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4名新冠重症患者全部救治成功!大上海保卫战中的湘雅力量!

守护健康的 中南大学 2023-02-22

随着上海疫情全面好转,各地援沪医疗队已陆续撤离,纷纷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在湖南长沙,尽管已经返湘数周,一些援沪医疗队员们对在上海的工作生活经历仍记忆犹新。


6月22日,中国日报以《大上海保卫战中的湘雅力量:科学“守沪”高龄重症患者》为题报道我校湘雅援沪医疗队事迹。


孙杨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专攻呼吸治疗。“帮助病人呼吸对新冠患者的治疗十分重要。我们的工作就是辅助呼吸机,让病人呼吸更顺畅。孙杨说,远离家人,在上海工作的日子让他想起了自己当医护人员的初心。

从今年四月中旬开始,孙杨在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工作。尽管32岁的他曾去过湖北武汉和吉林通化支援抗疫,上海的抗疫支援工作对他来说仍是一种特殊的挑战。

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卢湾分院的重症监护室只有八张床位,但接收了约400名病人,50%以上是八九十岁的高龄老年病人。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丽娜介绍,“针对新冠重症救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特别关注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

为了减少危重病例,减轻ICU重症监护室的负担,张丽娜和她的团队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将重症救治“关口前移”,提前筛查潜在的重症高危患者并尽早干预,避免更多患者发展为重症。同时,设立高级重症监护病房作为“中转站”,大大提高ICU周转率,让更多重症患者及时得到有效救治。

此外,他们设立了24小时医疗咨询热线,增加了重症监护室和普通病房的查房频率,并特别关注有危重迹象的患者。

张丽娜介绍,“我们会重点关注他们的精神状态、呼吸功能、血氧浓度和心脏循环功能,同时,根据患者肺部和心脏的超声筛查,监测运动后的肺部影像和心电图的变化。”

每天早上9点左右,在ICU查完房后,孙杨会对病人的情况进行评估打分,以此决定病人是否需要特殊护理和治疗。评分指标包含意识、呼吸频率、血压的收缩压、血氧饱和度等几个方面。

“普通病房的患者没有呼吸机辅助呼吸,但让意识清醒的患者做俯卧位,可以改善他的氧合状态和肺功能,”孙杨说。

在卢湾分院工作的62名湖南医务人员中,一半以上是80后、90后,最年轻的只有25岁。与有经验的孙杨不同,廖江山是第一次参与治疗新冠患者。

廖江山说,“我接到电话通知让我去上海支援抗疫。一开始我有点害怕,因为我没有应对新冠病毒的经验。但经过培训后,我就放轻松了。一天六班倒,每班四小时,所以也不是太累。”

一位视力受损老年患者给廖江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喂老人吃午饭时,他都会感谢我并提醒我吃饭,他看不清我们穿着防护服。每次病人需要我的时候,我都会看到我这份工作的价值。他们康复了,我就会特别感到自豪。

中南大学104位湘雅守“沪”者凯旋


据了解,湖南援沪医疗队于4月18日到达上海,湘雅医院和湘雅三医院共62人整建制接管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ICU病房;湘雅二医院与湖南省人民医院共68人接管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西院区ICU。

援沪期间,医疗队共收治重型和危重型患者94人,平均年龄为82岁。其中,80岁及以上75人,百岁及以上老人3位,年龄最大101岁,全部患者均合并一种以上基础疾病。为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医疗队为患者累计开展气管插管44例,经皮气管切开4例,有创机械通气41例,ECMO1例,俯卧位通气400余例次,床旁血液净化治疗近1200小时,重症超声评估3000余例次,动静脉置管90余例、胸腔引流置管7例,有创血压监测50余例。

经过45天奋战,至6月初医疗队所接管的ICU病区新冠肺炎患者清零,94名新冠重症患者全部救治成功,圆满完成了援沪医疗救治任务。



往期精彩推荐

“院”听您说 | 百年湘雅:医以济世 护佑苍生

张丽娜:与时间赛跑的人

显微外科首次用中国人姓氏命名手术方式!中南湘雅人!

运动损伤修复有了新方法!中南大学这个科研团队厉害!


来源 | 中国日报 附属医院

记者 | 冯志伟 叶子蓁 朱友芳

编辑 | 李若妍

审核 | 邓皓迪 苏广兴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CHINA DAILY》英文报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