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的同志们,知道为啥案子越来越多了么? | 智合·院内
作者 | 徐徐道来
来源 | 智合法律新媒体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智合立场
立案登记制刚出来那会儿,有不少朋友问我,这制度能行么?我摇了摇头。中央和政府如此大的决心和动作,难道玩不动?其实,这不是决心和动作多大的问题,我还想现在就实现直接脑电波交流呢,那时候所有案件的真相、所有的财产线索不用查就知道了,所有姑娘还想男人能代孕呢。然而,很明显不行嘛。也许有一天会实现,那得慢慢来。然而,会议没有不胜利的,决定没有不正确的,于是我用下面一句话,做了本文的楔子:
即使无名肿毒,倘若生在中国人身上,也便“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妙不可言。
——鲁迅
----- 又到一年结案时 -----
“今年,前三季度最高法审判执行工作呈现‘新收、已结、未结案件上升,结案率下降’三升一降的特点。新收案件大幅增长,民事、行政、赔偿、执行等案件同比增长57.21%。”这是前几天最高法爆出来的新闻。当然,新闻的后半段,当然是在领导们的领导下,办案同志都情绪稳定、坚毅顽强地拼着命结案。
年年案子都在涨,又到一年结案时。每年的这个时候,法院这家国有办案企业就会加足马力的催它的员工们结案。而那些办案的孩纸们被各种数据、要求和指标搓揉成了一团纸球,进入到了不停地翻滚期。
其实,我对这个东东是拒绝的。毕竟,咱不是日本那家超市“好又多”,更何况,咱不是卖得越多就得到越多。当从领导对你的好感的预期和未来的期许中跳出来,你变成一个不带幻想自带理想的现实主义者时,你会在内心底拷问,到底是什么把你和你的小伙伴们变成了这个样子。
考核指标?其实,那些指标还不是人针对现实想出来的,虽然不近人情和不符合人性。公司领导?其实,他们也是苦逼的人,他们上面还有领导,更何况,这么多案子也不是他们变出来的,只是他们不会去拒绝。那问题出在哪里?
案子变多,我们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看,必然会得出这么一个结论:需求变多了。随着市场主体的交易量和多样性发展,纠纷的数量和种类肯定会变多。但问题是,纠纷变多了,会必然导致对诉讼需求的增多么?
不会,如果这个社会解决纠纷的出口足够多,那么法院只是其中的一个小伙伴。但从实际上来看,法院的案子确实增长得太吓人,其比例远远高出了仲裁、公证。而社区等的各种民间纠纷解决机制的表现如何呢?你看人流量就知道了。咋会这样?
也许,你会说,还不是那些专家教授,成天呼吁去法院啊、进行普法啊。但这毕竟是有限的。打个比方,我呼吁你们看徐徐道来,你们看么?我给你们说徐徐道来有多好,你们看么?不会,因为每个人都会思考有没有搞头,我得到了什么。
----- 价格的杠杆 -----
2006年,温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在没和任何小伙伴打招呼的情况下,来了个《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办法》很厉害,将各种诉讼费近似拦腰地砍了一通。打个简单的比方,几万的案子,诉讼费下降比例为40%左右,而几十万的案子,则是近70%。
多么有爱的改革啊。在什么都在涨的情况下,来了次诉讼费的降价改革,打官司的成本chua chua地降了下来。而就是这么一个改革,一个削减社会诉讼成本的改革,却把法院推进了一个巨大的成本陷阱。
在廉价的司法诉讼的背景下,我们趋利避害的每一个个体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又会带来怎样的局面呢?
作为吃货的我,当然是用吃来打比方。比如在一个封闭的社区,有这么一家餐馆,它味道并不是最好的,但它的确便宜。我们可以想象,去到那里的顾客在这个社区中处于什么样的消费阶层——中低层的消费者。
因为高层消费者,会选择味道好但价格不菲,或者味道一般但环境较好,等等有比较优势的地方。而底层消费者也许会继续在家里做饭,因为家里做饭,虽然也有成本——如油烟、做饭的成本、时间成本等等,但也有比较优势——便宜。
但,如果我们谈到的第一家餐馆再往下压价,当这种消费成本的降低程度可以胜过那些比较优势的时候,高层的一部分消费会被拉到这里,同时又会出现一种趋势,即在家做饭的也会去到这家饭店。这下,算是门庭若市了。
就这样——法院的收案数开始逐年上升,并爆表了。看来价格的杠杆真是无处不在。生意太好,会给这家餐馆带来什么样的问题呢?
对于餐馆自身而言,首先你得增加人手,否则超过了你的承受能力,你将会丧失效率。但,不行,这家餐馆是国营的,你的用工数握在别人手里,你无法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进行调整,你得按照组织、人事部门的安排和编制计划来,而组织、人事部门并不知道你在面对什么,它们只听它们的老大和老大的老大的。
而接下来的地盘的问题也是一样的。面对超出运营规模的吃客,需要更大的餐厅来容纳,然而餐厅改建、建多大、需要增设什么器具,等等,你无法根据实际需求做出调整,你自己说了也不算,还得听别人的。
----- 无处安放的成本 -----
习惯了对社会上下其手的国务院一厢情愿地以为这种改革能减少民众诉讼的负担。然而世界其实永远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不论是什么。当你关上一道门,你总得开一扇窗。即使你自己不开窗,不平衡的激流也会自己冲出一个或几个大洞,将自己释放,而这一切却是你想所未想、防不慎防。
面对这种被别人牵着牛鼻子走的改革,当其他配套措施要不来又不给你的时候,那么改变的成本开始转嫁到其他的地方:
对于饭店自身而言,你的承受能力没变,但却要面对如此之多的客人,咋办?让客人排队,在外面等着呗。确实如此,比如现在很多商家搞团购,便宜是便宜,但你得等着,用时间成本来弥补这个高价与低价之间的费用成本。顾客会自己去衡量排队划不划算,等上几个小时的时间和省下来的钱之间该如何选择。
一个稳定的队列位置对他们而言也许比时间成本更划算,又也许,在这段时间成本里,他们无法获得其他的收入,因此对于找不到更多钱的他们而言,排队——用时间成本去冲抵价差——更为划算,他们会选择排队,负担时间成本是他们化解金钱成本的选择。
但是,就这么一个常识,到了司法改革领域,就不见了,司法系统使用了更行政、更政治的逻辑。政治还原到一个社区里的逻辑是什么呢?——迎合更多的人、取悦更多的人。而问题是,迎合和取悦也是需要成本的。当他们听到排队的顾客在国营饭店门口抱怨、骂娘时,他们又作出了怎样的选择呢?
