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刷屏的背后,我们想追寻怎样的精神世界?
这两天,“二舅”是个高频词。《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视频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位遭遇苦难,依然乐观坚强的能工巧匠。二舅用饱满、向上的生命力抹平了命运中的曲折,过上了平凡人的生活,这让不少人直呼治愈了内心。
“二舅”是个例吗?当然不是。往远了看,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从出生起就与残疾做斗争,不败不馁;往近了看,在广袤的中国土地上,有太多没有走到聚光灯下,默默与生活博弈的普通人。有理君认为,“二舅”的瞬间“出圈”离不开一个关键词:“精神内耗”。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写道,中国开始经历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人与人之间街坊邻里鸡犬相闻的亲密感逐渐变成了都市中“原子式”的孤立个人。这种转型往往会让现代人感到孤独、焦虑,“精神内耗”逐渐成为年轻人的口头禅。历史前进自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那么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们想要追寻怎样的精神世界?
1
“精神危机”来源于何处?
“现代性的困境体现在两个不同的领域:个体的心灵生活和公共的社会事务”。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刘擎指出,精神迷茫、情感困惑等现象背后存在一个根本问题,是现代人的“精神危机”或“信仰危机”。
人总是需要点精神的。尤其是在生命的某个时刻,人们会思考真理与信念,以此关切生命的终极意义,也就会发出“灵魂拷问”:我究竟为什么而活?视频中的二舅为了老母亲而活,为了女儿宁宁而活,也为了全村人而活,这份信念背后投射出的中华民族最为朴素的乡土情结。
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传统中国是乡土社会,一切社会关系都是依据一种有着关系远近距离的网。人们更看重人情关系而不是那些抽象的法律规则,根本上而言是对具体的人、具体的事的情感表达,这不同于西方将个人情感投射于虚化的神,而是将情感纽带牢牢地系于人本身。
不得不承认的是,现代西方世界对于乡土中国的全面冲击,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情感上的连接。各种形式的、新的并非依赖人情关系的契约性社会也正在对原有的社会关系进行着无情的替代。因而,即使在物质生活丰富、信息资讯爆炸的当下,仍然会有人难以找到情感、生活的寄托。
那么,是否只有回到乡土中国中,才能找回原有的情感维系?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是要回归,也应当是现代人通过对自我“根”的追求,保持住不与历史断裂,克服精神危机。简言之,在于文化传承,安顿内心,凝聚精神,服务当下。
2
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根
自强不息是对“二舅”最好的注解,也是中华精神文明命脉中的重要组成。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看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就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华民族精神特质,铸就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中华精神命脉。
缓解精神危机,或许可以从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命脉中找到点答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
这既要求我们尊重、敬畏、珍惜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集成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着科学的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让其余现实文化相容相同。也要求我们要做好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化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生命力。
(部分内容综合于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文明网等)
扫码关注我们
洞察识大势 精思明至理
微信公众号 | 学习有理
制作:章忻| 监制:肖国强
编辑:章忻
往期更多精彩
乡村民宿如何提升乡村旅游幸福感?
怎样激发高新技术产业对于稳经济、稳增长的巨大潜力?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这两个方面很重要
交出“稳中向好”的半年成绩单之后,我国经济下半年走势如何?
滑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