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声下,女性的理想自我和待成长的医美企业
光电医美成为不容忽视的、未被发掘的价值洼地。
全文4315字,阅读约需9分钟
文|肖伞伞
编辑 | 刘聪
来源|亿欧健谈
ID:EO-Healthcare
野蛮生长、坠落、复苏、回温……医美行业短短几十年的发展跌宕起伏。在行业缓慢回温的过程中,深圳市一纸政策宛若春雷炸响了光电医美的崛起之路。
7月26日深圳发改委发文支持光电医美产品,提出积极发展用于皮肤美容、口腔美容、中医美容的医用激光、光子、射频及超声设备,水光仪、内窥镜等医疗器械。对新取得II类、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单个品种分别给予最高300万元、500万元一次性奖励。
“这个政策其实是鼓励更多中小企业往合规方向发展。”南京佰福激光创始人贾养春向亿欧大健康如是指出,过往医美器械拿证往往需要一至三年,动辄几百万的花费也让小厂家望而却步。此次深圳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国内厂家拿医疗注册证,对行业规范发展无疑是针强心剂,影响深远。
顾名思义,光电医美设备多指将激光、射频、超声等能量形式作用于皮肤,达到医美效果的仪器,一般包含主机设备和治疗头。按我国医疗器械分类管理标准,光电医美设备大多属于三类医疗器械。
由于获批有资金、技术等前置壁垒,长期以来我国光电医美市场大多被进口设备所把控,中高端产品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国产份额寥寥无几。在2019 年中国光电医美合法机构设备结构中,国产设备仅占9%,水货、假货占11%。低端产品集聚、粗制滥造已成为中国光电医美的行业之殇。
在业内人士看来,深圳新政解除了市场对医美政策风险的担忧,行业发展确定性有所提高,光电医美器械厂商也逐渐成为医美盛宴中的主角之一。
毒舌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曾辛辣点评道“只有肤浅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颜值经济下,医美上游原料厂商相继登入二级市场,成为资本心头好。光电医美也在东风下,成为不容忽视的、未被发掘的价值洼地。
01
皮肤熨斗受追捧
在政策、需求端、资本、技术的催化之下,光电医美大有王者初长成之势。
兴业证券董事总经理、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徐佳熹曾在采访中指出,医美行业是偏消费升级的赛道,客户是健康人群,自己付费,所以并不存在政策上控费降价的压力。此外,2019年国内人均GDP首次突破一万美元大关,为光电医美消费的增长奠定了基础。
凭借“医疗+消费”属性, 光电医美即将踏入属于自己的高速通道上。“颜值经济”、“悦己”等消费意识的崛起,更让光电医美器械厂商看到向上发展的机会。
28岁的昕竹已经是医美重度用户了,为对抗初老焦虑,她已经做过热玛吉、光子嫩肤等诸多项目。“热玛吉现在做虽然效果不大,但等皮肤太差再做就来不及了。”在不少人心中,光电医美仿若一个熨斗,抚平她们的年龄焦虑。这样的人并非少数,翻阅某社交平台,关于光电医美的笔记可达上万篇。
明星们保持颜值的秘诀也从“天生丽质”转换成光电医美,不少明星在综艺中纷纷“自揭老底”,分享自己的光电医美经验。名人效应下,热玛吉之类的项目已经耳熟能详。《2021医美行业白皮书》透露,2021年非手术类消费市场在整个医美市场占比49.2%,其中,光电类项目是非手术类消费中最受欢迎的项目。有机构统计,中国光电类医美市场在2019年达到215.01亿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收缩到191.73亿元,2025年预计达到501.59亿元。
以原理划分,光电类医美市场共分为激光类、射频类与超声类三大类。“我们可以将人体的皮肤理解成一座房子,屋顶是表皮层,依次往下是真皮层、皮下组织,地基是筋膜层。”医美行业资深人士万晨介绍道,激光往往作用于表皮和真皮层,大多解决祛痘、祛斑、美白、脱毛等问题,射频类及超声类够作用到皮下组织,具有提拉、紧致功效。
