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尔滨到小土豆,这个冬天南方人跟哈尔滨这对cp狠狠锁了
“好可爱的南方小土豆!”
当下这句话
不是指南方的土豆(食物)
有多可爱
进入冰雪季以来
不少南方游客涌入
哈尔滨、漠河、伊春等
冰雪旅游城市游玩
部分南方游客
在拍旅游vlog的时候
以“南方小土豆”自称
表达“勇闯大东北”的兴奋、不安
随着2023年北方旅游季火热
不少北方人熟练用梗
热梗造句:
“南方小土豆”很好识别,就是身着浅色大衣在雪地里惊呼的那些。
辽宁、吉林两兄弟:尔滨,什么土豆那么金贵?南方小土豆啊,那没事了。
有“南方小土豆”
热梗造句:
1.尔滨斯基:就说你这夹子音练了多久?
解释:东北人说话习惯往往粗犷直爽,但在面对南方顾客时,以出租车司机为代表的“东北大哥”们都放低了声音,轻声细语地和游客进行沟通,仿佛在对待“宝宝”一般,被网友戏称为另类“夹子音”。
2.尔滨,男,成分恋爱脑,讨好型市格
解释:对本次哈尔滨旅游业表现的拟人化说法,为了让远道而来的游客得到好的旅游体验,哈尔滨把冻梨切块进行精美摆盘、在圣·索菲亚教堂上空悬挂月亮、让鄂伦春族人带驯鹿出街迎客,像极了恋爱关系中努力“讨好”对象的一方。
随着“南方小土豆”
被频繁使用
争议也自然出现
部分南方游客认为“小土豆”
涉及对南方人身高上的
刻板印象和歧视
更有一些网友
将这个标签上升至
但有不少网友认为
这只是一种调侃
甚至是南方游客自我调侃
不少媒体下场
就“南方小土豆”此事发表评论
@人民日报:“南方小土豆”正是在这种巨大的热情之中伴生的称呼,它是当地人自然的情感流露,硬要说是歧视的话,未免过于苛刻了。由此看来,“南方小土豆”火出圈,本质上展现的是一种非常令人欣慰的画面。当然,“南方小土豆”的说法引发一些争议,其实也反映了网络语言的某种困境——网络梗的热度是有限的。当一个词被频率过高、铺天盖地的使用之后,难免也会让一些人感到疲倦,这也属于正常现象。称呼有很多种,但内里的热情是不变的,无论东西南北,人们都应该相信对方的善意与真诚。
@中国新闻网:“泼天的富贵”并不好驾驭,“尔滨”刚火,不如给大家都多一点时间和空间,不合适的称呼可以改,重要的是多点包容,别坏了朋友们去玩的心情,别让刚火出圈的“尔滨”因热梗破功。
@光明日报:借助互联网的造梗能力和快速传播,南北不同区域的文化碰撞被围观,南北关系和差异从具象的小事中被解读得鲜活而生动。从冰雪大世界“退票”风波时不推诿不扯皮的态度,到《致哈尔滨全市人民的一封信》号召“以客为先、以客为尊、以客为友、以客为亲”,都体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与诚意。
@黄河时评:不论是围观者还是参与者,都应该恪守边界,不宜为“朦胧”的梗文化代入太多个人体感,并试图为此强加个人的主观注解。即使是处于玩梗,也不应把这些概念和文字赋予具体的人格化和性别化。
@南风窗:而用目标游客自身熟悉且接受的语言和概念,是最稳妥和保守的一种用力路径。要让他们短期内发明出既利于传播,又不失礼数的旅游策略,是有些为难了。对于久旱逢霖的地方旅游业,我们是否也可以多一分宽容?
@羊城晚报:南北交流不止一种叙事模式,无论是“南方小土豆”还是“广西小砂糖橘”,让我们珍惜这份跨越地域界限的情感链接,挖掘更多真诚优质的旅游服务,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这个冬天,你到尔滨玩了吗?
我们南方人也有____震撼给到尔滨!
评论区展示一下~
(PS:这边真诚建议大家来广东玩
到东北是“南方小土豆”
来广东是“靓仔靓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