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助力】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中语用标记语研究

交大外语 2019-08-06

过去二十年中,语用标记语(pragmatic markers)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语用标记语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用来标记话语信息的词语或结构,它是语用能力的重要方面。Brinton(1996: 33-5)列出了语用标记语所具特征,其中之一是标记语没有或极少具有实质意义(propositional meaning)。严格意义上说,标记语对理解整个话语而言并非完全必要。从在话语中的位置来看,语用标记比较灵活,不依附于某一基本句法成分,从句法的角度看是可以取消的。但正如Schiffrin(1987: 318)所言,标记语可以使两个毗邻话语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清晰和明朗。在本研究中,语用标记语的作用就是点明或突出同一语篇中两个话语单元之间的语义关系;这两个部分可以是毗邻的,也可以是分离的。语用标记语不能创造语义关系,因为没有语用标记语,这种语义关系其实也是存在的。所谓语用标记语,主要是指出现在言谈话语中,用以标记话语连贯、传递话语互动信息的语言手段。


Allwood(1996)对口语语料库的研究表明,语用标记语属高频用词,平均每1.5秒出现一次(Luke 1987)。也有学者尝试用不同的理论框架和视角来研究和解释语用标记语,其研究的出发点不同,理论依据各异。目前对语用标记语功能和意义的研究主要有两大倾向:一是在语篇连贯理论(Coherence-based Theory)框架下研究其表达的概念意义及其对加强话语连贯性的作用(Schiffrin 1987; Redeker 1990);二是在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框架下研究其表达的程序意义及其在话语生成及话语理解过程发挥的制约作用(Blakemore 2002)。对语用标记语使用与习得的研究基本分为三个方面:①本族语使用者对语用标记的使用与习得(Svartvik 1980; Ostman 1981; Schiffrin 1986; Watts 1989; Andersen2000; Stenstrom 2002),包括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如年龄(Erman 2001; Macaulay 2002; Tagliamonte 2005)、性别(Holmes 1990; Erman 1992)、社会阶层(Macaulay 2002)等因素;②二语习得者对语用标记语的使用与习得,主要研究与本族语使用者在语用标记语使用中的异同(Muller 2005)及其影响因素等等;③不同语言的语用标记语之间的对比研究Gonzalez 2004及其对教学的启示。总之,大多数学者都承认语用标记语具有重要的交际功能,体现了说话者的语用能力。语用标记语用于表达说话者的交际意图,又被看作交际双方的互动信号和协调机制(Hasselgren 1998:155),其在口语交际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中国学生习得语用标记语方面,何安平和徐曼非(2003)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中小品词(Small Words)进行了定量研究,比较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中口语高分组与低分组小品词的使用频率和类型与其口语流利程度的相关性,认为这类小品词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流利性,对改进英语教学和口试评估有启发意义。李巧兰(2004)比较了高级和中级英语学习者以及英语本族语者口语交际中的语用标记语使用情况,发现英语学习者在语用标记语的习得上无法达到英语本族语者的水平,存在语用石化现象。李民和陈新仁(2007)则探讨了中国学生习得well各种语用功能的情况,并与英语本族语者使用well的情况进行了对比。上述研究为我们弄清二语习得者在使用语用标记语时存在的问题做了有益的探索。但迄今为止,大规模探讨中国学生习得语用标记语总体情况的研究还很少,而研究二语习得者语用标记语的使用情况又有助于我们了解其使用及习得规律,以便有针对性地促进二语习得者的习得效率和提高二语习得者的语用能力。有鉴于此,本书尝试对比分析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语料库(SECCL)和英语本族语口语语料库(BNC),旨在解决以下问题:在言语交际中,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语用标记语的总体功能范围和频率上与英语本族语者有何差异?他们使用语用标记语在三个语用结构层面上与英语本族语者有何差异?他们在使用各种语用功能频率与比率上与英语本族语者有何差异?



全书分九章,第一章介绍了本书的研究重要性及全文框架,第二章回溯了语用标记语的以往研究以及本文所采用的理论框架,本文所用理论框架基于Gonzalez(2004)所提出的语篇连贯模式,并根据作者所选取的语料库中实际出现的语用功能做出适当修改。Gonzalez(2004)认为,语篇连贯关系是由语义关系和语用关系来共同实现的。语义关系由概念结构(ideational structure)的标记语来实现,这些标记语主要是指逻辑连接词(logical connectors)。语用关系由修辞结构(rhetorical structure)、序列结构(sequential structure)和推理结构(inferential structure)三个层面的标记语功能来实现。修辞结构标记语指的是出现在话语中的一系列言后行为,包括说话人的态度、目的、看法和观点等;序列结构标记语则标志话语交谈者开始和结束话语,并标志着说话人即将引用他人之话;推论结构标记语反映了说话人遵守Grice合作原则而产生的交际行为,比如在有些情况下,标记语可用来缓解某些可能引起不快的话语行为,起缓和语气、显示礼貌和拉近与听话人距离的作用。当然,本研究的分类并非完善,实际上语用标记语的这三大结构的语用功能是密不可分的,很多标记语同时具备两种语用功能,只不过在具体交际语境中某一功能会暂时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把一个标记语功能归类于序列结构,并非完全否定其修辞结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作者通过上下文挑选出它的主要功能倾向性,进而决定其结构功能归属。作者从语料库中共归纳出14种语用功能。