其中,激光医美器械凭借“轻度介入、指哪打哪”的优势,一举拿下60%的市场份额,其有点类似于专科医生,由特定波长的激光穿过表皮直接照射毛囊、色素颗粒等,可用于淡斑、祛痣、嫩肤、除皱、脱毛等,名声大噪的黑脸娃娃、白瓷娃娃均属于激光治疗。
被明星们频频提及的热玛吉、热拉提则通过射频加热皮肤,刺激胶原收缩及再生,以此达到抗衰除皱的效果,动辄几万的价格,已成为不少医美机构的“增长之匙”。值得注意的是,射频美容主要侧重于消除动力性皱纹(表情纹)。
不同于激光类、射频类的“适用人群广泛”,超声类由于设备使用次数有限、有可能损伤脸部神经等问题应用范围较少。其是三者中唯一能达到筋膜层深度的,这虽是它区别于激光、射频的最大优势,但也埋下了隐患。
“这相当于直接利用超声波打到房子地基,如果医生操作不当极易出现副作用。”万晨指出,超声类适用范围其实比较有限,年龄在50岁以上、皱纹很深的人群受益效果比较明显。
人们也逐步认知到不同技术的差异性,昕竹透露,她会每年去医美机构面诊,根据需求来选择不同项目,从而保住自己的青春。
02
国外企业吃大肉
业内曾流传一个有趣的说法:“医美机构广告打得热闹,上游厂商站着把钱挣了。”
有机构统计,上游医美器械制造企业毛利率在50%—60%之间,是毛利率较高的环节。代表企业奇致激光和复瑞医疗科技,毛利率分别达到55.8%及55.7%。与之相比,医美机构毛利率则略低,有机构退场时甚至发出“兢兢业业三十年都为了广告打工”。
多家基金经理更是直言自己对医美板块上游产商的青睐,价值和稀缺性决定了上游医美器械制造企业能站着赚钱,但凭借先发及品牌优势,光电医美上游的百亿市场大多被索塔、Ulthera、飞顿、科医人等“外来和尚”所紧紧钳制。
青桐资本投资副总裁熊喆曾在采访中指出,全球前五大厂商均为欧美、韩系品牌,年销售额在2—6亿美金,其设备动辄上百万且供不应求,毛利高达90%。
以射频类器械为例,热玛吉、热提拉、黄金微针三者堪称“抗衰能手”,撑起了射频医美器械的市场空间。在细分品类中,索塔医疗的热玛吉与飞顿集团的热提拉稳占鳌头,黄金微针则被半岛医疗代理以色列Invasix公司的Bodytite产品、韩国Jeisys公司的INTRAcel产品、以色列Endymed产品牢牢把持,三款产品市场占有率合计超过70%。
不容挑战的霸主地位,自然也带来了超强吸金能力。大洋彼岸的索塔医疗已于今年2月向SEC递交招股书,公开招股书显示,2018、2019、2020年以及2021年前9个月,索塔医疗营收分别为1.35亿美元、1.94亿美元、2.53亿美元以及2.19亿美元。亚太地区强劲的轻医美需求,为其每年贡献至少50%的收入。
更令下游医美机构望洋兴叹的是,索塔医疗近年的毛利率一直维持在75%左右,净利率达到了30%以上,最近三年营收和利润年复合增长率均超过30%,光电医美的吸金能力已能窥到一二。
风险较高的超声刀由于安全性仍待验证,目前国内无合规设备,美版超声刀Ulthera是目前唯一获FDA认证的超声刀产品,仅能在海南医疗先行区使用(合规情形),市场份额仍待开发。
精准契合国人嫩肤需求的脉冲光,近些年来悄然走热,占据了不少的市场份额,但该领域也主要依赖美国科医人、飞顿Alma等国外厂商。科医人旗下产品王者之心M22更是各大医美机构的流量担当,具备较高的市场认知度。
国产企业露面更多的则是激光医美器械,市场占比已逐年提升。2020年中国激光医美设备市场中,飞顿、奇致激光、科医人和半岛医疗分别占比32%、18%、15%和10%,国产替代趋势日趋强烈。不过,国产设备大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在高端市场中仍处于长期缺位状态。
在技术实力、研发设计、品牌积累方面,国产企业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我觉得3—4年后,中国可能会跑出光电医美第一股。”贾养春预测道,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出现一家合规性、有技术壁垒、品牌销售额做到10亿元往上、纯利润达到20%以上的企业,得再花三年时间左右。
03
黎明将至,谁能御风而行?