给每一个排队的发点什么?现在确实有不少店家给排队的顾客发放瓜子水果,这不是好心,不是爱你,而是瓜子水果的成本包含在了你可能消费的成本当中的,即使你最后选择了走人,这种成本也会转嫁到其他顾客那里。
本来,我是以为,在不增厨子、不加地盘的情况下,鄙公司和领导它的公司会给排队的人发福利。然而,有那么多航空母舰级的国营企业存在但也不发放红利的历史和现实,就这么赤裸裸地摆在我面前时候,我居然还是抱有一线希望,真的很傻很天真。而我只猜到了开头,没想到后来成本转嫁的方式。
----- 不计成本的狂欢 -----
当这家叫法院的馆子,既无法适用市场的或经济的逻辑,又无法有效通过自身解决新出现的供需不平衡的巨大差距,更无法从内部释放更多的活力和力量去满足供应时,它陷入了巨大的被改革的分裂之中,无法自拔——它不得不选择了烧厨子人油的方式去艰难维系着生存……
从2007年之后,我们随手就可以查到这家叫做法院的馆子是如何去强调它的厨子们的接单数、成菜数、做菜率、做菜均衡率、菜品质量以及做菜满意度的,是如何去完善它对厨子的考核指标的。只是它的厨子们搞不明白,单子已经这么多了,为什么还要催?
去了白菜表面的菜叶直接下锅,自己找座位、拿碗筷、记单、交单,这是一个普通要控制经营成本的饭店的起码策略。一方面是“萝卜多了不洗泥”的常识,一方面是一个几十元的、一百多元的饭菜,当然地把这些该由大餐厅服务员干的事转嫁给食客来负担,很多大型自助餐之所以便宜也是这样控制成本。
但,到了法院这家餐馆这里,却不一样,往往政治的逻辑占了上风,要求提供全套标准服务,哪怕买一串糖葫芦,也得请您坐着吃,从进门开始就要享受诉讼服务、全程导购、全套餐具、前菜(证据交换)、主菜(开庭审理、)餐后甜点(判后释疑)等全部标准流程服务,哪怕是炒回锅肉的,还是要享受全套——二审开庭率。
经营成本是越来越高,说好的繁简分流呢?说好的小额诉讼呢?也许政治的逻辑无法回答这些应该由生活或者市场的逻辑回答的问题。于是,每一个法官及他的团队所要面对的各种要求越来越多,承担的诉讼成本也是越来越高。
这种“案多人少”的问题不是由增加编制和增加人手所能解决的,一方面新来的厨子上不了灶,一方面有经验的厨子在往外流,还有一方面,是你增加人手的速度根本就比不上自己增加成本和因需求产生的新案速度。这个问题,本质上只有通过“供需”调节,即缩小社会需求、改变供应量来得到改变。
而现在,这家叫做法院的馆子在还没找到解决供需问题出路的时候,又“被”推出了点菜登记制改革。很显然,成本的杠杆无疑将进一步撬动更多的需求。从前几天公布的统计数据看,全国的新收案件数已经同比增加了近百分之二十。面对新的盛况,总公司又一次站在了无可企及的高度,要求厨子们多做菜,而还有一些分公司,干脆关上了厨子们外逃的大门……
原来因诉讼费改革而撕开的巨大口子还没愈合,也几乎无法自身修复,而现在的立案登记制又一把把这个创口无情地撕裂,变成了更大的口子,殷红和发烂的创口上又冒出了一朵需要用血肉浇灌的成本之花。
而灶台上那些面临员额的师傅们将如何去承受这这些源源不断的菜单?背负错菜责任终生追究十字架的厨子们面对仓促下锅的菜又如何保证质量?他们又会不会不堪重负地加快出逃的步伐?
一个老师傅在点菜登记制推出来的时候就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做不完的菜,你就把它放那里。你是个人,工作只是让你变成更好的人的一个平台,千万别把自己变成机器,失去你内心底想追求的东西。大不了,你从灶台上下来,谁CAN谁UP,NO CAN NO BB……
最后,徐徐君还会提几个问题:那些新产生的成本到底还会流向何处?被现实搞得狼狈不堪的法院究竟该如何和成本进行博弈?总会找到出口的成本,究竟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商业前景?当我们用社会和经济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这一切时,我们将迎来怎样一个未来?
下篇让徐徐再给你道来,喜欢一定要转发哟!!!
如果你有一些想法,可以在后台留言,也可在下方评论,我会第一时间给你回复。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报名下图在线沙龙。
____________________
责编 | Sarah
编辑 | Angie
原文标题 | 《从诉讼费用缴纳办法到立法登记制(上)——一朵绽放在当下的血肉之花》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报名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