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班|一匹假的马,却让你动了真感情

韦尔斯 ELLEMEN睿士 2019-12-15


战争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太过宏大。但总是有各种血腥事件提醒我们,无论何时探讨它都不过时。

舞台剧《战马》从一匹马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这部英国国宝级的舞台剧于2007年10月于英国国家剧院首演,此后经年盛演不衰。截止2014年2月,演出场次已经超过了4000场,揽下大奖无数。更曾被斯皮尔伯格改编成同名电影,票房不俗。

昨晚,《战马》中文版在上海首演,而中文版的巡演计划已经排到了2018年。在它上演前,提砖组拜访了它的后台。






舞台剧《战马》和电影《战马》讲述的故事是同一个。



Joey 是青年阿尔伯特(Ablert)心爱的马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Joey 被骑兵买走运往法国。Joey 辗转服役于英国和德国军队,并与另一匹战马 Topthorn 结为好友,共同经历了敌人的炮火、死亡、疾病等种种困境。同时,仍然无法忘记 Joey 的 Albert 虽未到参军的年龄,却依然冒着危险踏上了寻找 Joey 的征途,并历尽辛苦,把它带回了家乡。


但是,它们截然不同。最不同的一点在于,斯皮尔伯格动用了十数匹真马来饰演 Joey,而舞台剧中用的是马偶——用藤条制成、在演出现场由三个人同时操控,然而,正是这匹假马的呼吸,牵动人心,也是它的嘶鸣,让人落泪。它是主角,也是震撼本身。


《战马》的后台很深邃,一切井然有序。我们穿行在仔细的刷上了泥的一战服装和真实比例的坦克道具之间,怀揣着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



像马一样思考


“首先,所有的马偶演员在北京郊区的马场住了一个半月。”木偶导演刘晓邑告诉我们。


在中国,并没有哪个专业专门培养这样的操偶演员。中文版的演员从公开的社会招募中筛选而来,1500人最后留下了20个人。演员当中有学表导演的、有学舞蹈戏曲的,也有学杂技的。选拔的标准除了身体素质以外,最重要的是专注度,也就是你能不能真的将自己融进马这个角色中去。


演员们在做联排前的热身。


演员们被选进来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马一起呆着——替马洗澡、梳毛,给马铲粪、溜马,每天和马在一起相处四五个小时,仔细观察。然后英国木偶导演来中国教学、反复练习。整个的培训、排练过程长达500天。


他们有一本小册子叫做《像马一样思考》,这本小册子从英文版翻译过来,向演员解释马在表达不同的感情的时候,不同部位、不同肌肉群的反应。每个演员也需要分类收集大量资料,比如马的嗅觉、脾气、记忆,汇总分享。“比如说马喜欢吃胡萝卜,所以看到胡萝卜不会犹豫一定会一口就咬住,”刘晓邑举例子,“马的正前方和正后方是雷区,所以马屁股后面不能站人。”在整个演出过程中,演员体力消耗极大,不仅要负重108斤的马偶,视线也一刻不能离开马偶,“否则就不会觉得自己是马了。”


“如果我们的马偶站在这里,我跟他说你跟大家问声好,他是不会理我的,”执行制作人李琮洲说,“因为马是不会理我的啊。”这种反应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并没有捷径可走。



一匹马由三个操偶演员控制。


为了演出,演员们集训了500天。


虽然训练辛苦,然而刘晓邑认为最难的部分仍然是英国国家剧院研发这出剧目的过程。这出庞大的演出的研发花费了整整五年的时间,“实操木偶”的表演方式更是从一个人牵着另一个人开始的。“你有一个念头,但能够一步步改良推进最终让它成型,这是最难的。”



工厂一样的后台


这是中国国家剧院有史以来规模上最庞大的演出,同时,也被认为是中国舞台技术向英国舞台技术全面学习的一次契机。


文化广场的后台很大,然而刘晓邑却回想起了英国剧场的后台,“非常狭窄,后台很小,但是空间的利用非常巧妙。所有的道具都是吊上去的。比如一比一的坦克道具,在我们这里还有地方可以平放,在英国则用起重机吊上去,要用的时候掐好秒数放下来。”


和实物一比一比例的坦克用木头制成。


后台的木偶休整区有三个偶工,负责随时用各种器械和工具修补和替换马偶的各种部件。


英国人对服装道具的讲究也令人咋舌,中文版演出的所有服装都从英国和澳洲进口,服装还不能太干净,得上泥。在英国演出的时候,舞台上用的是真枪,细分为英国枪和德国枪。在中国由于武器管制,舞台上的枪支是由发令枪改的,为此,英方还专门派来了武器专家。


由武器专家监工制造的德国枪道具。


我们探班的时候,正好有服装师再给换装师们讲解如何绑绑腿,正面还是反面、绑几层说的非常详细。原来,所有的技术工种都有精确的安排。以服装为例,40位演员,有1500套服装,其中500套是备用服装,光呆在后台负责为演员更换服装的换装员就有12名。


所有的演出服装从澳洲、英国进口,再进行修改,细节上一丝不苟,为了像真正的战场服装,还要仔细地刷上泥。


“每个人有几十套服装,先脱什么先穿什么、站着穿还是跪着穿、绑腿绑多少层都是有详细规定的。”中方制作经理饶毅打了个比方,“你就想象F1赛车进站的时候抢换轮胎的情景,跟我们很像。”而这些细节有详细的换装表规定,英方之所以做到这么细,就是为了无论在哪里演出、无论少了谁,只要是专业人员都能在看了操作手册后准确操作。


这才是真正的戏剧工业吧,我们边听边想。



# 两个锦囊


# 每一场演出,战马乔伊的性格是会变化的哦,因为每一场的操偶演员都不相同,他们的心情也不同。所以你今天看到的或许是一匹调皮的乔伊,明天看到的则可能是温柔的乔伊。


# 演出对购票的观众设有工作坊,可以让观众体验"如何像马一样思考"。



采访、撰稿:韦尔斯 摄影:周仰

文中剧照由制作方提供





本文选自我刊专题编辑们的公众号

请扫描关注



(完)

▼ 点击图片,阅读你喜欢的文章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