国产企业不可能永远只分些跨国巨头的残羹冷炙,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技术、营销与时间。
“打造一个设备品牌,是需要时间积淀的。”贾养春分析道,光电医美行业有底层技术、产品设计(外观、人机交互)、注册证、临床推广(推广品牌;推广临床操作的医生培训)、C端消费者宣传和教育等多个竞争维度。
他以皮秒激光举例道,其需要激光器、激光器配套电源、光路传输、光学设计等核心技术,搭建这样的技术团队花钱自是不用多说,人才的寻觅也极为重要。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前几年研发支出几近营收的20%。“这个钱还是很多的,需要足够的金钱成本与人力成本来构筑企业的技术壁垒。”
万晨指出,热玛吉等射频类多使用传统准单极射频、双极和多极射频来达到抗衰效果。但传统准单极射频能量高,直接向皮下辐射,穿透较深,易引起烫伤;随后的双/多极射频,尽管安全性得以提高,但加热深度不够,疗效维持时间短。
一般而言,射频技术是对治疗区域的热效应。只有皮肤真皮层达到刺激胶原蛋白再生的最佳温度时,才能达到明显抗皱紧肤效果。可控的射频能量、皮肤表面温度、皮肤组织电阻等,才能最小化减少皮肤热损伤风险,最大化提升射频抗衰效果。
“好坏产品的区别高达几十种,诸如技术参数、参数稳定性、光束质量、光路稳定、出光的均匀度等,这些技术壁垒绝非一朝一夕可以攻克。想做出质量上乘的产品,企业仍有很多道关口需要逾越。”贾养春分析道。
在这块令人遐想无限的“掘金地”,撑得起一片气候,一众开拓者与跟随者也相继涌入。截至2021年9月13日,中国医美器械企业已有755家,仅2021年一年新成立医美器械相关企业有91家,由于行业具有高资金壁垒的特性,千万级别以上的企业仅19.8%。普门科技、华东医药、奥园美谷、复星医药旗下复锐医疗等公司多以并购切入,来构筑产品矩阵。
大公司花钱并购,小公司也在积极强化自身能力,试图从广阔市场中分一杯羹。半岛医疗、吉斯迪GSD、南京佰福激光等公司深耕中高端医美激光市场,在不少产品中,技术指标已能媲美国际巨头。
更为关键的是,外部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在贾养春看来,光电医美市场已进入呼唤真品的时代。市场和消费者经过假货便宜且疼痛的鞭打之后,对市场和产品都有更清醒的认知。“医美机构买假货的,最终都被假货教训了。”
对于光电医美市场而言,认真做产品、踏踏实实做口碑的企业已经成为“等风人”。一旦时机成熟,便可抢占市场。目前国内厂商最需要构筑的是研发实力,依托于供应链优势,或能填补中高端光电医美市场的设备空白。
或许正如昊海生科总经理吴剑英所言,医美行业的确站在了风口上,但风向是易变的、脆弱的,如果医美不能乘着这股东风逾越安全、品质、规范等重重高墙,其在驭风而行的过程中也难免遭遇重重阻碍。
应受访者要求,万晨为化名。
本文由亿欧健谈授权亿欧发布,申请文章授权请联系原出处。
RECOMM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