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抗癌药物研发遇瓶颈,联合治疗受关注

孙爱民 活粒 2019-11-13

全球研发药物数目虽倍增,并未带来上市药物的增长,尤其是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成功率不升反降。



文|《财经》记者 孙爱民


抗癌药物,是全球制药企业争先攻克的研发重点。然而,近些年,全球抗肿瘤创新药的研发进入瓶颈期。


2月2日,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发布的《以药物创新应对癌症的挑战》报告,援引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研发药物数目的倍增,并未带来上市药物的增长;10年前大约10个抗肿瘤药物中就有1个可进入市场,而如今平均55个药物中才有1个上市。


上市药物与在研药物的比例,从2006年的10.1%,降低到2015年的1.8%。美国药物研究与制造商协会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共有超过800种癌症药物在研发过程中,其中73%的药物都是针对个体化治疗。


然而,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成功率不升反降。


“确实是遇到瓶颈了。”诺华肿瘤(中国)肿瘤医学部副总裁赵燕分析,“抗肿瘤药物从化疗药到靶向药是一个飞跃,可靶向药到一个阶段,就遇到了瓶颈,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少则几个月,多则十几个月,能到20个月的很少”。


新的治疗手段,给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可是综合疗效也不甚理想。“免疫治疗在肿瘤上的有效率在20%-40%之间,算不上非常理想;CAR-T在血液肿瘤上效果比较好,但是现在要攻克实体瘤还很难。”赵燕说。


罗氏制药中国医学部副总裁张方直也认为,最近三年,全球有不少抗肿瘤的创新药物上市,但是成功率大不如前。


过去的20年,人类从分子生物学和疾病生物学层面,到对肿瘤的理解有了突发猛进的时代。虽然认识标准逐步提高,当对疾病的理解达到一定程度,后来者很难超越。


“过去研发新药的时间非常长,其他的技术与手段不太发展,只能在人体上做实验。”赵燕告诉《财经》记者,如今的基因技术等,缩短了药物的研发时间,但同时带来的一个后果——新技术和新手段下看到的药物效果,很多不是在临床上表现出来的;等真正到临床试验时,结果未必和理论推导出来的一致。


好上加好,难!”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告诉《财经》记者。如今全球健康产业、制药行业的竞争逐年加剧,企业不得不同时进行多个新药研究项目,制药企业对研发管线的精细化管理不如以前。


失败的概率提升,这在国际上已有明显趋势。沈琳分析,在中国,更是如此,仿制药一上就是几十家,将来中国成功的概率可能还会降低,需要行业的协调、协作,“一个药如果有5、6家企业在做,其他想做的就调整一下方向”。


抗肿瘤创新药研发成功率下降,一些跨国药企的应对趋势是,调整研发策略,肿瘤联合治疗方案的开发,将是重点。


“研发联合治疗,是一个大的策略转变,大企业都在探索,很多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张方直说。


所谓联合治疗,有化疗+靶向,靶向+靶向,靶向+免疫,免疫+化疗等多种思路。“开发联合治疗方案,是我们下一步重点。”赵燕说。



 《财经》旗下最具活力的健康组

有态度的活粒更有故事

扫一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