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次南巡与康乾盛世
自康熙二十三年至乾隆四十九年(1684-1784)整整一个世纪中,康熙帝和他的孙子乾隆帝各自六次南巡,南巡既是康乾盛世的旷古大典,也是清廷统治稳固的典型象征。江苏人民出版社新近推出的《马背上的朝廷:巡幸与清朝统治的建构(1680-1785)》一书(以下简称《马背上的朝廷》),循着近年美国学界颇为流行的“新清史”的意识形态路子,着重对乾隆六次南巡作了深度解读,提出不少新的看法,具见启示意义。
资料丰富 注释翔实
本书作者搜集和征引了相当丰富的一手资料,系统查检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大量相关档案,充分引录了《清实录》和乾隆南巡结束后编纂的120卷《南巡盛典》,特别是乾隆皇帝数量惊人的御制诗,作者不惮烦冗,反复引录,以说明问题。全书不少篇幅叙述得相当精细,如乾隆六次南巡的队伍是怎么排列的,圣驾营帐是如何分布的,阅兵队列是如何布阵的;算账也很具体,如南巡的费用包括哪几类,花了多少钱,也做了估计;南巡过程中召试的情形,名次人数等,均极详细。从学术史的角度而言,注释翔实具体,准确无误,读者若作回溯性检索,基本无误,堪称规范。译者董建中则是清史研究专家,极为当行,故译文均是专业术语,相当贴切,并无一般译本常见的偏差。按作者的说法,《马背上的朝廷》对于南巡背后皇帝的动机给出了一个更为复杂和更具历史场景的解释,作者尤其关注强调作为一种家产制统治形式的民族——王朝统治的建构和重构;同时也深入探讨了地方对于南巡的反应以及大众对南巡的认识。
本书作者概念和理论先行,将皇帝巡幸定位为盛清时期家产制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认为清朝统治同时具有民族与王朝的向度至为明显,而南巡则是绝好的例证。18世纪清廷在中国内地所面对的政治问题与17世纪不同,他们是由于成功而不是由于征服所带来的问题,是接任者而不是征服者所面对的问题。盛清时期巡幸的恢复,是一项充满着意识形态色彩(即有着民族色彩)的事业,为的是伸张和扩大清的民族——王朝统治。乾隆南巡是他努力稳固武备以及维护京营和驻防八旗声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当权者在南巡期间所要表达的,既有军事的意义又有民族的意义。乾隆皇帝试图减轻地位优越的士人中间与日俱增的忧惧,因为“他们正逐渐地被来自长江北岸的富裕暴发户们所遮掩”;乾隆皇帝最早的巡幸活动有效地降低了江南在帝国礼仪中的地位,他通过诗作推动“马上治天下”正统化,既在内地也在塞外推进了朝廷的民族——王朝特权,到了18世纪中期,已将巡幸指定为马上治天下的一种精髓表现。在江南马上理政,这是新的意识形态领域,将满洲人特权延伸至江南——内地的经济和文化的绝对核心——的民事的行政与治理中。
作者的上述看法,为“新清史”找了一个实例做注释,旨在说明满族之所以能够统治中国内地两个半世纪以上,是因为保留了它的民族特色满族性,而始终没有被汉化,南巡就是满族保持骑射马背上治国的典型例证。为了阐明这一主旨,作者将乾隆南巡置于西北战事的更宏大的背景中,通过西北战事的时代背景,试图更深入地理解十八世纪中期内亚领土并入清帝国,是如何影响清朝在内地统治的进程的,乾隆南巡既反映也加强了盛清政治文化在一个既繁荣又有着旷日持久战争年代的更具普遍性的军事化进程中。
对弓马精神的过度阐释
满族是否已经汉化或正在汉化,其实是一个不待辨明的问题。乾隆帝六次南巡,每次都要在江宁阅兵,以检阅八旗兵的骑射程度和尚武精神,然则每次令皇帝大失所望,情景堪忧。针对八旗弓马本事丧失殆尽的实际,乾隆帝赋诗道:“八旗读书人,假借词林援,然以染汉习,率多忘其旧。问以弓马事,曰我读书秀,及至问文章,曰我旗人胄。”作者引录了乾隆帝的大量诗作,这首颇能说明问题的诗却不知何以未引。在一线冲锋陷阵的八旗将士如此,贵为九五之尊的康熙和乾隆皇帝,也流连于江南山水,钟情于江南的声名文物,特别是乾隆皇帝,尤其喜欢苏式家具,常常在“苏宴桌”上,享用由其最信任的厨师张东官调理的苏州宴,平时更吟诵出了4万余首汉文诗。对这样言动起居的皇帝,难道可以说他们还没有汉化?对他们到“汉地”的频频南巡,难道可以说是发扬骑射精神仍然保持了满族特色的典型?
《马背上的朝廷》可商之处也较多。揆诸实际,乾隆帝首次南巡在乾隆十六年,明确南巡在乾隆十四年,而西北战事结束于乾隆二十四年,南巡早于西师结束整整10年,是不能看作西北战事的延续的。康乾南巡特别是乾隆南巡时期,清朝疆域底定,统治稳固,无论满族汉族,可称各族归心,观念日趋融合,民族隔阂日趋消融,随着科举考试的成功,江南士人精英大量地充实到清朝的治国理政队伍中,何来如作者所说的江南“士人身份的深深焦虑”和被“来自长江北岸的富裕暴发户们所遮掩”的“与日俱增的忧惧”?盛清时期的江南人文活动,展现出的完全是另外一番风貌。康乾南巡,皇帝自身表明心迹是“问俗观风”,乾隆帝更反复表明要尽孝道,其巡行时间,多在阳春三月江南风光最佳时节,怎么能够理解成如作者所说,“南巡是他广泛努力稳固武备以及维护京营和驻防八旗声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当权者在南巡期间所要表达的,既有军事的又有民族的意义”
清代江南
对社会反应的探讨不足
戎装的乾隆
张勉治 著 董建中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往期好文推荐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2020年2月15日09版“六次南巡与康乾盛世——《马背上的朝廷》评介”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版编辑:谭华
微信制作:韩寒
文末可以评论
写出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