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完善社会救助,织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网?

有理君 学习有理 2023-08-28



近日,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各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扎实稳住经济、完善社会民生兜底保障措施有关要求,切实保障好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帮扶困难群众是守牢民生底线的必然要求。疫情冲击下,如何完善社会救助工作,织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网?一起来看专家观点——


1


提高救助政策的可及性时效性


疫情发生以来,中央和各地纷纷“加码”出台健全民生保障和社会救助的制度政策,保障困难群众和因疫情造成生活困难民众基本生活水平。今年4月,民政部在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强调,第二季度民政部将继续推进低收入人口动态检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等工作。


此次印发的《意见》进一步凸显了问题导向和“救急救困”功能:针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针对未参加失业保险的无生活来源失业人员、生活困难未就业大学生等青年、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家庭,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发放临时救助金或给予临时救助;综合考虑受疫情影响困难群众实际情况,全面落实“先行救助”、“分级审批”等政策规定;对遭遇重大生活困难的,可采取“一事一议”、“一案一策”方式提高救助水平,解决急难个案,等等。覆盖对象更广、认证和实施救助的程序更加简便、救助力度更大,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社会救助的可及性、时效性和精准性。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贾玉娇认为,面对叠加性、全面性、全球性和长期性事件带来的重大影响,社会救助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明确社会救助对象,测量标准由“收入”向“需求”转变,因此因风险导致收入来源中断,使家庭隐形债务(包括房贷、车贷、投资贷款等)显性化,进而陷入生活困境的人群也应当被关注。二是找到社会救助目标人群,发现机制由“制度找人”向“数据找人”转变,这要求进一步升级社会救助服务与管理系统,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智能化水平。三是提供社会救助资源,供给策略由“物质供养”向“能力提升”转变。


2


丰富社会救助供给类型和模式


服务类救助是创新社会救助的重点方向。《通知》指出,优化完善救助服务方式,针对困难群众实际需要实施分类化、差异化救助,统筹运用发放实物、现金和提供服务等方式,提供精准救助帮扶。多名专家认为,疫情带来的冲击是方方面面的,除了物质类救助外,医疗救助、住房供给、物资输送、就业指导、心理疏导等都很有必要。


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立雄看来,要尽快恢复困难人群的居家服务递送。“此次疫情将居民困于家中,而受影响最为严重的是老弱病残人员。”他指出,疫情严重地区,城市封锁、交通受阻、小区隔离,失能老年人、重度残疾人等特殊人员的生存受到威胁。为此,建议民政、残联等部门进行紧急排查,制定分等级的居家服务方案,尽快恢复服务递送。


温州市乐清市建立社会大救助服务中心。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稳经济、稳增长是一项长期要求和系统工作,社会救助既要着眼于当下的“一时之困”,也要注重形成“换血”“造血”的长效机制。《通知》明确,积极促进有劳动条件的救助对象务工就业。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浩淼强调,承担“弱有所扶”主要责任的社会救助制度需要发挥兜底保障和促进发展的双重功能,帮助受助群体获得发展的机会和能力。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祝建华则指出,社会救助还要发挥风险预防的作用,通过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方式缓解低收入群体的疾病风险,通过就业救助等方式缓解低收入群体的失业风险,通过灾害救助、教育救助等方式缓解低收入群体的贫困风险。


3


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救助工作


相关专家认为,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能力和范围相对有限,要实现更大范围、更深领域的社会救助,必须多方面鼓励慈善组织、志愿者、专业社会工作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到救助工作中。《通知》也将“完善和落实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政策措施,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鼓励、引导慈善组织设立社会救助项目”等纳入其中。


“形成慈善事业与社会救助的有效衔接和功能互补,共同编密织牢基本生活安全网。”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傅昌波等人建言。为此,要完善和落实相关激励政策措施,补短板强弱项,鼓励慈善组织和机构开展扶老助残、恤幼济困、助学助医等公益帮扶活动;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更好发挥第三次分配的济贫救困功能;引导社区慈善与基层政权建设、基层群众自治有机结合,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富阳区开设“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项目。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十分重视社区在疫情防控和社会救助中的作用,认为应当立足于每个社区,支持成立包括小微型慈善组织在内的各类社区型社会组织。另外,将社会保障特别是社会救助与社会服务向社区延伸,其中的关键在于乡镇街道的社会保障经办机构要与社区组织和社会工作者有序对接,确保社会保障政策特别是应急时期的临时性政策能够及时得到落实。


(综合整理自人民日报、中国社会报、央广网、光明网等)


扫码关注我们

洞察识大势  精思明至理

微信公众号 | 学习有理




制作:周宇晗| 监制:肖国强

编辑:周宇晗


往期更多精彩

“新型举国体制”是实现“航天梦”的制度锁钥

如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一揽子稳经济政策如何尽快落地生效?

稳住经济大盘,如何在需求侧发力?


滑动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