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人类的大脑发育规律都不清楚,你教育孩子的打开方式肯定错啦!
孩子从小是个“左撇子”,怎么都改不过来?
上了一年级,写字时左右偏旁总是颠倒?
早早让他学英语、背唐诗,结果和“零基础”的同学并无区别?
中国台湾著名教育专家、心理学家洪兰教授告诉你,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先别急着纠正孩子,更别变身“虎妈狼爸”,孩子的所有行为都能在大脑中找到答案。
先“懂脑”,再“动脑”,这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教育需顺应大脑发育的规律
很多家长或许注意过这些现象:
孩子出生不久时,奶瓶、奶嘴都要细细消毒,但当他们会爬行后,把未经消毒的玩具塞到嘴里,却没有拉肚子……
孩子不到一岁时,开始对电视产生好奇,但他们看电视的时候需要坐在比较靠前的位置……
孩子上了一年级,写字时左右偏旁总是颠倒,字母b和d、数字3和5也会写反……
这些令人费解甚至“着急上火”的事,都是因为大脑。
洪兰解释,孩子生长到八个月左右,大脑的运动皮质区发育完毕,在这一阶段,乳牙初萌刺激牙龈上的神经,会造成口水增多。“脏东西跟口水一起流掉了,所以保护了孩子的健康。”
而孩子的听觉皮质往往在出生7个月时发育成熟,但在一岁半之前,他们大脑中控制眼球焦距的功能尚未形成。
关于“写字颠倒”的问题,是因为大自然中很多事物是对称的,包括人脸,所以最开始人类的大脑是不分左右的。一般来说,孩子可以在3个月内学会分辨左右,如果到了三年级还不会,就要及时就医,检查是否患有失读症。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可以说,孩子成长中的一举一动都是由大脑发育规律决定的。父母们与其“动脑”探索那些所谓的“科学育儿方式”,不如先“懂脑”。对孩子的教育,顺其自然是最好的。
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也在于对孩子成熟的等待
曾经有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
一对同卵双胞胎兄弟,哥哥和弟弟分别在出生后10个月、13个月时学走路,哥哥虽然学会得早,但弟弟学会后,走得比哥哥还好。
而且,由于哥哥在膝盖软骨尚未发育成熟时学走路,到中年时期膝盖反而出现了损伤。
这个实验很好地回击了时下不少家长将“不能输在起跑线”奉为金科玉律的现实,事实证明,让孩子“抢跑”可能会得不偿失。“成功的人不是跑得最早的人,也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最有毅力的人。”
洪兰介绍,在人类大脑中,有一块区域名为“海马回”,与记忆有直接关系。海马回若出现损伤,就是人们熟知的“阿尔兹海默症”。根据一些科学实验,情绪是影响海马回最快的工具,而人在恐惧的时候是无法处理讯息的。
洪兰提到,现在有一部分孩子习惯使用左手,但一些家长认为这种现象“不正常”,因此强制矫正。事实上,使用左手或右手,行为的质量并不会有差别,使用左手的孩子右脑比较发达,反之亦然。对家长来说,不妨放任孩子用最擅长的手做事,尤其不要让孩子对这件事产生情绪障碍,甚至产生负向人格。“有时候你认为是缺点,但可能这是孩子真正擅长的东西。”
欧阳修曾写过一篇文章《卖油翁》,一句“无他,但手熟尔”说明了一个人能将一件事做到极致,不一定是“基因好”,而是因为年复一年的坚持。“在做事的时候,大脑的神经回路会不断得到强化,这样一来,对手或其他肢体的控制能力也会增强。”
在甲骨文中,“习”字由一个“羽”和一个“日”组成,因此,“多次飞翔”就是“习”字的本义。在洪兰看来,学习是一个需要坚持的事。但家长们也要谨记苏轼的一句诗: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最左边是刚出生婴儿的大脑,中间是三个月,最右边是两岁小孩的大脑神经连接
运动、游戏、父母是学习的朋友
学习固然需要坚持和专注,但适当的运动、游戏是有益的,而且最适合孩子大脑发展的地方是温馨的家庭,最佳的营养是安全感,而最好的刺激是父母的陪伴。
洪兰说,运动会刺激神经传导物质分泌,如多巴胺、血清张素、正肾上腺素等,并促使神经连接,使大脑加速运转。
因此,让孩子运动完去做功课,效果是最好的。
对于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来说,运动同样是一剂良方。
另外,孩子在做功课前一定要吃饱肚子。科学发现,饥饿会影响记忆力。
被家长视为“毒瘤”的游戏,如果处理得当,其实也可以成为学习的伙伴。洪兰提到,玩游戏时,人的大脑会活化起来,而且孩子可以在游戏中培养与人相处的能力。“孩子不会一个人长大,社会化的过程需要和同侪一起完成。”其实,最好的“玩具”是同龄伙伴。“会玩的孩子EQ高。”
当然,对孩子们来说,最好的朋友是父母。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当实验者对着一名出生40分钟的婴儿吐舌头,婴儿立刻就会学起来。这是镜像神经元的发现过程,同时也证明了一个事实:模仿是人类的天赋。而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言传身教尤其重要。
洪兰强调,父母所制定的规矩和限制并不会让孩子感到难受,相反,这会形成一种规范,让他有安全感。“我们是通过被人管理才学会管理自己。”如果一开始没有外在的控制,内在的控制也不会产生。
现在,很多父母喜欢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但基因不同,后天生长的环境不相同,大脑活化位置也不同,所以这种比较是不公平的。孩子的大脑发育需要时间,更需要被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父母一定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
4个双胞胎的大脑图显示,同一个父母带,同样的教育方式,但是大脑结构却显示不一样
阅读改变大脑
很多人或许不知道,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是一名阅读障碍者。他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出。“21世纪竞争的必要条件”,一是快速吸取讯息,二是正确表达意思。自此,新加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阅读和演讲。
科学研究发现,阅读是吸取讯息最快的方式。有数据统计,一分钟内,眼睛读取的字符平均为668个,是说话的三倍之多。一些大脑实验表明,文盲与识字者的大脑结构有很大不同。“阅读改变大脑。”此言非虚。
如果将《蒙娜丽莎的微笑》抹去90%的信息,看过的人依然能够轻易地将其辨认出来,但从来没有看过这幅画的人,只会根据自己的背景知识来判断。“你的背景知识,决定你所看到的东西。”
洪兰提到,“大脑是凡走过必留下痕迹。”只要你动手做过一件事,就会产生神经连接,下次再做就会容易很多。换言之,经验是促使神经连接最好的方式,但经验是要靠时间积累的,人类是在用有限的生命学习无限的知识,而阅读就是将别人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经验的过程。
遗传学家们已经发现,人类与黑猩猩的基因只有1.5%的区别,这点微小的差别正在于文字的传承、阅读的能力。“人类是唯一能享受到祖先智慧的生灵。”洪兰强调,我们需要广泛的阅读充实大脑,这样我们的所见所闻将更加丰富。
编辑:宸萱
本帐号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文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