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京浙专家读报告丨共同富裕怎么干?要把握好这些内容
二十大报告中:
共同富裕是个高频词汇,比如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中提出:“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未来,共同富裕要怎么干?专家认为,这两个方面很重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是共同富裕最大前提
❖
韩保江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大就实现共同富裕作出明确战略部署,提出到203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实现报告提出的这一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离不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兴国之要和最大前提。只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有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首先是要千方百计挖掘我国经济增长潜力,确保经济中高速增长,不断“做大蛋糕”,进而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夯实物质基础。生产是分配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建立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才能真正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最主要的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把‘蛋糕’做大,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更加坚实物质基础。”
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依然是当代中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确保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持续改善人民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社会上有一些人说,目前贫富差距是主要矛盾,因此‘分好蛋糕比做大蛋糕更重要’,主张分配优先于发展。这种说法不符合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我国主要矛盾的判断。党的十八大提出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为了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不要发展了,也不是要搞杀富济贫式的再分配。”
其次,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不动摇,确保公有财产权不可侵犯和非公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激情,进而不断筑牢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支撑。在当今中国,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这对于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基础性作用。同时,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真正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成自己人。这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进而“切好分好蛋糕”。在初次分配领域,要加快完善功能性分配,一方面,要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尤其要探索建立与生活费用提高水平相适应的最低工资调整机制,维护劳动者的最基本权益;另一方面,要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在再分配领域,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资本性所得管理,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在第三次分配领域,要加强公益慈善事业规范管理,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如此,多措并举,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第四,要统筹城乡发展与区域发展,促进城乡和各地区共同富裕。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城乡二元结构是造成贫富差距的重要原因。必须努力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特别要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产业化,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更多农村居民勤劳致富。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地区发展差距也是影响共同富裕的重要原因。要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全转移支付制度,缩小区域人均财政支出差异,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第五,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公共产品的均等化和可及性。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低收入群体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帮扶保障人群,要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要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要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有效减轻困难家庭教育负担,提高低收入群众子女受教育水平。要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逐步缩小职工与居民、城市与农村的筹资和保障待遇差距,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水平。要完善兜底救助体系,加快缩小社会救助的城乡标准差异,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兜住基本生活底线。要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重点解决好新市民住房问题。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 | /
★
共享发展成果
促进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
❖
李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一系列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明确提出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近年来,我国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新进展,一方面,对共同富裕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推进共同富裕的主要原则、目标和路径形成一定共识;另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选择浙江省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赋予浙江先行先试的历史使命,为全国推进共同富裕提供经验。浙江省出台了《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锚定了前行目标,作出全面的、系统的、可行的顶层设计,明确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为主攻方向,在相关领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深入研究共同富裕理论的基础上,我国决策层和理论界已经形成几点重要共识。首先,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为了实现全体人民的全面自由发展,不断地增进全体人民的福祉和提升发展能力。其次,共同富裕既是高标准的富裕,又是高度的共享;既是物质富裕,又是精神富有。再次,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的富裕,是有差别的富裕。在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后,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富裕程度仍会有差别,但是可以实现每个人的富裕程度达到最低的富裕标准。再者,推进共同富裕是一个共建、共享、共富的过程,是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创造社会财富的过程。推进共同富裕绝对不能采取“杀富济贫”方式,而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鼓励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最后,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高水平的目标,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奋斗。要充分估计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以坚持不懈的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方能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为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共同富裕被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被列入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向着这个目标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发展这一第一要务,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做大社会财富的“蛋糕”
发展仍是第一要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根本办法。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到203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
为此,首先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护民营经济、推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此外,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没有创新活力,就不可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把创新放在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破除一切妨碍、阻碍、限制创新的体制机制,激励各种创新思想和实践,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实现发展成果的高度共享,其中实现收入和财富的公平分配是重中之重
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很大程度要取决于收入的增长与收入差距的缩小。二十大报告对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制度建设作出了部署,强调“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这就要求将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制度框架,并且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聚力解决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过大的主要问题。
在初次分配中,在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同时,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在要素报酬决定中发挥更大的有效作用。初次分配更多的是依赖于市场,分配结果的合理性依赖于市场的完善。因此,初次分配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建立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土地市场等。一方面,要使要素市场在要素资源的配置上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实现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另一方面,要消除要素市场中导致分割、垄断、扭曲等问题的制度性和非制度性因素,使得要素报酬的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在再分配领域,要发挥政府调节收入分配和财富积累的更大功能,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政策、税收政策、转移支付政策等的调节力度和精准性,来进一步解决收入分配中的不公问题和收入差距问题,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增进民生福祉,从而进一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
在第三次分配中,要建立更加完善配套的制度和政策,来鼓励和激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社会价值,起到“先富带动后富”的作用。如通过大力发展社会公益、社会慈善事业,让一些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体能够共享发展的红利成果,乃至获得勤劳致富的机会。
此外,二十大报告还强调“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这将会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的政策导向。应该认识到,我国居民财富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越发凸显,居民财产差距扩大的速度已经超过收入差距扩大的速度,并且反过来加剧了收入差距。必须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这方面的重点是大力推进资本市场、金融市场规范发展,消除市场的垄断和操纵行为,提升市场运作的公开性与透明度。要继续加大反腐力度,尤其要杜绝资本市场和金融领域中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使得财富的来源更加公平合理,同时选择有利时机推进相关税制改革,以调节财产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
【作者为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
制作:章忻| 监制:潘如龙 吴晔
编辑:章忻
扫码关注我们
洞察识大势 精思明至理
微信公众号 | 学习有理
往期更多精彩
1+1京浙专家读报告丨如何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
1+1京浙专家读报告丨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这两点很重要
1+1 京浙专家读报告 | 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一起来听两位专家解读!
收藏!一文读懂二十大报告重点
滑动查看更多