在本研究中,作者归纳出9种修辞结构功能:阐述性标记语(Clarifier)、强调标记语(Emphasizer)、评价性标记语(Evaluator)、 换言之标记语(Reformulator)、递进标记语(Addition marker)、时间延缓标记语(Delayer)、原因标记语(Justifier)、话题转换标记语(Topic shifter)和自我修正标记语(Self-repair signal)。阐述标记语是指说话人使用标记语进一步解释前文,通常举例证明前面观点;强调标记语是指说话人运用标记语来强调前文或后文;评价性标记语指说话人通过运用标记语来对前文发表自己观点或表明态度;换言之标记语是指说话人运用语用标记语表明后文是对前文的重新表述,使听者更能明白其阐述意思;递进标记语是指说话人想要进一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或更好解释以利于听者理解其话语;时间拖延标记语是是指说话人借助标记语来拖延赢得思考时间来表达自己观点;原因标记语是指说话人想通过提供原因试图解释前文的正确性;话题转换标记语是说话人借助标记语来进行话题转换。至于自我修正标记语,则是指说话人对其说话的口误或用词等错误进行自我修正。


序列结构中有三种语用功能,即话语开始标记语(Opening marking device)、话语结束标记语(Closing marking device)和直接引用标记语(Direct speech initiator)。话语开始标记语是指说话人运用标记语开始话语,话语结束标记语则是指被说话人用来结束话语。直接引语标记语是指说话人用标记语表明下文出现的内容是直接引用他人或自己曾经说过之话。在推理结构中只有两种语用功能,即面子缓和威胁语(Face-threat mitigator)和互动监控标记语(Monitoring marker)。面子缓和威胁语是指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常常需要为维护话语顺利进行而努力缓和有可能威胁听者面子的言语行为,起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互动监控标记语则指说话人可运用语用标记语作为明示手段,寻找与听话人的认知共性,用来拉近和听话人之间距离,从而增强交际的有效性。


第三章重点介绍了本书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语料库对比分析的方法,其中英语本族语口语语料库米用British National Corpus (BNC)中的电视访谈(television discussion)部分,主题涉及运动、政治、历史和医学等。为了便于研究,作者用DETAGGER V2.4软件把BNC附码全部删除,然后再进行相关数据统计。所使用的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为The Spoken English Corpus of Chinese Learners(SECCL),由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和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共同建设。语料库容量为100万词次左右,主要的语料来源为我国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参加专业四级口试的录音语料。该语料库包括三部分(故事复述、独白和对话),本研究仅研究言语交谈中语用标记语的使用,故只采用其中的第三部分,即对话部分。第四章探讨了中国学习者使用well作为语用标记语的情况,并与本族语者进行比较。第五章探讨了中国学习者使用Imean作为语用标记语的情况,并与本族语者进行比较。第六章探讨了中国学习者使用you know作为语用标记语的情况,并与本族语者进行比较。第七章探讨了中国学习者使用actually作为语用标记语的情况,并与本族语者进行比较。第八章全面比较了中国学生与英语本族语者对四个语用标记语的总体语用功能的使用情况。


第九章对全文做了总结,说明中国大学生与英语本族语使用者在使用语用标记语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整体看来,中国大学生在会话交流中在语用标记语的使用上与英语本族语者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使用频率低和功能变化少,且对大多数语用标记语使用范围和功能,了解和掌握得都很不够,在三个语用结构层面的语用功能使用上亦呈现出显著差异。分析结果说明,中国学生在语用标记语的习得上远远没有达到本族语者的水平。尽管语用标记语对话题的命题内容没有起决定性作用,但它们却反映了交际主体在交际过程中的认知能动性,体现了说话人在做出语用选择时所给予的暗示和调控,是交际主体元语用意识的一种外化,因此习得标记语是向流利使用英语迈进的关键一步。


    基于以上结果,本研究建议应在英语课堂中采用显性的教学,让中国英语学习者意识到语用标记语并且多接触其用法。此外,本文还提出I-I-I-I(解释—交互—归纳—内在化)的教学方法来教授中国学习者语用标记语的用法,尤其是中国学习者过少使用的修辞结构和序列结构的语用功能。作者希望本文的研究发现能使语用标记语的讲解和演练成为中国英语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此研究的结果对中介语语用学理论及外语教学实践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语用标记语的习得上存在很大问题,从而使我们认识到,对语用标记语的讲解和演练应该成为口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应尽力消除学生习得语用标记语过程中出现的石化现象,使学生的中介语逐步向目标语靠拢。因此,我们需要在英语课堂中加强语用标记语的教学,使学生能像本族语者那样更流利、更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本书是教育部基金项目“不同母语外国学习者汉语书面语语篇结构标记对比研究”(13YJC740096)的子课题成果。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