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春在基层绽放 | 守护健康,不忘初心

易瑶,女,汉族,1993年11月,共青团员,湖南岳阳人,201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医学硕士,同年赴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2020年10月作为选调生前往韶关乳源疾控中心锻炼。在校曾获中山大学优秀团员、勤工助学先进个人,工作期间获2020-2021年度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直属单位优秀共青团员。



一切为了公众健康


易瑶在高中时就对守护公众健康的疾控事业产生了极大兴趣,这也是她2011年选择“预防医学”专业的最大动力。2019年研究生毕业后,她便加入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为一名光荣的疾控工作者,并在中心的新冠疫情研判与分析组从事疫情防控一线工作。

大年二十九,她刚从广州回到湖南老家过春节,当天晚上便接到领导电话,说抗疫需要她的力量,于是立刻购买返程票,积极响应党中央“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号召,大年初一便投入战斗。

“医疗是消耗存量,疾控是控制增量”。疫情发生后,疾控人需要在第一时间开展现场调查,发现防控漏洞,从流行病学调查溯源、病例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管理、环境消杀、重点人群筛查等多个环节着手,以严谨科学的数据分析和现场经验总结,指导防控策略及时调整,遏制疫情扩散。

数据库整理是易瑶的工作之一。由于早期的数据库结构、录入规范、内容和质量控制都在不断更新,数据库录入和整理的工作量大且繁杂。在疫情高峰期间,每个病例当天录入和报出30余个条目,加上后续补充录入的信息,须录入的条目高达85条(也就是说,如果每天有100个病例,就需要录入8500条信息)。所以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报了多少病例,希望自己做快一点、做好一点,让病例线索更加清晰。

虽然每天淹没在疫情信息中,所幸她们的“录库小分队”每天都充满干劲,互相鼓励,集思广益,累了就靠在椅子上眯一下,醒来继续“疯狂录库”。经过无数个疯狂的日夜,她们小组终形成条目较为固定和规范的数据库,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抗疫期间最难忘的流调是一个家庭的聚集性疫情调查。一家四口先后感染,还出现复阳病例,于是反复隔离、住院长达40余天。一家之父作为家中唯一在外打工的劳动力,面临失业,家庭开销难以维系,跟调查小组交谈的时候突然忍不住落泪。当时易瑶心里就特别难受,深切体会到疫情对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巨大影响,默默下定决心:作为疾控人,一定要让老百姓少得病、不得病!

抗疫期间有苦闷、有疲惫,但更多被前辈们的乐观和敬业所感染。有一天中心收到无数份爱心餐和写着“我们和你在一起,加油!”的纸条,看到这些温暖人心的话语,让她觉得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易瑶(着防护服左一)与同事在新冠隔离病房

进行家庭聚集性疫情的现场调查


扎根基层,砥砺前行


百年一遇的新冠抗疫经历让她成长了许多,2020年10月底,易瑶作为广东省选调生前往韶关乳源开始为期两年的基层工作锻炼。基层的工作内容充实而复杂,在乳源疾控除完成日常的风险评估撰写和市场采样工作外,还参与手足口病、水痘、诺如病毒感染、疱疹性咽峡炎、涉疫“奶枣”食用者等多次现场疫情处置,参加韶关10个区县的重点人群新冠疫苗紧急接种工作驻点指导,集中隔离点、医院、乡镇卫生院调研,韶关(乳源)十月朝嘉年华暨旅游文化美食购物节现场调查和督导等。此外,还积极参加乡村医生的宣教和培训、乳源县新冠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队培训等。

初到基层,不了解百姓生活、不熟悉基层实际导致她常常不知道工作该如何推进,时常发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感叹。疫情防控措施在实际的落实和推广时面临很多现实困难,以水痘疫情为例:许多乡镇,特别是山区,留守儿童由老人照看,小孩生水痘在家难以落实隔离,且老人的智能手机普及度低,老师难以与家长建立有效沟通;受当地经济条件制约,自费的二类疫苗难以达到足够的接种覆盖率;绝大多数学校无专职校医,病例的早识别、后续跟踪以及返校标准的把握都亟待加强;接种证遗失,APP的早期接种记录难追溯等。

困境的出现固然有其现实原因,但绝不能成为工作的常态。易瑶深感基层工作的难处,但更知道,要及时反映实际困难,想办法尽可能地改善可改变的因素。勤学善为,是应对现实考验、实现自我提升的必由之路。

同时拥有省疾控和县疾控工作人员的双重身份,让她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在参与防控工作及下乡督导时,易瑶深切感受到基层迎检频繁,受到多级多部门的检查督导,且有些内容重复。在督导时与基层领导谈话了解工作上遇到的困难,乡镇卫生院反映督导太多,基层人力本就有限,有时反而会影响正常工作。由此她也在反思,督导要精简、目的明确,因地制宜提出建议;基层也要及时根据督导意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尽可能地整改和完善。

基层的现场工作多,涉及的病种更多,让她学会从更全面、实际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就是穿针引线的人,基层干部必须要有过硬的“绣花”功夫,才能织就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脱贫奔小康美梦。

谈及近两年的工作体会,易瑶认为工作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要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和能力。秉承“一切为了公众健康”的宗旨,她将继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扎根基层,为民务实,公共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供稿:罗傲

初审:杨文翰

复审:王燕芳

终审:范瑞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