国际油价受短期市场需求影响持续下跌。中行挂钩于美国WTI原油期货的投资产品“原油宝”,因风险控制出现问题,未根据合约交割时间进行移仓,导致投资者巨额亏损。


据新华财经调查,中行在没有条件进行实物交割的前提下,并未提前出清移仓换月,而是放任亏损不断扩大,将投资者的仓位拿到了最后收盘时刻,当市场早已没有了对手方,只剩下中行自行砸盘。


而国内除中行以外,其他开设纸原油业务的银行都早在月中完成平仓换月。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研究认为,“原油宝”作为期货通道实属高风险产品,是面向个人投资者、实行现金交割、价格挂钩场内交易期货合约的场外衍生品业务。中行此类业务存在降低投资者的准入门槛、客户评级和产品评级违反适当性原则,涉及“不当推荐高风险投资”。


12月5日,银保监会官方公布了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的处置结果,对中国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合计罚款5050万元,此外还有4名员工合计被罚180万元。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曾在第二十八次会议中指出,要高度重视当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部分金融产品风险问题,提高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控。要控制外溢性,把握适度性,提高专业性,尊重契约,理清责任,保护投资者合法利益。


普通投资者要引以为戒的是,高收益和低风险不可兼得是基本逻辑,选择投资产品需要具备极高的风险意识,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目标构建资产组合,从而分散风险。


推荐阅读:


《原油宝大劫案:我亲历的一夜「暴负」》



 

写在最后


2020年,是备受煎熬的一年,也是魔幻又现实的一年。


金融事件层出不穷,金融生态发生深刻裂变,然而背后逻辑始终有章可循。


历史也正是如此随着前人的足迹呈螺旋形上升,也许,浓墨重彩的2020年对金融市场、世界秩序乃至国际关系的根本性影响在多年后才能够被后人看清。




“疫情”对全球的影响还没有结束。内部环境持续变化,外部挑战接踵而至,整个社会乃至世界的企业生存、新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消费、大健康、科创、房产新居住、汽车、金融&产业等领域该如何在这变化中突围求变,如何在逆势中化险为夷?


2021年已至,亿欧智库将带来更多的研究及思考,为求寻找各行业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可能性。


2021年1月7日、8日,亿欧智库年度分析师发布会将聚焦汽车、金融产业,对领域热点进行解读,对2021年趋势做出预判。同时,亿欧EqualOcean也将邀请几大领域的资深媒体人、行业KOL,在现场与亿欧智库分析师进行对话,一同探讨行业热点态势及发展趋势。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加。


本文由亿欧原创。申请文章授权请后台回复“转载”,联系相关运营人员,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COMMEND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